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与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作为大学的基本元素,其发展水平能够折射出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是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助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每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双一流”战略为地方高校提高学科实力提供了一次发展契机,各省级政府先后出台相应的省域层面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加大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资金投入,推动地方高校积极提升办学水平、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争取高水平科研项目、服务区域发展。在此情境下,关注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通过文献梳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等步骤来进行深入探讨,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章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原由和研究基础。通过文献梳理,简述了现有的关于一流学科、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关系、一流学科建设理论逻辑、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及路径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为文章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文本分析,选取了26所地方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方案文本进行编码,发现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制定按照建设目标—行动策略—保障措施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布署;另外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多数地方高校强调量化评价、突出重点扶持、重视内部治理制度改革;总结了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三大要素,即投入要素、结构要素和功能要素。
  第三部分为实践探索,采用案例分析法论述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现状,首先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研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情况,重点分析了区内9所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状,并选取其中一所高校总结其具体的建设举措,最后总结了地方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如经费投入增加、学科结构优化、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学科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部分为问题及成因分析,在对实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从一流学科建设两大主体政府和高校出发,利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访谈法着重分析地方高校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不强、忽视资源整合共享、成果转化意识薄弱、交叉协同发展困难等;最后从政府和学校两大主体出发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五部分为优化建议,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从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一流学科建设优化策略建议。从地方政府出发,首要的是要发展区域经济,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引导社会参与,拓展资源来源渠道;建立共享机制,促进校际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地方高校出发,明确学科定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立足一流学科,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内生动力,注重一流师资培育;践行一流理念,建设一流学科文化;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合作水平;重视科教融合,促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尤为重要,党中央作出加强公安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尤其是对一线执法民警的团队建设。一线执法民警作为直面犯罪活动、恐怖活动、社会公共安全的卫士,是公安机关工作系统中日益突出的战斗力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一方面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给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父母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自2008年以来推动的“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一,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中的一项民生工程,目的是改造破旧的城镇住房并改善住房条件。加快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其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价值。肇庆市G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2014年正式开始棚户区改造,先后将G区辖区范围内的原归国华侨、农场职工、本地被安置对象、三峡移民(幸福村、吉祥村)共338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争议处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及时、合理、有效地处理争议的高低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区域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矛盾的缓和。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内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得到迅猛发展,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优秀人才的流动与融合已逐渐呈常态化发展,涉港澳籍劳动者、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长、居高不下。基于“一国两制、三大区域、两大法系
学位
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火种燃起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学雷锋”行动,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壮大。纵观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史,始终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现强国梦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志愿服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模
学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城市品质、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建设特色小镇正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学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未带来人口的激增,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日渐增多,诸多额外教育支出导致了家庭教育开支猛增,家庭教育支出与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家庭二孩养育的教育成本与负担是贴合时代及现时需要的。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不断推进,二孩家庭日益增多,家庭的各项教育开支成本
学位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与体现。中华民族走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使世界四大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经过七十多年的奋战,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
学位
在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需要通过与导师互动来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通过了解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导师与研究生互动情况及研究生对于自身学习表现及学习能力的判断及评价情况,为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衡量研究生个人发展提供参考方向,从而有效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和谐互动。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了解某地方师范类大学研究生导学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广西乡村学校师资配置政策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仍存在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招聘困难、教学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只是因为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发生了偏差,与政策内容本身也存在莫大的联系,比如政策文本中的政策目标与教师真实意愿是否匹配,如果政策目标无法贴合教师需求,政策即使顺利执行,也无法彻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从政策执行角度探究政策对乡村师资配置的作用,很少从政策文本角
学位
文科类学术型硕士作为研究生中人数比例较多的学术性硕士群体,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理论创新人才,撰写学术论文是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检验,是硕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就目前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生学术论文写作情况来看,有不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