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因材施教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思想品德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是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意识到,思想品德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师生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贴近生活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从知识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学科整合
  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迁移与拓展结构脉络的能力。然后从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五、兴趣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上课方法,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小学生乐在其中。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重视兴趣教学,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像语文、英语和数学一样成为一门人人必须掌握的共同基础课,没有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无异是新的“文盲”。在温家宝总理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特色下,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与本专业的紧密结合整合,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  首先,看一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育的综合应用  1.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被纳入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既是學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也是其中一员。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也确实遇到诸多问题,常常感到困惑。结合专家的讲座和自己的实际教学,我把自己在探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反思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希望能和同行分享。  一、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作为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师,掌握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播放幻灯片)“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戴
期刊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改革,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我们首先关心的应该是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历来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经久不息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教法,这里也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要重建课堂教学效率观  课堂教学效率历来被认为是教师教的效率,主要是以教师在一堂课中向学生讲授了多少知识以及所教知识有多少学生掌握来作为教
期刊
一、有效的备课  每节新课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研读大纲、教材、查资料、做好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力求用简洁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另外,掌握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如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估计过高,最后自己是徒劳无功。  (一)准确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
期刊
一、教师语言应具备的特征  1.语言的规范性。教师为人师表,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使学生产生模仿意向。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范例。简单地说,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教师应是这项政策最佳的执行者和传播者。二是体现在语言的遣词造句上。教师的语言应通畅,无句法、用词的错误。总之,只有规范性的语言讲授知识,言情达意才能准确、明白
期刊
一、评课的理念  1.好课不是“做”出来的。教研活动中的“做”课已经十分普遍,这种以展示表演为主的课因为过分做作,往往会失去示范课的价值,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其实,真正有价值的课恰恰是那种常态课。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针对这些问题来思考、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教研活动的本义所在。  2.不以成败论好课。传统的评课常常用“成功”
期刊
杨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杰出的军事将领,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伟大斗争中成长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我们靖宇县人民的光荣。杨靖宇精神——靖宇县第一中学的学校精神,将激励我们为振兴靖宇教育事业而奋斗。  杨靖宇精神作为靖宇一中的学校精神,他充分发挥了学校精神在靖宇一中的核心作用。杨靖宇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忠心报国,艰苦奋战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萨特所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入、透彻地研究、领悟《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体化解读。”我们应该真正解读文本,真正尊重学生个体,让二者在我们的阅读课上融为一体。  一、关注文本本身,宽泛研究角度  无论中学语文课本还是教师自己选择、收集的课外阅读文章,绝大多数都蓄含着丰富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人文性。我们常常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忽视中差生的现象相当严重,致使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实践也已证明:学生个体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作法,使学生学业成绩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学生掉队弃学。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在共性教学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