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中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培育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结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教师应秉承以“情”动人,以“核”为本的教育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基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落实教学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在高效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同时,促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回归学生主体,一切教学创新手段均以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需求及个性爱好为出发点,奠定在大教育观的基础上,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活动转为综合性的课程整合模式,从教师单向输出知识转为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这样,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既能夯实知识基础,也能提升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学生的成长就是国家的成长,他们肩负国家复兴与发展的重大使命,将核心素养教育贯穿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关注核心素养是推动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元素,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中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爱国意识与思想品德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其次,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为推动社会发展输入更多有能力、有素质、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夯实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再有,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方向,鼓励学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与推广者,从义务教育阶段着手,提升整体国民素质,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氛围,加快全社会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步伐。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的根本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策略,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
2.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方法
2.1明确培养目标,培育法律意识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法律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以《学会用法维权》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农民工讨薪的视频资料,然后向大家提问:大家都知道,农民工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工作一年,却不能拿到应有的报酬,还要向包工头讨要薪水,你觉得农民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呢?有人说“拦堵包工头,让他给钱”,有人说“到政府门口示威抗议,引起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关注”……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大家:你们的想法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有违法的嫌疑,为什么农民工不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学生恍然大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并且养成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2.2营造情境氛围,激起情感共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课堂体验,提高学习认知。以《感激父母》一课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浓厚的情境氛围,通过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引起情感共鸣。有的学生听完歌曲之后内心深有感触,甚至留下了感动的眼泪,他们想起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以及辛勤的付出,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之情。笔者又在课后给大家预留时间,一起讨论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通过营造氛围,强化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激发他们的强烈情感,潜移默化中调动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2.3关注社会热点,引导价值观念
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链接至社会热点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习思维,培育核心素养。例如围绕当今热点社会问题“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在班级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学生经过讨论得到启发:面对跌倒的老人,我们要用爱心、用行动帮助他们扶起来,这个社会应该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冷漠,而扶起老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及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树立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都很有益。
综上所述,基于调动积极情感、培育核心素养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创新,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与客观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师要克服困难,突破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围绕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核心素养的倡导下培养更多具备法律意识、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佳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8(09):171-172.
[2]杨永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8-29.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兴县六组镇集成中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回归学生主体,一切教学创新手段均以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需求及个性爱好为出发点,奠定在大教育观的基础上,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活动转为综合性的课程整合模式,从教师单向输出知识转为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这样,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既能夯实知识基础,也能提升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学生的成长就是国家的成长,他们肩负国家复兴与发展的重大使命,将核心素养教育贯穿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关注核心素养是推动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元素,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中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爱国意识与思想品德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其次,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为推动社会发展输入更多有能力、有素质、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夯实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再有,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方向,鼓励学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与推广者,从义务教育阶段着手,提升整体国民素质,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氛围,加快全社会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步伐。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的根本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策略,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
2.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方法
2.1明确培养目标,培育法律意识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法律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以《学会用法维权》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农民工讨薪的视频资料,然后向大家提问:大家都知道,农民工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工作一年,却不能拿到应有的报酬,还要向包工头讨要薪水,你觉得农民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呢?有人说“拦堵包工头,让他给钱”,有人说“到政府门口示威抗议,引起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关注”……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大家:你们的想法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有违法的嫌疑,为什么农民工不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学生恍然大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并且养成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2.2营造情境氛围,激起情感共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课堂体验,提高学习认知。以《感激父母》一课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浓厚的情境氛围,通过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引起情感共鸣。有的学生听完歌曲之后内心深有感触,甚至留下了感动的眼泪,他们想起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以及辛勤的付出,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之情。笔者又在课后给大家预留时间,一起讨论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通过营造氛围,强化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激发他们的强烈情感,潜移默化中调动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2.3关注社会热点,引导价值观念
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链接至社会热点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习思维,培育核心素养。例如围绕当今热点社会问题“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在班级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学生经过讨论得到启发:面对跌倒的老人,我们要用爱心、用行动帮助他们扶起来,这个社会应该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冷漠,而扶起老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及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树立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都很有益。
综上所述,基于调动积极情感、培育核心素养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创新,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与客观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师要克服困难,突破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围绕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核心素养的倡导下培养更多具备法律意识、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佳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8(09):171-172.
[2]杨永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8-29.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兴县六组镇集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