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长达5年多的地方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国各省市的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诉前程序的实施,其中诉前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基础,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其一,它可以防止公益起诉人随意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其二,它的设置遵循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充分调动行政权自我纠正的积极性。但是,鉴于该项制度落地尚未完全成熟,其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也随之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长达5年多的地方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国各省市的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诉前程序的实施,其中诉前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基础,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其一,它可以防止公益起诉人随意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其二,它的设置遵循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充分调动行政权自我纠正的积极性。但是,鉴于该项制度落地尚未完全成熟,其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因此,本文从诉前检察建议着手,分析诉前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完善诉前检察建议的执行,确保诉前检察建议发挥其程序价值。同时,在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诉前检察建议连结起来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够加强交流协作,有助于指导后续实践,推动中国法治“更上一层楼”。本文除引言外,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诉前检察建议的一般理论进行分析。从一般的检察建议延伸至行政公益诉讼的检察建议,对诉前检察建议的性质进行界定,同时阐述其所具备的属性;其次,分析诉前检察建议的功能定位,如监督功能、分流功能、协调功能。第二部分详细阐述诉前检察建议的实践运用情况和执行困境。通过对试点期间和全面实施阶段的诉前程序结案量分析,得出诉前检察建议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呈现整体向好的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存在执行困境,如检察建议执行受客观条件制约、实际落实情况不乐观等,使得诉前检察建议实际发挥的效能大打折扣。第三部分对诉前检察建议产生执行困境的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对大量案例的集中分析,得出执行困境的成因体现在检察建议书制发前、制发时、制发后的各个阶段。如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职的审查标准不统一、检察建议书的内容不规范、监督保障机制缺失等。第四部分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诉前检察建议的举措。提出应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来增强检察建议的执行效果、重构被监督行政单位不依法履职的审查标准、创新诉前检察建议执行中的沟通方式等,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检察建议,实现法律监督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现代医疗技术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引发大众对现代医疗技术的盲目信赖和过高期待,进而导致医患矛盾加剧。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各类伤医辱医、扰乱医疗秩序事件频频发生,已经使得我们无法将其称之为“新”闻。因不满诊疗方式或诊疗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采取暴力或非暴力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声势,妨害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迫使医疗机构满足其赔偿请求。在此过程中,行为人的不法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不仅是医院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以
休息权是现代法治社会每个人所必需享有的一项基础性权利,休息权关乎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在维护劳动者人格尊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及保证国家稳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定位和权利内容都承载着特殊的社会意义。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和人权保障观念的日益革新,休息权为世界各国宪法、法律所反复确认,休息权的研究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权谱系中的应有之义。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各行业竞争激烈,劳动者休息权
乡村振兴主要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是金融的供给。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匮乏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包括对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在2007年银监会颁布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中,农村资金互助社被赋予了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地位以及被纳入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短缺。《暂行规定》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主要监管依据,但在相关制度设计
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消费者每天都会面对成千上万的商品,如何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在努力的方向。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使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家喻户晓,他们在所处领域的知名度使其姓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该吸引力使其姓名权中不再仅仅包含人格利益,还衍生出了经济价值。因此,一些经营者选择抢先注册名人姓名商标,将名人姓名权中的财产利益转移到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之上,从而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提升该产品乃至该
“违法性认识错误”开端于古罗马时期的“不知法不免责”这一法谚,但其内涵却又得到法学理论的丰富。一般来说,“违法性认识错误”是指自己实施了不被法律容许的行为,但是自身对这一举动在法律判断上产生错误的评价。随着法律规范条文的增多,这一概念也愈发受到学者的关注。尽管理论界对此讨论热切,并形成鲜明对立的观点,但司法实践中仍固守传统观点,认为就认定犯罪和具体的刑罚裁量来说“违法性认识错误”并不属于实质影响因
自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专门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规定。然而网络传销的复杂情况暴露出现行法律以及相应司法解释规定应对不足的问题。入罪的“3层级+30人”标准不足以适应网络传销犯罪的情况、“情节严重”的适用与相应法定刑脱节以及案件量刑不均衡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规制传销的相应法律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结合337个“善心汇”传销案例反映出来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由此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这些生成物在形式上与人类的创作成果难以辨别。为避免人工智能生成物成为文学创作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必要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属性及权利归属,厘清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然地位。财产权劳动理论认为,人的劳动是其获取权利的正当性来源,因此人的权利的获取依赖人本身所付出的劳动贡献。从农耕社会的体力劳作到工业
长期以来,新闻作品侵权成本低,权利人所获赔偿畸低的问题是新闻版权侵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保护新闻作品版权,不仅关乎新闻作品经济价值的实现、传媒公共性的维护,也是保护新闻媒体无形资产,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发各方重视,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了可以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0年11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主张的权利是否存在应当根据不同法律效果的组合加以判断,法官对不同法律效果的判断依据来源于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当原告的请求初步成立,法官则应审查被告的答辩是否存在符合反对规范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在事实主张提出及争点整理阶段,原告的请求原因及被告的抗辩是攻击防御体系的基础。而当事人在此阶段的主张不一定能够符合实体规范的构成要件,此时法官应行使释明权,在探求当事人意思表示内容或真意的基
蕴含丰富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是树立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向西方“真实、立体”的彰显中国传统法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亦是典籍翻译者、法律语言学者和比较法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法律典籍翻译既要遵循翻译的普通原则,又要遵循法律翻译独有的特殊原则,因此对法律典籍中“刑”这一古代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有利于提高典籍英译本的质量。《尚书》作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法律典籍之一,以其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