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国家要法治化,管理集体要“法治化”,管理班级同样需要“法治化”。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窗口,理应建立健全“法制”,创设“法治”环境,学生将来才能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成为具有自治精神的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的一员。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法治化”;法制
中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是政府、社会的代言人,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其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由于中国传统的“人治”思想和封建化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远,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在从事班级工作时,总是板着面孔,拿封建性的师道尊严观来处理和学生的关系,蛮横专制,缺乏民主温情的氛围。面对这些,我们不应过多地指责,而应更多地反思个人的工作理念是否正确,工作方法是否得当。我以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班级管理的“法治化”意识,增强班级管理的“法治化”观念,因为只有确立“法治”精神,才会逐渐摒弃“人治”思想,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一、班级管理“法治化”的思路
仿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步骤,我认为班级管理“法治化”之路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
1.“有法可依”——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作为当代青少年,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是必须的。通过学习一些国家法律法规,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在此前提之下,每个班级的管理应当有一套相对科学、完整且独立的规则,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班级管理“法治化”的中心环节
有了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便有了一套行为准则,就要按照制度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班主任应当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在班级发出倡议,引导并营造优良的班风;对于一些违背制度的做法,班主任也要严厉地指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通过做到有法必依,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加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3.“执法必严”——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关键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调皮”的学生的引导。要本着“严格要求,倾注爱心”的教育原则,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自控性较差影响班级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赏罚分明,鼓励良好的行为继续发扬,坚决制止恶劣的行为在班级学生中滋生蔓延。
4.“违法必究”——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必要保证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出现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松懈,更要避免有时严有时松的“打摆子”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性质相似的问题,不能因为是班干部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就私底下处理完毕。也许就是因为你那一点点私念,却很容易在班级中掀起大风波,使得班主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效度大大降低。班级的管理中要特别注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制度通过之后,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梳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当加强督导,让他们知道在制度的“高压线”下,他们其实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二、班级管理“法治化”过程中要注意的原则
1.德法兼备性
班级管理的“法治化”要受中华传统美德的规范和制约,反映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遵从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既要讲道德,又要讲“法治”,坚持“德大于法”的原则,先讲“人情”,再论“法治”,“法治”是形式和手段,“德治”是内容和目的,“法治”是为了巩固“德治”的成果,而“德治”又将“法治”进行了升华,即“德治为体,法治为用”。做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协调,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广泛性
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制訂“法律”,全体学生参与监督“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法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班级“法治”工作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教师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动态性
班级“法治”建设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时对“法律”条文进行增减,以确实发挥“法律”对人的行为的调控作用。
校园的管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班级的管理更离不开“法治化”。在班级的管理中如能切实有效地实行法治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在民主原则下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相信班级的管理工作必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增强了班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大大简化了班主任的工作,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南江中学)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法治化”;法制
中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是政府、社会的代言人,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其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由于中国传统的“人治”思想和封建化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远,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在从事班级工作时,总是板着面孔,拿封建性的师道尊严观来处理和学生的关系,蛮横专制,缺乏民主温情的氛围。面对这些,我们不应过多地指责,而应更多地反思个人的工作理念是否正确,工作方法是否得当。我以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班级管理的“法治化”意识,增强班级管理的“法治化”观念,因为只有确立“法治”精神,才会逐渐摒弃“人治”思想,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一、班级管理“法治化”的思路
仿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步骤,我认为班级管理“法治化”之路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
1.“有法可依”——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作为当代青少年,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是必须的。通过学习一些国家法律法规,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在此前提之下,每个班级的管理应当有一套相对科学、完整且独立的规则,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班级管理“法治化”的中心环节
有了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便有了一套行为准则,就要按照制度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班主任应当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在班级发出倡议,引导并营造优良的班风;对于一些违背制度的做法,班主任也要严厉地指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通过做到有法必依,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加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3.“执法必严”——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关键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调皮”的学生的引导。要本着“严格要求,倾注爱心”的教育原则,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自控性较差影响班级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赏罚分明,鼓励良好的行为继续发扬,坚决制止恶劣的行为在班级学生中滋生蔓延。
4.“违法必究”——班级管理“法治化”的必要保证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出现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松懈,更要避免有时严有时松的“打摆子”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性质相似的问题,不能因为是班干部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就私底下处理完毕。也许就是因为你那一点点私念,却很容易在班级中掀起大风波,使得班主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效度大大降低。班级的管理中要特别注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制度通过之后,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梳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当加强督导,让他们知道在制度的“高压线”下,他们其实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二、班级管理“法治化”过程中要注意的原则
1.德法兼备性
班级管理的“法治化”要受中华传统美德的规范和制约,反映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遵从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既要讲道德,又要讲“法治”,坚持“德大于法”的原则,先讲“人情”,再论“法治”,“法治”是形式和手段,“德治”是内容和目的,“法治”是为了巩固“德治”的成果,而“德治”又将“法治”进行了升华,即“德治为体,法治为用”。做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协调,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广泛性
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制訂“法律”,全体学生参与监督“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法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班级“法治”工作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教师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动态性
班级“法治”建设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时对“法律”条文进行增减,以确实发挥“法律”对人的行为的调控作用。
校园的管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班级的管理更离不开“法治化”。在班级的管理中如能切实有效地实行法治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在民主原则下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相信班级的管理工作必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增强了班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大大简化了班主任的工作,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