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QQ群平台进行主题研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使网络教研逐步走向规范,新的思考方式将带来教师主动参与、异地合作的变化,“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笔者在2010年5月建立了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以下简称“百强群”),主持策划群主题研讨已有两年时间,现呈现一些心得体会。
  一、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的优势分析
  主题研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和发表见解与主张的教研方式。学校教研由于受时间、场地、人员等因素的限制,集体备课中的主题研讨低效、被动,多数流于形式。网络教研兴起后,QQ群中围绕某一试题解答的讨论经常见到,其中也不乏谈笑、斗闹之行为。鉴于此,如果选择QQ群环境进行主题研讨,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能调动广大地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那么,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有哪些优势呢?
  (一)即时性与交互性
  群内成员可以围绕主题内容随时发表看法,并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异议,交互性强,打破了从一人到另一人顺序发言的常规;多人可以同时发言,观点按发布的时间显示。利用群还可以随时翻阅别人的发言,不受时间限制,同时也有利于研讨结束后的成果整理。
  (二)可以规范参与者
  利用群名片的修改功能,可以按“地区或学校+姓名”方式修改群名片,可以进一步约束交流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让参与者按学科集中,即保证群内成员全部都是地理教师。这有利于专业主题的研讨。
  (三)开放性与广泛性
  网络教研可以使参与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提出问题,一针见血;提出好的建议,还可以受到众人追捧。这样的教研才是真教研、真交流,意义更大。教研不受身份、地域、性别、年龄等限制,不用举手请示,上来就说,这样就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交流碰撞、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的操作
  (一)进行科学选题
  一个好的主题,能引起大家的参与,让大家都能有话说;一个好的主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项目成果,大家愿意贡献智慧。主题研讨的第一步是确定选题。选题来源可以是来自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学困惑,也可以来自期刊征稿计划。例如,“百强群”在2012年5月就“高考后期如何回归教材”进行了主题研讨,很有实际意义。
  (二)发布策划方案
  主持人的确定一般是与选题联系在一起的。如2012年,“百强群”通过研讨制订了全年的网络教研计划,以月为单位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阶段研讨由主持人制订研讨策划方案。我们统一使用固定模式的研讨方案,由笔者和秘书长审核,修改后统一发群邮件,时间上会提前一周,好让大家有个充分准备。从目前来看,参与者中有一部分人发言很规范,并经过了仔细思考。策划方案一般包括:背景、选题意义、研讨主题和时间、策划人和主持人、研讨要求等。
  (三)按计划组织研讨
  研讨的时间根据主持人的时间确定。首先,由主持人发布开场语,列出讨论提纲,说明相关要求。然后大家就问题发表意见。因为“百强群”现在是四个群同时研讨,一般由笔者或秘书长负责将核心观点、主要观点进行转发,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研讨一般历时两个小时,结束前由负责人和主持人进行简要总结,并宣布结束。当然,有兴趣的教师还可以继续研讨,留存观点;因事而未能参加研讨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给主持人。
  (四)成果整理及发布
  我们采用“谁主持,谁负责”的方式,对研讨进行整理。整理时要“去粗取精”,围绕主题优选观点。原生态讨论稿以群邮件的方式发布,或发布在QQ空间供大家转载,以扩大影响力;整理后的文章投稿给相关期刊,以进一步提升品味、升级成果层次。目前,“百强群”有10余篇文章发表。
  三、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研讨活动将主题研讨与即时性发言等同对待。对此,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主题研讨是围绕固定主题的集中教研,在语言锤炼方面要求较高,概括性强,不需要有大量的文字,但讲出来要与众不同,因此,参与者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我们也发现,有的成员看着大家发言,就是不说话。
  (二)准备工作不充分
  我们的研讨主题一般以群邮件的方式,提前一周发给成员,让大家先行准备。一些成员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及时上线,根本不知道要研讨这回事。有的成员知道要研讨,但缺少准备的意识,一拖再拖,等研讨临近,草草准备了事。还有的成员,准备时由于理解不到位,偏离了主题,缺少主旨论点。
  (三)研讨发言不规范
  多数成员能够明确段落式发言方式,但缺少小论点。我们要求的格式是:“话题+小论点(概括性)+ 具体观点”。这主要是便于后期整理,同时有利于发言更有针对性。在即时性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是:三言两语,缺少思考,是应景式的问答。对此,我们需要成员经过思考后,形成自己的论点。
  (四)研讨过程易跑题
  跑题是由即时性发言导致的。如果主持人对这一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时间的浪费。要想做到不跑题,一要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二要想想自己要怎么说,三要写写自己的主要观点。
其他文献
春晖中学发端于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先生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早期春晖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和“勤劳俭朴”的训育方针;聘请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刘质平、刘薰宇、叶天底、张孟闻、范寿康等在此执教,积极推行“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等。学校由此赢得了“北南
期刊
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我校是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特色选修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关于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我校开发了素描、速写和色彩等美术类专业课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校的艺术特色。遵循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兼顾学生兴趣特长的原则,利用学校有独立的艺术教学楼、专门的画室、设备较好的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有利条件,笔者开发了“欧洲文化游”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一、课程内容的开
期刊
县域大型教研活动的组织因为牵涉面广、相关学校和教师差异大,容易出现“扁平化”的低效状态。如何使区域大型教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契合更深入、动员更有力,是提高县域大型教研评比活动效率的关键。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县域大型“高三试卷讲评课评比和研究”活动,找准了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不断改进策略和程序,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以试卷讲评课评比为例,谈谈县域大型教研活动的策划和改进。  一、问题聚集:试卷讲评
期刊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基于
期刊
解读诗歌,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解读方法。诵读涵泳、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对比印证等,是我们常用的也实为有效的方法。苏轼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中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样的诗歌创作理论又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读诗歌的有效通道,那就是“于反常处见精神”。  很多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采用“反常合道”的表现手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合常理的事情,或人物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情感,却恰恰合乎了某种道理或人物
期刊
【名师档案】张秋达,浙江绍兴人,1985年参加工作,1989年调入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学(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的前身)。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系绍兴市、嵊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绍兴市中小学科研指导委员会成员,嵊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嵊州市首届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学员。公开发表论文近120篇,其中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月刊·
期刊
【名师档案】 程继伍,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曾获主要荣誉有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语文四项全能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是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工程人选、浙江省首批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学实践导师等,曾经担任第八届浙江省政协委员。共有论文(专著)、课题等一百三十多篇(项)发表、获奖或交流。三十多年始终坚持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多次在
期刊
一、开发“短课”模式的背景  (一)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我们的学生,从小在“接受式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成长。一节课45分钟,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动性基本被扼杀,他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常常能看见学生茫然的眼神,他们的思维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能及时地跟上老师上课的步伐,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的一个理解过程,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解内容不仅包括对教师已按照既定教学方案所设定的相关知识,更大量的往往是存在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由此,当我们教师面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时,就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要凭自身素质,根据学生学
期刊
选修教材开发,都要设置相应的实证案例来支撑教材论证,展开教材逻辑论述。因此,当开发的教材三维目标确定后,首要问题便是寻找和设置教材的实证案例,如果说教材的正文论述是灵魂,那么实证案例便是灵魂的归宿和载体。因此,能否设置有效的实证案例关系到教材编写的成败,也成为了教材开发的重点。而网络资源实为浓缩的世界,具有即时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其一方面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国际关系中的典型事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