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疫苗”事件频发,主流媒体是传播健康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以我国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其前身《东方早报》)对“2005年安徽泗县疫苗事件”、“2010年山西问题疫苗事件”、“2013年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2018年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析报道数量、报道形式、议题框架、消息来源上的差异,旨在分析主流媒体在不同“问题疫苗”事件中的报道特征,总结报道的变化趋势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流媒体更好地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建议。
研究发现,报道数量上,主流媒体中都市化媒体的报道数量高于党报,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澎湃新闻”在报道数量上远超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上,主流媒体的消息居多,淡化了调查式(通讯)、评论式(社论/时评/特稿)的报道,专题以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为主。消息来源上,主流媒体最常采纳的信源是政府及相关组织,信源的采纳总体呈现出更丰富、均衡的变化特征。议题框架上,主流媒体最常使用新闻事实框架,其次是健康科普框架,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倾向于呈现客观事实,将事实和评论分开,议题框架的使用表现为更丰富的变化趋势,逐渐重视健康议题的呈现。
主流媒体内部的差异性表现为:党报《人民日报》报道数量最少,消息占比最大,表现出客观中立的立场,《人民日报》消息来源和议题框架的呈现上较单一,但重视呈现客观信息、健康专题的呈现。《新京报》报道数量居中,社论/时评/特稿的占比最高,能看出都市化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比党报和网络媒体更强。《新京报》看重报道的多元化发展,消息来源的采纳比较丰富,依赖通讯社的稿件。“澎湃新闻”报道数量最多,对通讯/专题的采纳率最高,表现出网络媒体较强的主动拓展性,消息来源上,“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元性,还注重发声的均衡性,给予公众较大的发声空间。议题框架的呈现上,《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均侧重经济社会框架、监督框架。
主流媒体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报道中存在问题有五点:首先,议题框架分布不均衡,新闻事实框架呈现一边倒之势,使某些信息能见度降低。第二,健康科普报道语言和修辞技术化,不利于公众理解专业性强的疫苗信息,把公众推向自媒体煽情主义的漩涡。第三,报道阶段上看,面对错综复杂的舆情,主流媒体发声迟缓,未及时发挥舆情引导示范的作用,只有及时发声、正面引导舆情,才能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社会风险。第四,媒体忽视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对疫苗接种危机不断渲染、放大了公众情绪,导致社会恐慌。最后,健康传播模式上看,主流媒体的健康传播采取单向宣教式的传播模式,未就健康议题展开双向开放、平等均衡的公共讨论,折损了健康信息的传播效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丰富报道形式、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人文关怀,人性化报道;在最佳的报道时机内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建立健康传播“民主沟通”范式。
本文以我国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其前身《东方早报》)对“2005年安徽泗县疫苗事件”、“2010年山西问题疫苗事件”、“2013年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2018年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析报道数量、报道形式、议题框架、消息来源上的差异,旨在分析主流媒体在不同“问题疫苗”事件中的报道特征,总结报道的变化趋势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流媒体更好地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建议。
研究发现,报道数量上,主流媒体中都市化媒体的报道数量高于党报,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澎湃新闻”在报道数量上远超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上,主流媒体的消息居多,淡化了调查式(通讯)、评论式(社论/时评/特稿)的报道,专题以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为主。消息来源上,主流媒体最常采纳的信源是政府及相关组织,信源的采纳总体呈现出更丰富、均衡的变化特征。议题框架上,主流媒体最常使用新闻事实框架,其次是健康科普框架,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倾向于呈现客观事实,将事实和评论分开,议题框架的使用表现为更丰富的变化趋势,逐渐重视健康议题的呈现。
主流媒体内部的差异性表现为:党报《人民日报》报道数量最少,消息占比最大,表现出客观中立的立场,《人民日报》消息来源和议题框架的呈现上较单一,但重视呈现客观信息、健康专题的呈现。《新京报》报道数量居中,社论/时评/特稿的占比最高,能看出都市化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比党报和网络媒体更强。《新京报》看重报道的多元化发展,消息来源的采纳比较丰富,依赖通讯社的稿件。“澎湃新闻”报道数量最多,对通讯/专题的采纳率最高,表现出网络媒体较强的主动拓展性,消息来源上,“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元性,还注重发声的均衡性,给予公众较大的发声空间。议题框架的呈现上,《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均侧重经济社会框架、监督框架。
主流媒体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报道中存在问题有五点:首先,议题框架分布不均衡,新闻事实框架呈现一边倒之势,使某些信息能见度降低。第二,健康科普报道语言和修辞技术化,不利于公众理解专业性强的疫苗信息,把公众推向自媒体煽情主义的漩涡。第三,报道阶段上看,面对错综复杂的舆情,主流媒体发声迟缓,未及时发挥舆情引导示范的作用,只有及时发声、正面引导舆情,才能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社会风险。第四,媒体忽视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对疫苗接种危机不断渲染、放大了公众情绪,导致社会恐慌。最后,健康传播模式上看,主流媒体的健康传播采取单向宣教式的传播模式,未就健康议题展开双向开放、平等均衡的公共讨论,折损了健康信息的传播效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丰富报道形式、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人文关怀,人性化报道;在最佳的报道时机内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建立健康传播“民主沟通”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