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镁合金表面铁基非晶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而非常规油气的开采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的紧张局面,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封隔器投球滑套多级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投球滑套中可溶镁合金球座的规模化应用是提升我国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异常苛刻的井下环境中,可溶镁合金球座不仅面临高温高压地下水和压裂液的腐蚀,而且面临携砂压裂液的冲蚀磨损,所以可溶镁合金球座会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压裂作业无法进行。为了解决可溶镁合金球座表面防腐与抗冲蚀磨损两个瓶颈问题,本论文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可溶镁合金表面制备了高结合强度、耐腐蚀和抗冲蚀磨损的铁基非晶涂层。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喷涂工艺,如氧气流量和煤油流量,对铁基非晶涂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Ni60中间过渡层调控铁基非晶涂层/可溶镁合金非互溶界面,并揭示了界面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铁基非晶涂层主要由非晶层片和层片间非晶氧化物组成,但涂层中也存在少量晶化层片、孔隙和未熔颗粒等缺陷。氧气流量和煤油流量主要通过孔隙率与非晶含量影响铁基非晶涂层的各类性能。孔隙率的升高会显著恶化铁基非晶涂层的硬度、结合强度和耐蚀耐磨性,而非晶含量的下降只会降低铁基非晶涂层的耐蚀性。当氧气流量为53.8 m3/h,煤油流量为26.5 L/h时,铁基非晶涂层的各类性能最佳。添加厚度为150 μm的Ni60中间过渡层会略微降低铁基非晶涂层的致密性、非晶含量、硬度和耐蚀耐磨性,但却可以显著提高铁基非晶涂层的结合强度(56.9MPa)。在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由于金属熔滴携带的热量以及金属熔滴对基材的撞击,金属熔滴/基材界面处容易形成短促且微小的熔池。界面元素在这些熔池中发生扩散,金属熔滴/基材界面形成局部冶金结合。因此,涂层结合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铁基非晶涂层/可溶镁合金非互溶界面被局部冶金结合的Ni60中间过渡层/可溶镁合金界面和铁基非晶涂层/Ni60中间过渡层界面所取代。在优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 KCl浓度、pH值、温度和压力对可溶镁合金表面铁基非晶涂层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铁基非晶涂层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钝化膜致密性的下降,铁基非晶涂层的耐蚀性和抗点蚀性能随着Cl-离子浓度、H+离子浓度、OH-离子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高温高压下,由于钝化膜的不均匀和电位差的存在,铁基非晶涂层中晶化层片和层片间区域容易腐蚀,它们与涂层固有孔隙相互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涂层的腐蚀通道,导致涂层失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基非晶涂层的耐蚀性,采用环氧树脂对铁基非晶涂层进行有机涂覆。有机涂覆可以有效阻碍腐蚀溶液向涂层内部渗入,显著提高铁基非晶涂层的耐蚀性,延长铁基非晶涂层的服役寿命。在90℃的3 wt.%KCl溶液中,有机涂覆的铁基非晶涂层可为可溶镁合金基材提供长达300 h的腐蚀保护,明显优于未有机涂覆的铁基非晶涂层(203 h)。本论文研究了冲蚀角、泥浆流速和泥沙含量对可溶镁合金表面铁基非晶涂层冲蚀行为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铁基非晶涂层的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铁基非晶涂层的冲蚀磨损速率随着冲蚀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冲蚀角为60°时,涂层的冲蚀磨损速率最大。在低冲蚀角(<45°)下,铁基非晶涂层的冲蚀磨损以切削和层片脱落为主;当冲蚀角为45°~60°时,涂层的冲蚀磨损以层片断裂和层片脱落为主;在高冲蚀角(>60°)下,涂层的冲蚀磨损以变形磨损和层片脱落为主。铁基非晶涂层的冲蚀磨损速率随着泥浆流速的增加而持续增大,但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泥沙含量存在一个临界值(15 wt.%),超过临界值时冲蚀磨损速率因“屏蔽效应”反而降低。当冲蚀角为30°时,可溶镁合金基材的冲蚀磨损以切削为主,铁基非晶涂层的抗冲蚀性能约为可溶镁合金基材的4.16倍。最后,本论文研究了不同KCl浓度和温度下涂层/可溶镁合金基材的电偶腐蚀行为,数值模拟了可溶镁合金球座的腐蚀降解过程,评估了可溶镁合金球座的降解时间。结果表明,压裂作业时,压裂球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挤压可溶镁合金球座锥面,导致锥面变形与涂层破裂。涂层失效后,铁基非晶涂层、Ni60中间过渡层和可溶镁合金基材组成三金属偶对,发生电偶腐蚀。在腐蚀过程中,可溶镁合金基材因其较低的腐蚀电位始终作为阳极,铁基非晶涂层和Ni60中间过渡层始终作为阴极,可溶镁合金球座的腐蚀降解从涂层破裂处开始并逐渐向内部扩展。随着KCl浓度和溶液温度的升高,可溶镁合金的自腐蚀速率和电偶腐蚀速率增加,可溶镁合金球座的腐蚀速率显著提升,降解时间缩短。降解时间的评估可为压裂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低合金钢在大气环境中经历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向全面腐蚀发展,并形成稳定锈层。在此过程中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结构影响低合金钢的初期腐蚀行为及全面腐蚀的锈层转变过程,且合金元素在夹杂物区域及组织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了各阶段的腐蚀特征。本文通过真空冶炼、腐蚀形貌观察、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贝氏体组织状态下的合金元素Cu、Cr、Sb单一及协同作用对锈层转变特征影响,明确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锈层作用机制,并优选了
学位
钛基复合材料可通过引入增强相有效改善基体的耐磨性和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TiB增强相具有与钛接近的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可减小热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避免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纹。因此,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钛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粉末冶金制备技术在钛基复合材料成分设计、近终成形、组织调控方面有独特优势,然而钛对氧敏感,临界固溶氧含量低,导致粉末冶金钛制品低氧控制较难,不易实现低温全致密。此外,增强相的引入也会
学位
由于同时具有稳定的多主元基体和高密度、分布均匀的共格第二相,析出强化的FCC(体心立方)高熵合金不仅展现出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还被广泛认为是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FCC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制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尺寸脆性相的生成。脆性第二相的存在会诱发变形时的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材料失稳。此外,作为一种新型高温材料,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尤其是高温蠕变行为的研究仍然不足,这
学位
煤系油气是重要的接替能源,在能源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淮南煤田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太原组不仅具有煤系天然气的潜力,还具有煤成油的潜力,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太原组中常见油流。本文通过对淮南地区太原组煤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储层矿物组成和脆性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特征的分析,以油气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从非常规油气研究思路出发,结合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淮南地区太原组煤系油气资源
学位
金属材料零部件在制备、加工及服役过程中由于内部弹塑性变形不协调,始终伴随着内应力的产生、演化及其与外载荷的交互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及服役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铸造应力、焊接应力等可造成材料变形甚至开裂;服役环境下内应力亦可导致材料提前失效。而表面强化处理引入的压应力层可显著提升疲劳性能。微观内应力梯度则对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行为有重要作用。因此,宏/微观内应力使生产加工工艺,服役安
学位
系泊链钢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低成本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海上设施系泊定位领域。在服役期间,系泊链同时处于浅海和深海环境,而这两个服役环境在静水压力、溶解氧含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因此影响其腐蚀和应力腐蚀的工况因素复杂多变。目前,针对深海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和应力腐蚀的科学研究多处于控制单一变量(静水压力)的状态,缺乏对于系泊链钢在浅海和深海两个环境下腐蚀和应力腐蚀系统的研
学位
13Cr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13Cr Super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13Cr SMSS)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较好的耐蚀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油气领域,该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与逆变奥氏体的含量和相变机制等密切相关。随着油气开采向着深井和超深井方向发展,作为石油套管材料的13Cr SMSS面临高温和高压等恶劣服役环境的影响,对该材料的耐蚀性能、塑韧性以及疲
学位
Fe基非晶及纳米晶软磁合金作为新一代的绿色节能材料,由于优良的软磁特性在电力电子、汽车、光伏和半导体等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但是,现有Fe基非晶及纳米晶体系中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与硅钢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高功率密度和器件小型化要求。为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往往需要高的Fe含量,这导致了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GFA)不足,纳米晶化后的材料脆性严重等问题,对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提出了更加严
学位
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全球的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开发和扩大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在众多已开发的清洁能源中,太阳能全球储备最为丰富,开发和高效利用太阳能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战略手段。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凭借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学术届和工业届的高度关注,而器件的效率及稳定性问题依然是制约钙钛矿太
学位
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高熵合金(即BCC高熵合金)主要由第Ⅳ、Ⅴ和Ⅵ副族金属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组成,室温下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耐腐蚀和抗辐照等优异性能。近期研究表明TaNbHfZrTi BCC高熵合金在77K下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同时无明显韧脆转变现象发生,呈现出广阔的低温应用前景。然而该类高熵合金在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和分析。此外,该类BCC高熵合金室温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