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评价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和优效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72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为中脘、水分、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气海、腹结(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隔物灸贴疗法,具体方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神阙、关元、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等穴位进行灸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将隔物灸贴迅速贴于上述皮肤相应穴位,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可用医用胶带加固,嘱患者2h后撕下,治疗疗程同普通针刺组。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如腰围、体重、BMI、体脂率等)、脾虚湿阻症状积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基线及完成情况:治疗期间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脱落2例,普通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有34例患者完成治疗,普通针刺组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纳入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BM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总疗效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单纯针灸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及普通针刺组均有较好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①体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重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②B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BM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BMI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③腰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腰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组腰围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④体脂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脂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脂率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
  4.脾虚湿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脾虚湿阻证候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0.01,P普通针刺组<0.05),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降低脾虚湿阻症状积分疗效更显著(P<0.01)。
  5.经严格宣教及谨慎操作,本次实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肾俞及脾俞穴皮肤过敏,1例中脘穴皮肤过敏事件(穴位局部发红,轻微痒痛,无水泡及皮肤破溃现象),暂未予特殊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
  结论
  针刺结合隔物灸贴与普通针刺干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确切疗效,两者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改善患者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差等脾虚湿阻证候,但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优于普通针刺,在改善脾虚湿阻证候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运用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除了可以降低患者体重,达到收腹塑形的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患者,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有效率、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患者,病例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针灸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假埋线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生活干预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太极推拿对中风后上肢屈肘痉挛患者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依托Myoton技术量化评价太极推拿对屈肘痉挛肌生物力学特性(肌张力、硬度、弹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Myoton PRO的测量值与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太极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提供依据,并推广Myoton技术的应用。方法本试验于2020年09月-2021年02月期间招募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毫火针与围刺针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上进行对比分析,以相关临床指标作为实验依据,进一步明确毫火针与围刺针的临床作用机理,阐明毫火针治疗瘙痒性疾病的独特优势及临床高效性。为今后毫火针针刺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来自国医堂外治中心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65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配为毫火针组与围刺针组。治疗着重于局部瘙痒、丘疹、皮肤干燥
学位
目的1.研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ODI指数改善情况)与责任病灶MRI表现的相关性,为LDH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2.明确Netrin-1在电针抑制退变椎间盘有髓神经纤维内向生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阐明电针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60例符合要求的LDH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参照1980年形成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价面瘫程度变化,从而探究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针刺联合闪罐法组)、B组(温针灸组)和C组(温针灸联合闪罐法组),每组各30例。三组所选取的穴位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并与单纯西药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损体征、瘙痒程度以及有效率,并进行综合比较,评价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确诊为神经性皮炎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西药组)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
学位
目的:本研究观察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水平的影响变化,并与单纯针刺疗法做对照相对比,在临床疗效差异上进行两组比较,以探析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的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患者,共纳入66
学位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寻求出一种安全易行、简便有效的疗法,期望能够在临床上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所观察的样本均属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接受诊治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共计72例。对纳入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编号后,再将72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1:1随机
学位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结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中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11月以来针灸结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运用软件或人工查重,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并资料提取,按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方法对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其疱疹、疼痛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式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进行评估,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