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评课的理念
1.好课不是“做”出来的。教研活动中的“做”课已经十分普遍,这种以展示表演为主的课因为过分做作,往往会失去示范课的价值,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其实,真正有价值的课恰恰是那种常态课。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针对这些问题来思考、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教研活动的本义所在。
2.不以成败论好课。传统的评课常常用“成功”或“失败”来定论,特别是校领导、学科组长的一句“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那真叫人高兴。这种评价客观上影响着教师的上课心理,一旦上“成功”了,教师便情不自禁地对学生说:“谢谢配合!”事实上,这样以成败论课,对上课者和听课者都没有多大意义。笔者认为,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松散型的学习形式,公开课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是一次学习与探索、锻炼与总结、促进与提高的机会。评课要反映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追求与愿望,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不虚美、不隐恶的分析评议,获得启示,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驱动。上课、听课、评课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不管哪一个级别的公开课,还是平时随堂而听的“家常课”,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展示,而是为了促进、提高。收获最大的是上课者,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也希望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研活动的“任务驱动”,突出公开课的激励、导向功能的重要性,有时同一课文安排數位老师开课,有时安排不同层次的老师同时开课。课后组织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老教师、新教师一起评课。有时候还采用分组交流、互动评课的方式,促使教师参与、思考、研究,帮助教师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专业水平。
二、评课的依据
1.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传统的评课往往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行为,诸如教材的理解,知识的落实,教学的基本功等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课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倾向,透露出来的或隐含着的价值取向。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们对传统的评课进行反思:课堂上什么东西最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什么?如果仅仅停留在完成教案,把课文讲解完毕,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显然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我们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教学目标不仅要指向知识与能力,还要指向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文言文教学,一般总是抓住课文的知识点串讲朗读直到会背诵为止,课外辅导以练习巩固,有的公开课只不过增加多媒体的手段而已。
2.看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新课程必然带来“教案的革命”,教案应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特别是语文课,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既紧扣目标又突破传统、突破教参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有新意。
3.看学生的课堂表现。传统评课的最大弊端是以教论教,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其实上课不等于教师讲课。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作为评课的参照体系,从学生的态度、情绪、行为表现来判断其课堂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如自。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是否创设了悬念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通过认知冲突、问题解决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明显的好转,获得了新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才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4.看教师能否体现教学个性。语文教学改革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与经验,形成诸多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当中也喜欢按照某种模式来操作,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个性却埋没掉了。语文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囿于模式只会使语文教学僵化。于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号召大家,追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特点。评课就是发现教师的特长,帮助教师反思、总结,发掘其教学潜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特色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与学生在心理上呼应、情感上默契、行为上一致、交流表达上应和等等,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如果放弃已有的个性特征去刻意追求某种公开“表演”的效果,学生会对突如其来的课堂场景很不适应。因此,评课要为教师理思路、明方向,给教师一些自信,让其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年轻教师,应多一些鼓励,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5.看方法手段是否得当。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要求教师凡公开课必用多媒体,似乎没有电脑课件的课堂便不成为其课堂。这种片面追求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反而有害于教学,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喜怒哀乐的情感传递、神采飞扬的表达、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就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课堂的高潮;而新颖明睿的导引、令人愤悱的问题、生动活泼的组织,常常使学生流连忘返。其中反映的是一个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和娴熟灵活的应变技能,如果忽视这些技能方法,往往会失去那些随机闪现的教学机遇。我们在课堂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学技术手段是否先进,而且要从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最基本的课堂驾驭技能,着重评价其方法手段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是否能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三、评课的方法
1.课堂观察法: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除按《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外,学校还制定了《前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估表》。教师随堂观察评估,既定性,又量化,把评价重点落在学生身上。
2.反思讨论法:课后先由施教者围绕教研活动的主题方向,对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然后同一备课组或教研组讨论评价,提出书面意见,一方面帮助施教者提高总结,另一方面为其他听课老师提供讨论内容,引发思考。
3.小组评议法:我们要求语文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后组织听课老师讨论评议,可对照记录表量化,也可根据观察记录评点,或全面解剖,或微格分析,在评议中启发内省,在内省中强化揭开,最终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1.好课不是“做”出来的。教研活动中的“做”课已经十分普遍,这种以展示表演为主的课因为过分做作,往往会失去示范课的价值,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其实,真正有价值的课恰恰是那种常态课。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针对这些问题来思考、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教研活动的本义所在。
2.不以成败论好课。传统的评课常常用“成功”或“失败”来定论,特别是校领导、学科组长的一句“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那真叫人高兴。这种评价客观上影响着教师的上课心理,一旦上“成功”了,教师便情不自禁地对学生说:“谢谢配合!”事实上,这样以成败论课,对上课者和听课者都没有多大意义。笔者认为,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松散型的学习形式,公开课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是一次学习与探索、锻炼与总结、促进与提高的机会。评课要反映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追求与愿望,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不虚美、不隐恶的分析评议,获得启示,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驱动。上课、听课、评课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不管哪一个级别的公开课,还是平时随堂而听的“家常课”,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展示,而是为了促进、提高。收获最大的是上课者,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也希望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研活动的“任务驱动”,突出公开课的激励、导向功能的重要性,有时同一课文安排數位老师开课,有时安排不同层次的老师同时开课。课后组织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老教师、新教师一起评课。有时候还采用分组交流、互动评课的方式,促使教师参与、思考、研究,帮助教师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专业水平。
二、评课的依据
1.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传统的评课往往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行为,诸如教材的理解,知识的落实,教学的基本功等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课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倾向,透露出来的或隐含着的价值取向。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们对传统的评课进行反思:课堂上什么东西最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什么?如果仅仅停留在完成教案,把课文讲解完毕,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显然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我们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教学目标不仅要指向知识与能力,还要指向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文言文教学,一般总是抓住课文的知识点串讲朗读直到会背诵为止,课外辅导以练习巩固,有的公开课只不过增加多媒体的手段而已。
2.看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新课程必然带来“教案的革命”,教案应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特别是语文课,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既紧扣目标又突破传统、突破教参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有新意。
3.看学生的课堂表现。传统评课的最大弊端是以教论教,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其实上课不等于教师讲课。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作为评课的参照体系,从学生的态度、情绪、行为表现来判断其课堂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如自。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是否创设了悬念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通过认知冲突、问题解决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明显的好转,获得了新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才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4.看教师能否体现教学个性。语文教学改革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与经验,形成诸多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当中也喜欢按照某种模式来操作,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个性却埋没掉了。语文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囿于模式只会使语文教学僵化。于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号召大家,追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特点。评课就是发现教师的特长,帮助教师反思、总结,发掘其教学潜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特色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与学生在心理上呼应、情感上默契、行为上一致、交流表达上应和等等,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如果放弃已有的个性特征去刻意追求某种公开“表演”的效果,学生会对突如其来的课堂场景很不适应。因此,评课要为教师理思路、明方向,给教师一些自信,让其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年轻教师,应多一些鼓励,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5.看方法手段是否得当。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要求教师凡公开课必用多媒体,似乎没有电脑课件的课堂便不成为其课堂。这种片面追求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反而有害于教学,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喜怒哀乐的情感传递、神采飞扬的表达、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就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课堂的高潮;而新颖明睿的导引、令人愤悱的问题、生动活泼的组织,常常使学生流连忘返。其中反映的是一个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和娴熟灵活的应变技能,如果忽视这些技能方法,往往会失去那些随机闪现的教学机遇。我们在课堂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学技术手段是否先进,而且要从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最基本的课堂驾驭技能,着重评价其方法手段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是否能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三、评课的方法
1.课堂观察法: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除按《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外,学校还制定了《前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估表》。教师随堂观察评估,既定性,又量化,把评价重点落在学生身上。
2.反思讨论法:课后先由施教者围绕教研活动的主题方向,对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然后同一备课组或教研组讨论评价,提出书面意见,一方面帮助施教者提高总结,另一方面为其他听课老师提供讨论内容,引发思考。
3.小组评议法:我们要求语文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后组织听课老师讨论评议,可对照记录表量化,也可根据观察记录评点,或全面解剖,或微格分析,在评议中启发内省,在内省中强化揭开,最终获得规律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