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成功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动物模型 2.确定AQPs在正常大鼠中耳黏膜上的定位,分型 3.能提供OME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4.确定AQPs在OME大鼠中耳黏膜上的表达情况 5.探讨地塞米松对AQPs在OME表达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大鼠70只(140只耳),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为造模成功连续三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其中正常组10只耳,假手术组30耳,模型组60只耳,干预组40只耳。 OME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是灭活肺炎链球菌悬液的制备,用0.05ml的细菌悬液通过听泡注入中耳,后用骨腊封闭小孔。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各组动物中耳中AQPs的表达和变化。并与地塞米松干预后进行比较。本实验的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多个样本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应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意义。 结果:HE染色见正常组和对照组咽鼓管粘膜为假复层纤毛上皮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等构成。细胞核排列整齐,皮下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很厚,血管甚少,紧贴于软骨表面。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改变。正常组和对照组中耳粘膜鼓岬处为立方或扁平上皮和薄层结缔组织(固有层)组成,粘膜下层有少数纤维母细胞和少许胶原纤维以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光镜下所有模型组咽鼓管上皮层次增多,粘液腺体扩张、数目增多,小血管明显充血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大量增多的分泌细胞。术后一周模型组鼓室粘膜上皮细胞明显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增生。术后两周组和四周组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增多,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中耳粘膜明显增厚。地塞米松干预组AQP1和AQP4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地塞米松干预组AQP5的表达和模型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通过听泡内注射灭活的肺炎链球菌能够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