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日渐被人重视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是接受知识的灌输过程”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作了重新定位,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建立在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引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弊端日渐显露、人们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之际,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符合人们个性化以及创新性要求的教学原理和策略,奠定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实践基础。所以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是颇为值得探讨和有意义的。笔者在教学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时,从学习方法的问题上作了力所能及的一些尝试,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自主建构。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演示,先启发引导,进而再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难度,注意循序渐进,为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学生学习才能轻松自如地沿着概念框架攀升。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展示自我,在自主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教学《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学生们经过认真熟读背诵探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认为用六幅图画描绘春景,第一幅图画:大地回春图(第2自然段,下同),像刚睡醒的孩子;第二幅图画:春草图(3),草报春;第三幅图画:草花图(4),花争春;第四幅图画:春风图(5),风唱春;第五幅图画:春雨图(6),雨润春;第六幅图画:万家迎春图(7),城乡,老小。六幅图画,既是一幅幅独立的春色图,连接起来,由远而近,由淡而浓,构成了万紫千红的巨幅画卷。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从春天的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写了春天的全过程,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从冬天写到春天,从早晨写到晚上,从天晴写到下雨,从城里写到乡下,从老人写到小孩,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味觉、触觉、听觉等,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虽然建构的角度不同,得出的问题答案各异,但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才能形成自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即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协商,使原来确定的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春》写整个春天,不仅跨度大,而且写实、写意交融,这与作者善于认真观察分不开的,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曾说:“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轻放过。”学习完《春》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课题:学习课文观察方法,指导自己作文。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达成以下共识:观察首先要细致入微,课文中写小草“偷偷”地钻出来,写花“像火”,“像雪”,“像霞”,不经过周密细致的观察不行;其次,观察要有重点,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春天万物萌动,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要做到心中有数,选择重点;第三,观察还要把握事物的特点,驱驰联想和想象,才能使观察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要求能客观确切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建构主义的评价观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仅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同时应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六幅春景图,有的学生用一句恰当的诗词来作另类的解读,确切得体,言尽而意无穷。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都获得了师生较高的评价。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它的出现给沉寂的教育土壤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清除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流弊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各种“热区”、“交互”,让学生在长效热区中自主发展,协作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1。
2.《中学语文研究信息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在传统教育的弊端日渐显露、人们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之际,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符合人们个性化以及创新性要求的教学原理和策略,奠定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实践基础。所以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是颇为值得探讨和有意义的。笔者在教学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时,从学习方法的问题上作了力所能及的一些尝试,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自主建构。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演示,先启发引导,进而再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难度,注意循序渐进,为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学生学习才能轻松自如地沿着概念框架攀升。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展示自我,在自主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教学《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学生们经过认真熟读背诵探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认为用六幅图画描绘春景,第一幅图画:大地回春图(第2自然段,下同),像刚睡醒的孩子;第二幅图画:春草图(3),草报春;第三幅图画:草花图(4),花争春;第四幅图画:春风图(5),风唱春;第五幅图画:春雨图(6),雨润春;第六幅图画:万家迎春图(7),城乡,老小。六幅图画,既是一幅幅独立的春色图,连接起来,由远而近,由淡而浓,构成了万紫千红的巨幅画卷。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从春天的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写了春天的全过程,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从冬天写到春天,从早晨写到晚上,从天晴写到下雨,从城里写到乡下,从老人写到小孩,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味觉、触觉、听觉等,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虽然建构的角度不同,得出的问题答案各异,但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才能形成自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即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协商,使原来确定的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春》写整个春天,不仅跨度大,而且写实、写意交融,这与作者善于认真观察分不开的,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曾说:“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轻放过。”学习完《春》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课题:学习课文观察方法,指导自己作文。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达成以下共识:观察首先要细致入微,课文中写小草“偷偷”地钻出来,写花“像火”,“像雪”,“像霞”,不经过周密细致的观察不行;其次,观察要有重点,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春天万物萌动,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要做到心中有数,选择重点;第三,观察还要把握事物的特点,驱驰联想和想象,才能使观察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要求能客观确切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建构主义的评价观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仅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同时应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六幅春景图,有的学生用一句恰当的诗词来作另类的解读,确切得体,言尽而意无穷。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都获得了师生较高的评价。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它的出现给沉寂的教育土壤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清除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流弊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各种“热区”、“交互”,让学生在长效热区中自主发展,协作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1。
2.《中学语文研究信息集》,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