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水平的提高本该带来精神方面的富足,然而,现在中学生漠视、轻视生命的事件频繁发生,中学生轻生的事件时不时就有新闻报道,这说明需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施行生命教育是学校职责所在。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更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力助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了语文学科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水平的提高本该带来精神方面的富足,然而,现在中学生漠视、轻视生命的事件频繁发生,中学生轻生的事件时不时就有新闻报道,这说明需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施行生命教育是学校职责所在。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更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力助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了语文学科育人为本的目标。再者,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取材真实,蕴含作者丰富的生命情感和生命体验,对学生的思想人格方面有熏陶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本文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入手,挖掘必修教材中散文的生命教育资源,将其进行整合分类,并结合实践试图探讨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生命教育与散文教学概述。本章分为三小节,首先是介绍各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并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作了界定;其次,统计说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散文的篇目,分析散文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并归类;最后,论述高中散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第二章是高中散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归因。本章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入手,分析了高中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的情况,发现高中散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为三个: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生命意识较为淡薄、教学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第三章是生命教育视角下高中散文教学的对策。这一章针对前面调查发现的问题,观摩借鉴名师优秀的课例,提出了在高中散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从目标设定、文本解读、教学方式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汲取前人研究的成果,从一线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对名师优秀课例的分析,针对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弥补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教师在课堂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策略。创新点:1.从生命教育角度下研究高中散文教学的策略。2.在提出高中散文教学策略时,引入对话教学理论。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预言:“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图像时代的到来,学生个体图像化学习娱乐更为普遍、频繁。然而,图像化地信息获取,在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其所附带的不良影响也逐渐显现。学生群体的课外生活逐渐被图像娱乐所影响,无年龄门槛图像内容的获取与传播,逐渐模糊学校德育内容阶段性建构边界,创造着无差别的德育影响。如何确保学校教育的影响效力不被消解?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时代赋予我们的
劳动创造了人类,是人类得以发展至今的最根本因素,任何文明的创造都无法脱离劳动,它是当今世界存在的基础。而今,劳动教育是培育我国新时代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全面的生活劳动知识、练就过硬的劳动技术、激发对劳动创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实施建议。但受众
新课程改革以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思政教材)新增的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展示了学理性强的逻辑学知识与丰富有趣的思维示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逻辑与思维》的教育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对辅助文运用的关注度不够。教师能够正确分析和运用教材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性与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逻辑与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与要求,体现辩证思维方法,开发创造思维,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思维,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这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在《逻辑与思维》的教学与学习中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教学状况,最终探讨优化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仅用三年的时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7.8%,快速实现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引发高等教育的职能和类型结构均发生深刻变革,怎样培养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教师?就成为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师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为高校输送教师的具有
作为一个立足现实主义,且在新时期不断寻求创新的剧作家,李龙云自1978年出版第一部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以来,已经创作了近十部剧作。李龙云的剧作具有鲜明的北京地域文化标识,空间、时间与人共同构建了李龙云剧作中的北京。这既是由日常生活,也是由普通市民特有精神气质所建构起来的北京。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龙云也主动担任起“小井说书人”的重担,他始终站在民间的立场,以一种平视的眼光,展现了新时期以来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籍教师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近年来,外籍教师群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海南省普通高中国际班外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跨文化适应理论为基本框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之一,汪曾祺风格以清淡平实、意境空阔,而融合传统文化语言的诗美意蕴见长。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大多集中以某一视角展开具体分析。本文则从“存在”与“家园”的双重视角出发,立足文本分析,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观照,从“存在”与“家园”的意义范畴、生成原因、文学呈现、审美建构及其价值意义等方面来挖掘小说中的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以此增进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理论;又是一部写作学著作,对各文体的写作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甚至在一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共生写作是从本色语文教学理念中诞生出来的,其特点在于共生理念。共生理念是从生物学概念借用而来,具有和合之美、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内涵。共生写作有两大指向:一曰守正,一曰创新,其间和谐共存。共生写作的基本主张是
新世纪以来,菲律宾高等教育因学费的不断上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渐向具有经济优势的学生倾斜,其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愈发严峻。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菲律宾正面临着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所亟需的大量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挑战。因此,怎样通过加强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建设,以提振经济和盘活人才市场,成为菲律宾朝野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2015年11月25日,有议员首次在国立院校的预算全体会议上提出“国立院校免学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