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英译本译者主体性解读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无可比拟的学术与临床价值,奠定了其在祖国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它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启迪了无数医者,福泽一方。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兼具自然科学属性与人文科学属性。这与古人倡导的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的要求互相辉映,并折射于医学价值与文化特点兼备的医著,尤其是经典医籍。在互文性理论看来,这些经典的中医学开山之作和它们的前后译作形成了一种互文本关系。前者为前文本,后者为生成文本,译者对前文本的正确把握、解读关乎读者,尤其是目的语读者对生成文本的理解及未来的临床实践。本文研究基于《伤寒论》研读,结合互文性理论,以《伤寒论》的罗希文译本和魏遁杰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蕴含互文符号的互文指义词这一载体,解读、剖析两个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并揭示其特色,分析其得失。研究根据《伤寒论》的文本特点,将文中的互文指义词划分为四类:方剂类、症状类、病证类和其他类。研究发现,在四类互文指义词的翻译上,罗希文采用的翻译方法虽然较为集中,但统中有别,不乏灵活性;而魏遁杰则更多采用直译,变通性小,且有些直译略显生硬,虽然在提高受众的理解度上很有助益但却造成寓意折损。此外,两部译本不尽相同的使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两位译者的主体性。概而括之,虽然受制于译本的使命,罗希文在翻译策略和方法上仍然显得较为灵活,而魏遁杰则相对刻板,自主性和能动性极强,但灵活性与创造性稍稍欠缺。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伤寒论》条文训诂歧义颇多,不仅给译者徒增诸多难题,也向其主体性作出了相应的挑战。因此,译者需要正确适度地发挥主体性,选择不偏不倚的翻译策略与方法,避免医籍译介以“译”定“义”的现象,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与欣赏性。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的成效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作为当下推进国际文化与交流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途径,翻译也是一种“无形的外交”,而译者作为“无声外交官”,不仅要细致严谨,也要灵敏变通,方能灵活“外交”。
其他文献
我国翻译研究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需不断借鉴和吸收西方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尽管中国的翻译学者大多能直接阅读英语原版的译论著作,但该领域众多的初学者和小语种研究者
本论文是关于卡万·斯科特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愤怒的小鸟之金银岛》一书的翻译实践报告。原作取材于近几年风靡全球的电脑游戏——愤怒的小鸟。因其游戏广受喜爱,该系列丛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任务的源文本是美国著名作家杰里迈亚·柯廷(J.Curtin)的著作《蒙古人:一部历史》(1-2章)。这两章主要讲述了蒙古人的起源、发展的传说故事和历史
隐喻研究,历时悠久。其最早的系统研究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传统的隐喻研究只是将其看作一种修辞,其后,Lakoff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将隐喻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认为隐喻是一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AI为代表的新兴科技,逐渐开启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时空大门,网络技术也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真实无限虚化。在这种社会文化大环境下,导演斯皮尔伯格
《红高梁家族》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五部组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抗日战争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本篇翻译报告原材料选自《美国医学会杂志》。2013年12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JNC8专家组成员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
英语动词过去式可分为两种: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前者是在动词原形后添加后缀-ed,如walk/walked等,而后者是通过内部元音变化,如sing/sang等。然而,事实上两者的界限并非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