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观相关论文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媒介来表述作家的思想情感,实现作家对宇宙人生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尽管文学作品能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文字的......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冀州衡水人,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历来被视为经学诠释文本,但涵有......
王易是二十世纪早期成绩卓著的修辞学家,是中国语言学界、修辞学界第一个深入探讨语言与思想、思维关系的学者.他认为语言与思想无......
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提出的"言不尽意"思辨观点,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和"意"之间是人的语言和心意之间的关......
中国古代学者主张"言不尽意",这种言意观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语言有限性的认识.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也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
言意问题在战国时期引起思想界普遍的关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剧烈的政治经济变革、史无前例的名实之争可谓言意关系探讨在......
所谓言意之辨也就是关于语言,文字与思维,思想的关系问题的辩论,是探讨语言文字能否表达人们的思想的辩论。有关言意关系的讨论在......
话语权影响了中国美学文献的产生、发展、演变、构架与核心理念。从渊源与结构上看,儒释道话语构成了中国美学文献的基本来源与主体......
言意之辨始于先秦,其中尤以《庄子》和《易传》言意论影响深重。魏晋时期的言意之争最早起源于品鉴人物,后玄学大盛,自正始以来,诸......
曹雪芹虽然不是修辞学家,但其倾毕生心血创作的《红楼梦》却随处可见关于言意观的精辟见解。本文从“内诚”与立意;重视词藻,强调新雅......
本文认为《吕氏春秋》的主导倾向是以道家为表,以儒家为里,综合百家而形成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该书的言意观,指出其:(1)表面......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下启魏晋玄学及后世文艺审美诸学说。本文通过对庄子言意观的再认识,认为其围绕“道”而展开的“言意”之辩,对......
中国古典诗论中关于有形语言的局限性问题、语言的有限与诗的意境之无限的矛盾问题都有十分独到的见地和深刻的论述。西方当代解构......
语言与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中国,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堪称对这一问题的集中讨论;在西方,海德格尔、加......
先秦语言哲学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要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更应该植根......
郭象“寄言出意”的阐释方法.它的渊源虽也要上溯至《周易》,但从其整个逻辑框架看.则主要是继承和发挥孟子的“言意”理论而建构起来......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问。在司马迁历史诠释学里,历史理解与解释之所以可能,言意观是其理论前提之一。言意观是中国古典文论......
由《周易》“书不尽言”、“系辞焉以尽其言”等论述可知,“辞”乃是一种既不同干“书”,也不同干“言”,假托曲饰,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
海明威独创的冰山理论,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学理论之一,它开创了一种语言简洁而内蕴丰富的全新创作观,对同时代以及现今的文学......
朱光潜在美学、文艺学的研究过程中阐发了对语言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看法,展示了独特的语言批评观:言意观,发展观,语用观,风格观.言......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著作已数不胜数,除了大陆学者,还有一批海外汉学家们,他们为中国文论的研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魏晋学术值佛教勃兴而别开生面,魏晋玄学的“言意观”值竺道生而在根本方向上也得一大转关。由于佛教思想的影响,竺道生不仅把言提高......
《庄子》与中国本土思想存在差异,疑其受到古印度思想的影响。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中印间一直存在着文化采借,例如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既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又是一位优秀的批评家。他的文学思想大抵散见于诗篇,虽然显得较为零碎,但是却深刻地......
在文化发展的早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产生了有关语言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中西思想文化的走向、特征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言意观的建构和“言意之辨”的发生、发展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也是热点和难点问题......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汇编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
语言作为最基本、最普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因此也成为历代哲......
刘勰对“言”能否“尽意”问题,持充分肯定意见,但他又非绝对的“言尽意”论者,这是《文心雕龙》“惟务折衷”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