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检政策在我国政策制定和执行领域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婚检政策之所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婚检政策的影响力波及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行为价值导向,关乎到整个国民的健康和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该政策波及的“利益场域”之大不容小觑;第二,政策的调整与修正是一个常态的过程,但是婚检政策却出现了近似“非常态”的频繁的变迁。自1986年强制婚检推行,到2003年被自愿婚检取代,2005年以后在不同地区出现了诸多尝试和争议:自愿免费婚检、恢复强制婚检、免费强制孕检等等。婚检政策的变迁既涉及政策目标的改变,也包含政策工具及路径的更替,但是变迁的最终结果却并没带来“政策效益”,反而使婚检政策陷入了一个更加迷沌的状态。婚检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何在,在调整过程中如何达成共识,成为本文探索的动机和主要方向。论文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对婚检政策变迁给予了新的诠释。首先将婚检政策网络中的行动者细分为政策社群(中央各部委及立法机构)、府际网络(地方政府和人大)、议题网络(学者专家、媒体及公众)和生产者网络(婚检医院)。随后围绕“行动者如何对政策变迁进行影响”这个焦点展开深层次的挖掘:分别探讨了行动者的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力量博弈对婚检政策变迁的影响,并通过绘制网络互动模式图直观地展现行动者的互动方式和互动频率对政策变迁的影响。此外,论文还分析了政策网络结构的开放度和集成度对婚检政策变迁的影响。笔者统和这些政策网络角度的研究,对婚检政策变迁问题进行初步的解释,并紧密结合政策网络分析框架,总结婚检政策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婚检政策要实现良性变迁,必须加强行动者之间的协商对话,完善利益整合机制,重视多方利益诉求,调整政策社群及府际网络的职能,培育议题网络公共理性,提高生产者网络的服务意识等,期望推进我国婚检政策问题的探索和进展,为婚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