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教学案例依据“行动导向”“数字化”理念,将信息技术课堂变为行动的课堂、数字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学习的是生活中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理实一体教学,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关键词:行动数字化;信息技术;微视频;教学案例
1.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教材第八章第四节。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已经有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体验,身边的所有事物都能对其产生影响,本课题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加强其对生活的反思和观察,利用微视频制作,记录出自己身边的大小故事,学会掌握生活的点滴。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理解微视频的含义和其应用。②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能设计完成微视频制作。③情感目标:感受同伴互助学习的乐趣,内化技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养成协作进步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行动——利用手机支架和手机等辅助工具拍摄微视频;②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发挥泛在学习积极功能;③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启发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对学习的新欲望。
(2)教学难点。①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把握;②翻转课堂理念的有效运用;③多方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影响。
5.教学设计理论
该设计理念来源于萨尔曼·可汗创造的网络视频学习形式,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如果忘记了较长时间之前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重温知识点。“用视频再造教育”和“人性化学习原理”的发现是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对当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它突破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束缚,突显提升学习绩效的价值,被比尔·盖茨称之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6.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分小组教学教室。①每个小组有一台电脑。②wifi全覆盖。③交互式电子白板。 ④手机、手机支架。⑤课前学习记录。⑥课前学习微视频。⑦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⑧多方参与的评价平台——微信公众号。
7.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展示课前师生QQ交流平台的问答记录,复制记录并制作二维码,文字云图片,以突出主题。备注:收集与学生交流的两个问题的答案: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三件事?如果时间流转,你将如何记录?旨在让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明确主题。解决上一环节的疑问,让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会用“支架-手机”录制微视频。
(3)教师示范。演示环节是学生参与的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环节。教师复述视频内容并展示,学生观摩、参与视频拍摄,让学生感觉视频录制的简单性,吸引其兴趣。
(4)任务布置。录制一段微视频,介绍小组及成员。要求如下:①视频长度1分钟以内。②要求小组每一位成员必须在视频内出现。③作品录制完成后上传到QQ交流学习平台。④作品完成时间10分钟。
(5)任务实现。教师巡视,拍摄相关小组完成任务期间的精彩瞬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的演示完成小组作品,同时教师播放几个微视频案例,包括注意事项、手机方向和经典案例赏析。
(6)任务完成。学生上传作品,教师播放学生制作的过程图片,教师协助完成学生作品上传,教师播放上一环节拍摄的学生精彩瞬间,旨在分享作品。
(7)分享评价。播放小组微视频,提示学生参与评价:准时完成、所有人参与、画面稳定、作品在1分钟以内、画面美观。逐项评价。
(8)课堂迁移。教师可做如下引导:“通过刚才的评价,大家在哪些方面的共同得分较低呢?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在拍摄技巧和视频剪辑两方面继续学习,同时请继续关注我们QQ交流学习平台继续学习。”对本节课评价结果迁移,让学生保持学习新鲜知识的欲望。
8.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多元综合评价模式,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他评和第三方网络评价共同参与的四方多元评价。
9.教学反思
在自媒体迅速发达的时代,无处不在的学习场促进了泛在学习新模式的最终实现,利用微课程课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教学,要求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完美呈现。在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任务单”,实际上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实际上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学件。因此,两大模块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演员型教师”开始向“导演型教师”转型。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行动数字化;信息技术;微视频;教学案例
1.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教材第八章第四节。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已经有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体验,身边的所有事物都能对其产生影响,本课题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加强其对生活的反思和观察,利用微视频制作,记录出自己身边的大小故事,学会掌握生活的点滴。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理解微视频的含义和其应用。②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能设计完成微视频制作。③情感目标:感受同伴互助学习的乐趣,内化技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养成协作进步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行动——利用手机支架和手机等辅助工具拍摄微视频;②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发挥泛在学习积极功能;③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启发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对学习的新欲望。
(2)教学难点。①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把握;②翻转课堂理念的有效运用;③多方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影响。
5.教学设计理论
该设计理念来源于萨尔曼·可汗创造的网络视频学习形式,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如果忘记了较长时间之前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重温知识点。“用视频再造教育”和“人性化学习原理”的发现是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对当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它突破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束缚,突显提升学习绩效的价值,被比尔·盖茨称之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6.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分小组教学教室。①每个小组有一台电脑。②wifi全覆盖。③交互式电子白板。 ④手机、手机支架。⑤课前学习记录。⑥课前学习微视频。⑦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⑧多方参与的评价平台——微信公众号。
7.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展示课前师生QQ交流平台的问答记录,复制记录并制作二维码,文字云图片,以突出主题。备注:收集与学生交流的两个问题的答案: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三件事?如果时间流转,你将如何记录?旨在让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明确主题。解决上一环节的疑问,让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会用“支架-手机”录制微视频。
(3)教师示范。演示环节是学生参与的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环节。教师复述视频内容并展示,学生观摩、参与视频拍摄,让学生感觉视频录制的简单性,吸引其兴趣。
(4)任务布置。录制一段微视频,介绍小组及成员。要求如下:①视频长度1分钟以内。②要求小组每一位成员必须在视频内出现。③作品录制完成后上传到QQ交流学习平台。④作品完成时间10分钟。
(5)任务实现。教师巡视,拍摄相关小组完成任务期间的精彩瞬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的演示完成小组作品,同时教师播放几个微视频案例,包括注意事项、手机方向和经典案例赏析。
(6)任务完成。学生上传作品,教师播放学生制作的过程图片,教师协助完成学生作品上传,教师播放上一环节拍摄的学生精彩瞬间,旨在分享作品。
(7)分享评价。播放小组微视频,提示学生参与评价:准时完成、所有人参与、画面稳定、作品在1分钟以内、画面美观。逐项评价。
(8)课堂迁移。教师可做如下引导:“通过刚才的评价,大家在哪些方面的共同得分较低呢?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在拍摄技巧和视频剪辑两方面继续学习,同时请继续关注我们QQ交流学习平台继续学习。”对本节课评价结果迁移,让学生保持学习新鲜知识的欲望。
8.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多元综合评价模式,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他评和第三方网络评价共同参与的四方多元评价。
9.教学反思
在自媒体迅速发达的时代,无处不在的学习场促进了泛在学习新模式的最终实现,利用微课程课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教学,要求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完美呈现。在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任务单”,实际上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实际上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学件。因此,两大模块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演员型教师”开始向“导演型教师”转型。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