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评价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和优效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72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为中脘、水分、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气海、腹结(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隔物灸贴疗法,具体方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神阙、关元、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等穴位进行灸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将隔物灸贴迅速贴于上述皮肤相应穴位,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可用医用胶带加固,嘱患者2h后撕下,治疗疗程同普通针刺组。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如腰围、体重、BMI、体脂率等)、脾虚湿阻症状积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基线及完成情况:治疗期间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脱落2例,普通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有34例患者完成治疗,普通针刺组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纳入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BM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总疗效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单纯针灸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及普通针刺组均有较好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①体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重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②B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BM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BMI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③腰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腰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组腰围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④体脂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脂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脂率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4.脾虚湿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脾虚湿阻证候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0.01,P普通针刺组<0.05),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降低脾虚湿阻症状积分疗效更显著(P<0.01)。
5.经严格宣教及谨慎操作,本次实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肾俞及脾俞穴皮肤过敏,1例中脘穴皮肤过敏事件(穴位局部发红,轻微痒痛,无水泡及皮肤破溃现象),暂未予特殊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
结论
针刺结合隔物灸贴与普通针刺干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确切疗效,两者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改善患者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差等脾虚湿阻证候,但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优于普通针刺,在改善脾虚湿阻证候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运用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除了可以降低患者体重,达到收腹塑形的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评价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和优效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72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为中脘、水分、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气海、腹结(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隔物灸贴疗法,具体方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神阙、关元、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等穴位进行灸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将隔物灸贴迅速贴于上述皮肤相应穴位,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可用医用胶带加固,嘱患者2h后撕下,治疗疗程同普通针刺组。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如腰围、体重、BMI、体脂率等)、脾虚湿阻症状积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基线及完成情况:治疗期间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脱落2例,普通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有34例患者完成治疗,普通针刺组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纳入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BM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总疗效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单纯针灸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及普通针刺组均有较好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①体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重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②B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BM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BMI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③腰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腰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组腰围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④体脂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脂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脂率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4.脾虚湿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脾虚湿阻证候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0.01,P普通针刺组<0.05),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降低脾虚湿阻症状积分疗效更显著(P<0.01)。
5.经严格宣教及谨慎操作,本次实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肾俞及脾俞穴皮肤过敏,1例中脘穴皮肤过敏事件(穴位局部发红,轻微痒痛,无水泡及皮肤破溃现象),暂未予特殊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
结论
针刺结合隔物灸贴与普通针刺干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确切疗效,两者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改善患者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差等脾虚湿阻证候,但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优于普通针刺,在改善脾虚湿阻证候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运用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除了可以降低患者体重,达到收腹塑形的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