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作为初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结合,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师应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准,推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优秀道德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相融合;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7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染下提升自身德育水平。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善用传统文化资源
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完美结合,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资料来进行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的传递。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道德素养还未完全成熟,在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阅历等方面也较为缺乏,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可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涉及的知识与领域众多,包括古诗词、民俗、历史文化等,如果不加选择任意提供,学生理解与学习难度较大,并不容易切实被学生掌握。因此,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注重选取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
二、严格要求自身,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意识,并促使学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借助教育这一平台,探索研究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相融合,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精华,是中国人民的优秀行为准则规范,这些优秀的美德与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骨血之中。只有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挖掘并融入教学中,才能促使我国的青少年继承这种优良的文化基因,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没有完全形成牢固的思想意识观念,极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加应该努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丰富充盈的优秀文化资源与优秀文化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来对初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进行引导,增强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而教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明确学生是否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切身指导。教师要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维理念,必须以身作则,不仅应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与人交往的优秀德育理念,通过榜样作用,实现初中学生道德素养的自我管理与提升。
三、构建全方位传统文化教学平台
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在三百名初中学生中,只有七十四名学生对于古代诗词与古代文化具有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青少年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与喜爱程度并不高,学习古代诗词、背诵诗歌与古文,或者在课堂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已经成为初中学生的负担与压力。这就体现了初中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还不够完善,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魅力没有全面理解。
现阶段,已经有一部分初中学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但是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热情却并没有想象中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要想实现预期效果,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机结合,就应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师应该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每一个主题为出发点,增进课程的全方位规划与设计,应用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手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使初中学生可以在理解道德法治中的思想与内容的同时,提升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教学眼界,提升自己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学生构建一个多样化全方位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平台,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心、尊師重道等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优化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育并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始终。教师应该具有完备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系统,增强实际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初中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增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新型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组成,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初中学生在认真思考研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加入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交流讨论中,大胆发言,结合实际积极思考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与记忆,切实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 三是应该优化改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内容。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灵活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体现优秀思想文化的纪录片或者是电影片段等。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继承并发扬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本就是为了提升学生为人处世与做人做事的规范性与能力,教師应该根据课程的本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从而端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增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与实际相结合
一味将学生束缚于课堂之中的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十分明显,只有将实践活动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文化特点,将该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增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认识。应用各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融入当地文化,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联系。
五、开展深入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机结合,还应该在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一种思维上的张力,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搬套路,应该不断分析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浅层次的文字阅读,而应该通过情境创设出一定的厚重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某些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如《尾生抱柱》这一历史故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尾生是诚信还是顽固,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后才能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深入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正确的思维与观念来看待事物。
综上所述,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尤其是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引领初中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思维理念与道德素养,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重视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教学成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带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推进学生思想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文.灌输与启发并重,道德法治与传统文化共融——刍议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方式[J].试题与研究,2020(24).
[2]邓世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20.
[3]雍化冰.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及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
[4]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相融合;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7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染下提升自身德育水平。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善用传统文化资源
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完美结合,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资料来进行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的传递。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道德素养还未完全成熟,在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阅历等方面也较为缺乏,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可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涉及的知识与领域众多,包括古诗词、民俗、历史文化等,如果不加选择任意提供,学生理解与学习难度较大,并不容易切实被学生掌握。因此,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注重选取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
二、严格要求自身,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意识,并促使学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借助教育这一平台,探索研究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相融合,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精华,是中国人民的优秀行为准则规范,这些优秀的美德与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骨血之中。只有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挖掘并融入教学中,才能促使我国的青少年继承这种优良的文化基因,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没有完全形成牢固的思想意识观念,极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加应该努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丰富充盈的优秀文化资源与优秀文化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来对初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进行引导,增强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而教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明确学生是否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切身指导。教师要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维理念,必须以身作则,不仅应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与人交往的优秀德育理念,通过榜样作用,实现初中学生道德素养的自我管理与提升。
三、构建全方位传统文化教学平台
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在三百名初中学生中,只有七十四名学生对于古代诗词与古代文化具有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青少年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与喜爱程度并不高,学习古代诗词、背诵诗歌与古文,或者在课堂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已经成为初中学生的负担与压力。这就体现了初中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还不够完善,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魅力没有全面理解。
现阶段,已经有一部分初中学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但是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热情却并没有想象中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要想实现预期效果,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机结合,就应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师应该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每一个主题为出发点,增进课程的全方位规划与设计,应用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手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使初中学生可以在理解道德法治中的思想与内容的同时,提升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教学眼界,提升自己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学生构建一个多样化全方位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平台,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心、尊師重道等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优化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育并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始终。教师应该具有完备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系统,增强实际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初中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增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新型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组成,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初中学生在认真思考研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加入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交流讨论中,大胆发言,结合实际积极思考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与记忆,切实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 三是应该优化改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内容。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灵活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体现优秀思想文化的纪录片或者是电影片段等。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继承并发扬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本就是为了提升学生为人处世与做人做事的规范性与能力,教師应该根据课程的本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从而端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增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与实际相结合
一味将学生束缚于课堂之中的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十分明显,只有将实践活动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文化特点,将该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增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认识。应用各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融入当地文化,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联系。
五、开展深入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机结合,还应该在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一种思维上的张力,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搬套路,应该不断分析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浅层次的文字阅读,而应该通过情境创设出一定的厚重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某些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如《尾生抱柱》这一历史故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尾生是诚信还是顽固,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后才能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深入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正确的思维与观念来看待事物。
综上所述,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尤其是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引领初中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思维理念与道德素养,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重视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教学成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带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推进学生思想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文.灌输与启发并重,道德法治与传统文化共融——刍议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方式[J].试题与研究,2020(24).
[2]邓世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20.
[3]雍化冰.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及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
[4]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
[责任编辑 李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