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如何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专门研究,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理念和经验,缩小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理论,完善培养机制;有利于改变错误的思想认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国外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特殊师范教育出现以前、特殊师范教育阶段和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式也由“师徒制”到职前教育再到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转变。目前,在教师专业化思潮和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培养“全纳型教师”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动向。
新中国成立前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主要是师徒制。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8年;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现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式也由短训班到定向型特殊师范教育转变。受终身教育思潮、教师专业化思潮和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培养全纳型教师也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我国未来的全纳型教师培养体系应当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全纳型教师的理论定位,主要包括全纳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和素养结构两个方面;二是全纳型教师培养的实施系统,主要由全纳型教师培养的课程模式、全纳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全纳型教师培养的保障系统三部分组成。未来全纳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普通(一般)加专业。其素养结构应当包括两大方面:普通(一般)素养和专业素养。其培养方式,应为定向型培养和非定向型培养结合的混合型模式。未来全纳型教师培养的课程模式应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导向模式,课程结构应为“学科专业课程+师范类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其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