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批评时伴随艺术生产而发展的,它介于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之间,有自身的艺术特性。本文将分为三部分:美学视野中的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对象和美学方法、艺术批评的标准和共识,来论述艺术批评并对当前艺术批评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艺术批评;美学方法;标准;共识
一、美学视野中的艺术批评
关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美国学者韦克勒韦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认为:“它(批评)指的不仅是对个别作品和作者的评价、‘判断的’批评、实用批评、文学趣味的征象,而主要是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将批评的概念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卡斯比特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对艺术批评的界定为:“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更确切地说,艺术批评经常与理论相联系。艺术批评是解释性的,涉及从理论角度对一件具 体作品的理解,以及根据艺术史来确定它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卡斯比特对于艺術批评概念的两个层面的解释,首先,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其次是要与艺术理论、艺术史相联系。而费尔德曼则指出“无论批评是什么,它都首先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批评是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实践活动,一种存在熟练与不熟练区别的实践活动。”在这里,费尔德曼更为强调批评的实践性,在中国对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也同样有不同的说法,孙伟科教授在《艺术美学导论》中对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为:“艺术批评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之间,它是一种中介物,一头连着创作实践,一头连着基本原理。或者说,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论见之于作品的评价性话语行为。”彭峰教授也认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在我看来,不管学者们如何定义,艺术批评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部分,即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我们可以借用早期分析美学的界定,来讲艺术批评分为“艺术描述”、“艺术解释”、“艺术评价”这三个部分,而后关于艺术批评的对象和方法在后面会有所论述。比尔兹利认为“描述、解释和评价在实际进行的艺术谈论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很难加以区分。但是,对于艺术哲学家来说,由于在使用中的艺术谈论的语言中,存在着某些实际的逻辑差别。因此,作出某种有益的区分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描述位于最底层以描述为基础的解释位于第二层,评价处于最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批评以艺术描述为基础,而在描述基础上的艺术解释则是中间层次,最终才是对于艺术的评价,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之后,比尔兹利又对“批评的陈述”这三种类型,即评价、解释和描述给出了两种基本划分。
一般来说,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被认为是艺术批评应该有的基本要素。他们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基础,但有时因具体批评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并非严格的规范。这四个部分也包含不同的内容,首先,描述是艺术批评的第一步,描述的内容首先是艺术批评对象的客观特性,即人们凭借感官所获得的最直观和客观的审美。描述的客观性是艺术批评辩证性的基础,早在艺术作品不可机械复制的时代,描述对于艺术批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今天技术发达的时代,很多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使得描述的功能性减弱,但是,不管如何,描述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客观,多少都会受到批评者主观性的影响。如巴克森德尔所言:“描述与其说是一种对图画的再现,甚或是说对看画过程的再现,不如说是对观画之后的思维再现。”也就是说,描述与分析和解释是相互关联的,都掺杂着作者的主观思想在里面。
接下来是分析,分析则是在描述批评对象客观性的基础上,对于艺术批评对象进行审美性的论述,如绘画作品中关于色彩、形式、线条方面的关于美的分析,又或者一部影片中对于人物、镜头、空间、造型的审美分析,有时候分析也与解释一同进行,两者都是批评家主观审美活动与艺术作品客观存在的结合。
如果把分析单独论述,那解释的步骤所包含的则是一种意义或者思想层面的描述,但是由于思想、感觉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解释所含的主观性则更多,解释的内容大多是从创作者角度出发,首先艺术作品是创作者所决定的,其中包含创作者的审美经验、创作经验乃至生活经验,但是,艺术作品又并非全部由创作者所决定,还需要审美接受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杨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前言。
[2]Donald,Kuspi,t“Art,Criticism,”Britannica,Online,Encycl opedia.
[3]Edmund,Feldman,Varieties,of,Visual,Experience(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p.471.
[4]孙伟科:《艺术美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200页。
[5]维吉尔·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第111页。
[6]彭峰:《批评的要素》,载《清华美术(卷7):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曹意强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关键词】艺术批评;美学方法;标准;共识
一、美学视野中的艺术批评
关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美国学者韦克勒韦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认为:“它(批评)指的不仅是对个别作品和作者的评价、‘判断的’批评、实用批评、文学趣味的征象,而主要是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将批评的概念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卡斯比特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对艺术批评的界定为:“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更确切地说,艺术批评经常与理论相联系。艺术批评是解释性的,涉及从理论角度对一件具 体作品的理解,以及根据艺术史来确定它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卡斯比特对于艺術批评概念的两个层面的解释,首先,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其次是要与艺术理论、艺术史相联系。而费尔德曼则指出“无论批评是什么,它都首先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批评是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实践活动,一种存在熟练与不熟练区别的实践活动。”在这里,费尔德曼更为强调批评的实践性,在中国对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也同样有不同的说法,孙伟科教授在《艺术美学导论》中对于艺术批评的定义为:“艺术批评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之间,它是一种中介物,一头连着创作实践,一头连着基本原理。或者说,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论见之于作品的评价性话语行为。”彭峰教授也认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在我看来,不管学者们如何定义,艺术批评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部分,即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我们可以借用早期分析美学的界定,来讲艺术批评分为“艺术描述”、“艺术解释”、“艺术评价”这三个部分,而后关于艺术批评的对象和方法在后面会有所论述。比尔兹利认为“描述、解释和评价在实际进行的艺术谈论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很难加以区分。但是,对于艺术哲学家来说,由于在使用中的艺术谈论的语言中,存在着某些实际的逻辑差别。因此,作出某种有益的区分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描述位于最底层以描述为基础的解释位于第二层,评价处于最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批评以艺术描述为基础,而在描述基础上的艺术解释则是中间层次,最终才是对于艺术的评价,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之后,比尔兹利又对“批评的陈述”这三种类型,即评价、解释和描述给出了两种基本划分。
一般来说,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被认为是艺术批评应该有的基本要素。他们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基础,但有时因具体批评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并非严格的规范。这四个部分也包含不同的内容,首先,描述是艺术批评的第一步,描述的内容首先是艺术批评对象的客观特性,即人们凭借感官所获得的最直观和客观的审美。描述的客观性是艺术批评辩证性的基础,早在艺术作品不可机械复制的时代,描述对于艺术批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今天技术发达的时代,很多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使得描述的功能性减弱,但是,不管如何,描述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客观,多少都会受到批评者主观性的影响。如巴克森德尔所言:“描述与其说是一种对图画的再现,甚或是说对看画过程的再现,不如说是对观画之后的思维再现。”也就是说,描述与分析和解释是相互关联的,都掺杂着作者的主观思想在里面。
接下来是分析,分析则是在描述批评对象客观性的基础上,对于艺术批评对象进行审美性的论述,如绘画作品中关于色彩、形式、线条方面的关于美的分析,又或者一部影片中对于人物、镜头、空间、造型的审美分析,有时候分析也与解释一同进行,两者都是批评家主观审美活动与艺术作品客观存在的结合。
如果把分析单独论述,那解释的步骤所包含的则是一种意义或者思想层面的描述,但是由于思想、感觉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解释所含的主观性则更多,解释的内容大多是从创作者角度出发,首先艺术作品是创作者所决定的,其中包含创作者的审美经验、创作经验乃至生活经验,但是,艺术作品又并非全部由创作者所决定,还需要审美接受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杨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前言。
[2]Donald,Kuspi,t“Art,Criticism,”Britannica,Online,Encycl opedia.
[3]Edmund,Feldman,Varieties,of,Visual,Experience(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p.471.
[4]孙伟科:《艺术美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200页。
[5]维吉尔·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第111页。
[6]彭峰:《批评的要素》,载《清华美术(卷7):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曹意强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