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性质描述为: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学,有其明显的理科属性,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释生命现象,并且与数学、化学等学科关联紧密。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要用到数学上的概率学、排列组合等;在学习大分子结构时,要用到化学上的化学键;在很多实验中,涉及到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同时,高中生物也有其文科属性,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生物学呢?
一、知识重在理解
经常听到学生说,生物就是一门文科,把知识点记住就行了。诚然,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识记,但绝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融汇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时,学生知道了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可见,蛋白质与膜行使功能有关。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知识点呢?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物质分子通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见膜具有运输功能;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中,提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结合,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可见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这些实例生动的说明了膜上特定的蛋白质发挥的特定功能。如果学生能进行这样的关联,对知识进行这样的深加工,他就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所以,教师要跟学生强调,生物学习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二、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就是要梳理出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与逻辑关系。学生要在充分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知识模块的大框架,之后可继续构建每个章节的小框架,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这个过程就像在画一棵大树,先画出主干,再添枝加叶,直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如果构建过知识框架,学生在碰到题目时,会清楚地知道题目的考查意图及所考查知识在框架中的位置,从而精准攻克题目。例如,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1题:
果蝇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间期,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
C.在中期,8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
粗略扫视这一题目,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题目考查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且侧重于考查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的变化(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可由染色体推知)。找准考点,再去回顾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就能轻而易举拿下这道题目。
三、注重总结、反思
大量刷题之后的总结、反思,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是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学生忽视。注重总结、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小疑点、不放过
翻看学生的练习册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答案赫然在列,但无任何批注。这样的作业事倍功半,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疑点,养成在原题上做批注的习惯。下面以一道题目为例说明。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某学生能确定BCD选项是正确说法,A选项不确定,该生通过排除法选择了A,题目完成。那么,A选项的说法为什么错误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同学等方式,明白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等染色剂进入”。接下来,应把该知识点批注在题目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过一遍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2、多练习、找共性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是有限的,这些知识点在题目中反复考查。在做题时要多留心,反复揣摩,找出题目的共性,再加以总结,并能应用于后期做题过程中。如果说做题是在题海遨游,那么题目共性的总结就是题海中璀璨的珍珠,只有找到它,你的遨游才是有意义的。
3、错题本、要重视
错题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把平时做题时遇到的难题、典型题、易错题总结到错题本上,并在每一题后写自己的解析过程,或提醒自己注意事项。也可以将重点笔记等一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总结到错题本上。错题本要便携,可以随身携带,隨时翻阅,翻阅的多了,重难点自然就攻破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性质描述为: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学,有其明显的理科属性,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释生命现象,并且与数学、化学等学科关联紧密。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要用到数学上的概率学、排列组合等;在学习大分子结构时,要用到化学上的化学键;在很多实验中,涉及到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同时,高中生物也有其文科属性,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生物学呢?
一、知识重在理解
经常听到学生说,生物就是一门文科,把知识点记住就行了。诚然,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识记,但绝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融汇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时,学生知道了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可见,蛋白质与膜行使功能有关。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知识点呢?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物质分子通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见膜具有运输功能;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中,提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结合,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可见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这些实例生动的说明了膜上特定的蛋白质发挥的特定功能。如果学生能进行这样的关联,对知识进行这样的深加工,他就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所以,教师要跟学生强调,生物学习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二、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就是要梳理出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与逻辑关系。学生要在充分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知识模块的大框架,之后可继续构建每个章节的小框架,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这个过程就像在画一棵大树,先画出主干,再添枝加叶,直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如果构建过知识框架,学生在碰到题目时,会清楚地知道题目的考查意图及所考查知识在框架中的位置,从而精准攻克题目。例如,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1题:
果蝇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间期,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
C.在中期,8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
粗略扫视这一题目,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题目考查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且侧重于考查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的变化(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可由染色体推知)。找准考点,再去回顾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就能轻而易举拿下这道题目。
三、注重总结、反思
大量刷题之后的总结、反思,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是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学生忽视。注重总结、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小疑点、不放过
翻看学生的练习册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答案赫然在列,但无任何批注。这样的作业事倍功半,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疑点,养成在原题上做批注的习惯。下面以一道题目为例说明。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某学生能确定BCD选项是正确说法,A选项不确定,该生通过排除法选择了A,题目完成。那么,A选项的说法为什么错误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同学等方式,明白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等染色剂进入”。接下来,应把该知识点批注在题目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过一遍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2、多练习、找共性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是有限的,这些知识点在题目中反复考查。在做题时要多留心,反复揣摩,找出题目的共性,再加以总结,并能应用于后期做题过程中。如果说做题是在题海遨游,那么题目共性的总结就是题海中璀璨的珍珠,只有找到它,你的遨游才是有意义的。
3、错题本、要重视
错题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把平时做题时遇到的难题、典型题、易错题总结到错题本上,并在每一题后写自己的解析过程,或提醒自己注意事项。也可以将重点笔记等一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总结到错题本上。错题本要便携,可以随身携带,隨时翻阅,翻阅的多了,重难点自然就攻破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