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振奋,同时也引起中国文学和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思考。从文学作品这方面来看,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交流传播需要便于读者获取的中国文学翻译作品。更新快、题材广泛的中国小说译本能让译文读者接触到源语社会文化,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源语应受到译者严谨对待。但文学作品中,很多文化标记性的源语在译文中仍遭受被曲解和误译的命运,这种现状影响着中国文学及文化在国外的发展宣传。
本文以莫言小说中文化负载丰富的《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文本,依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其文化标记源语相应译本是否将文化正确完整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案例的收集及研究过程引用语言学中的词义系统,分别按缺失概念或所指、文化标记源语的内涵意义两种类别整合文化标记源语及译文。在源语小说中,方言自身文化辨识度的形式使其成为文化标记词的另一分类。文化标记词的分类研究具有创新性。
在研究原文和译文过程中,论文的主体分别剖析三类文化标记源语的争议性译文案例和指导性译文模范,归纳出处理三类源语的翻译策略,针对不可译情况分析符合功能对等原则的可行补偿手段。并对译作中存在争议或错译部分提出建议性译文,向提高文化标记源语译文质量的目标靠近。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选择文化标记源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动机及将莫言小说作为研究文本的原因。同时也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综述了文化标记词的定义及研究现状,介绍了莫言小说的写作、语言风格及英译者葛浩文的译作影响。在理论背景中分别介绍了论文中涉及的尤金.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归化异化在国内外的提出及发展。
第三章究重点是方言翻译。《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作品的风格突出了方言的文化标记的形式。方言是地方文化表现中的关键因素,在翻译中也是难点。通常,它会因其形式特殊会在译文中被忽略或是误译。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在方言翻译中具有指导作用,目标是使读者能从方言原文和译文作品中得到接近的理解和欣赏。在案例分析后,文中总结了处理方言翻译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四章讨论在目标语中不存在某个概念或所指时,翻译文化标记源语的策略。若将缺失部分归化地译为某目标语,译文读者将对该概念或所指有不完整或错误的认知。缺失的概念或指称在该情况表现的不可译性将阻碍源语文化的传播。文中提倡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处理缺失的概念及所指。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同时,要利用各种补偿手段如加注解释,保证译文读者对文化中缺失概念或指称的完整理解。
第五章节析如何在目标语中传达文化标记源语中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扎根在惯用语境中,类似文本包括成语、习语、俚语、谚语等。由于母语的影响,来自目标语社会的译者和读者都有可能难以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意义;来自源语社会的译者又可能被母语中习得的语言形式桎梏,忽略目标语中地道且对等的表达。因此译者需比较具体语篇中归化、异化策略对读者的影响,依据功能对等原则选取翻译方案。
在处理以上三种类型的源语翻译时,异化策略表现突出,能更好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保留在译文中。在内涵意义的翻译方面,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的平衡也是关键实用的技巧。
译者在积累翻译能力时,需要结合源语目标语双向语言知识,翻译策略,补偿手段及策略平衡为一体。通过学习及翻译实践,将文化标记源语蕴含的文化在目标语中再现,通过译本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
本文以莫言小说中文化负载丰富的《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文本,依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其文化标记源语相应译本是否将文化正确完整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案例的收集及研究过程引用语言学中的词义系统,分别按缺失概念或所指、文化标记源语的内涵意义两种类别整合文化标记源语及译文。在源语小说中,方言自身文化辨识度的形式使其成为文化标记词的另一分类。文化标记词的分类研究具有创新性。
在研究原文和译文过程中,论文的主体分别剖析三类文化标记源语的争议性译文案例和指导性译文模范,归纳出处理三类源语的翻译策略,针对不可译情况分析符合功能对等原则的可行补偿手段。并对译作中存在争议或错译部分提出建议性译文,向提高文化标记源语译文质量的目标靠近。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选择文化标记源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动机及将莫言小说作为研究文本的原因。同时也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综述了文化标记词的定义及研究现状,介绍了莫言小说的写作、语言风格及英译者葛浩文的译作影响。在理论背景中分别介绍了论文中涉及的尤金.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归化异化在国内外的提出及发展。
第三章究重点是方言翻译。《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作品的风格突出了方言的文化标记的形式。方言是地方文化表现中的关键因素,在翻译中也是难点。通常,它会因其形式特殊会在译文中被忽略或是误译。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在方言翻译中具有指导作用,目标是使读者能从方言原文和译文作品中得到接近的理解和欣赏。在案例分析后,文中总结了处理方言翻译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四章讨论在目标语中不存在某个概念或所指时,翻译文化标记源语的策略。若将缺失部分归化地译为某目标语,译文读者将对该概念或所指有不完整或错误的认知。缺失的概念或指称在该情况表现的不可译性将阻碍源语文化的传播。文中提倡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处理缺失的概念及所指。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同时,要利用各种补偿手段如加注解释,保证译文读者对文化中缺失概念或指称的完整理解。
第五章节析如何在目标语中传达文化标记源语中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扎根在惯用语境中,类似文本包括成语、习语、俚语、谚语等。由于母语的影响,来自目标语社会的译者和读者都有可能难以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意义;来自源语社会的译者又可能被母语中习得的语言形式桎梏,忽略目标语中地道且对等的表达。因此译者需比较具体语篇中归化、异化策略对读者的影响,依据功能对等原则选取翻译方案。
在处理以上三种类型的源语翻译时,异化策略表现突出,能更好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保留在译文中。在内涵意义的翻译方面,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的平衡也是关键实用的技巧。
译者在积累翻译能力时,需要结合源语目标语双向语言知识,翻译策略,补偿手段及策略平衡为一体。通过学习及翻译实践,将文化标记源语蕴含的文化在目标语中再现,通过译本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