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实践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学科较为抽象与复杂,因此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很难全部掌握所学数学知识。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定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策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46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的课前预习任务布置存在空泛化与形式化问题,缺少一定的规划性与科学性,这种不清晰与盲目的课前预习方案,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还会降低课前预习质量,无法展现出理想的预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科学设定课前预习方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前预习中,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为课堂上的数学讲解节省更多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解决难点与重点问题中,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与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课前预习较为形式化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课前预习形式化的问题。这种形式重于实质的预习现状,不仅无法达到课前预习的教育目的,还会让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导致事倍功半。同时,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关注课前预习的结构,而忽视了课前预习的过程,这样只会让课前预习较为形式化,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预习方法与技巧。
   (二)数学课前预习缺少设计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活动中存在缺少设计的问题,课前预习的内容设定较为片面,预习的方法也比较单一,这也使得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根本无法全部理解与接受,缺乏参与数学课前预习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只是粗略地布置数学课前预习的方向,导致学生的预习过程较为盲目,无法掌握需要重点预习的数学内容,这样的数学预习只是做表面文章,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三)数学课前预习缺乏一定的指导
   当前存在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困难以及缺乏自主性的问题,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对于如何完成数学课前预习较为迷茫,无法掌握需要预习的数学任务。同时,很多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差,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教师没有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而是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及对待学生,再加上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效果比较差,无法掌握数学课堂中所要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内容,数学课前预习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
   (四)数学课前预习反馈较为低效化
   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着课前预习反馈较为低效的问题。这也导致不仅学生缺乏对课前预习的反馈,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评价也不够重视,根本无法展现出数学课前预习的优势与效果。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测评与监督,导致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过程较为松散,无法意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仅仅是应付式地开展数学预习活动。缺乏课前预习反馈,完全让数学课前预习失去了教育意义,无法从中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有效、完整的数学课前预习活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数学课前预习支持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学校与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数学课前预习支持教育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首先,学校需要注重提升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每一位数学教师开展一系列完整的教研活动和预习培训活动,让他们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想提升数学教师的综合教育素养,除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外,教师自身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积极争取每一次参与课前预习培训的机会,掌握更多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课前预习方案设定,从而为学生展现出最为理想以及最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课前预习方案。
   其次,学校需要多多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课前预习模式,让学生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数学预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中感受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前预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提升自我信息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运用能力,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够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活动。师生之间展开交流与沟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内容,产生良好的数学预习效果。
   再次,学校要定期考核数学教师的课前预习实施进度以及质量,以此来督促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教育活动,争取取得理想的数学教育成果。
   (二)增强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预习中的主体对象。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由被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转换为主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数学预习效果。教师要多模式、多角度地提升學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必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活动或者数学知识交流的模式,让一些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出一些具备可行性的课前预习建议,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正确开展数学课前预习。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肯定与表扬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预习特征以及学习进度,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前预习成就感。
   再次,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属于数学学习互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数学课前预习观念,提升自我知识创新精神,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预习活动,努力研究数学课前预习步骤,帮助学生完善数学预习过程,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案。
   (三)精细化设定数学课前预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精细化设定数学课前预习任务。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复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只有为学生设定详细的数学课前预习范围与方案,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要预习的数学知识点。
   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适当降低数学课前预习的教学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预习任务,开展分层化的数学课前预习活动。
   其次,教师可以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为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数学预习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共同学习,这样既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在设定数学预习任务之前,先把数学知识点划分成几个知识点或者数学问题,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数学课前预习手册,结合知识点与数学问题做好数学笔记,这样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数学课前预习的家校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为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很好的数学预习效果的。学生在家中开展数学预习的时间比较多,教师只有和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数学课前预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让家长掌握相应的数学预习任务,从而监督学生完成数学预习任务,确保小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去。
   其次,学生家长要及时向教师汇报学生的预习现状,以便发现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
   再次,教师与家长要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展开科学化与激励性的预习评价,多多鼓励与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课前预习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弥补自身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共同进步。师生之间也可以开展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课前预习方案设定展开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展开评价,这样师生共同进步,为学生展现出最为理想的数学课前预习方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来设定预习方案,保证课前预习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充分展现出数学课前预习的教育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前预习策划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提宝贵意见,这样既能够构建理想化的课前预习方案,同时也能够了解小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定预习计划。除此之外,教师在数学课前预习中,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本俊.以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
  [2]齐非.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J].教育现代化,2017(42).
  [3]杜亚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4]連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8).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就是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以学生为本构建教学体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内容,更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从而在德育、智育上共同进步。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始终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要想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展现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就要具备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型、“填鸭式”手段授课,阻碍了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应依据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物理教学工作,实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合作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师生互动的频率,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有着较大的意义。在本文的分析中,将重点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最终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课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各個学科都面临着整合和集体备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形势,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能将小学数学和科学课程密切整合,就可以实现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数学的学科整合体现在数学教学内在统一性层面,数学和科学课程有机整合能够挖掘两个学科的内涵和价值,让小学生徜徉在更具综合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有效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学生;数学
摘 要:文章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从概念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复习课教学以及习题课教学四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
摘 要:新课改体系中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一教育策略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措施,主要目的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其全面发展。但是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成为各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任务。文章阐述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开展小学数学师生学习共同体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对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教学效率  中图
摘 要:“学本教育”是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的创新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构建新型师生观,还能使学生在灵活的、开放的头脑中不断提出新观点,以此提高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笔者便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对物理实验展开的意义以及学本教育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教育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也在逐年增加。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基础好的学校网络资源使用率也非常高,教师可以在更加轻松、便捷的教学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怎样做才能在多媒体技术课堂发挥最大的价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需重点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小学课堂;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对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度,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积极踊跃地融入语文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文章对激活学生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