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学数理分析方法,对收集的263例中老年NAFLD患者四诊信息(包括舌脉)进行简化降维,客观地对纳入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分组,进一步探究各中医证型组间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及脂肪肝FibroTouch分度的差异,以验证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辨证分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NAFLD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期为建立该疾病客观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本课题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病房及体检中心就诊的中老年NAFLD患者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合并疾病、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等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合并四诊信息获取公因子,继续以因子得分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最终得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聚类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解释,并确定中医证型。进一步以证型分组,探讨各证型组间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合并疾病及FibroTouch分度等指标差异。
结果
①中医四诊信息分析:NAFLD主要证候群包括:形体肥胖、脘腹痞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大便粘滞、口干、烦躁易怒、大便溏泄、双目干涩、嗳气、头晕,舌象主要以舌质淡、苔薄白、舌有齿痕多见。脉象以脉弦细及脉数多见。②中医证型分布: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AFLD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占比最高,达59.70%。③证型与生化指标分析:ALT、?-GT组间差异为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证;AST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证;TC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TG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
虚证;LDL-C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BUA组间比较,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④证型与人体学指标:BMI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WC、WHR、WHTR组间比较,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⑤证型与合并疾病分析: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比重,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合并高血压比重,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肥胖比重,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⑥证型与FibroTouch分度:轻度NAFLD证型分布,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重度ANFLD证型分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
结论
经过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收集的263例中老年NAFLD患者中医四诊信息、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信息分析发现:1.NAFLD单个临床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为形体肥胖(67.68%),且NAFLD临床症状具有非特异性特征;2.中老年NAFLD患者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以及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最为常见;3.痰瘀互结证和湿热蕴结证的肝脏炎症较其他证型明显、血脂水平较其他证型升高,且两证型均集中于重度脂肪肝,提示痰瘀互结与湿热蕴结证病情程度较其他证型重;4.证型间临床指标差异表明,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辨证存在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学数理分析方法,对收集的263例中老年NAFLD患者四诊信息(包括舌脉)进行简化降维,客观地对纳入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分组,进一步探究各中医证型组间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及脂肪肝FibroTouch分度的差异,以验证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辨证分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NAFLD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期为建立该疾病客观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本课题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病房及体检中心就诊的中老年NAFLD患者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合并疾病、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等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合并四诊信息获取公因子,继续以因子得分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最终得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聚类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解释,并确定中医证型。进一步以证型分组,探讨各证型组间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合并疾病及FibroTouch分度等指标差异。
结果
①中医四诊信息分析:NAFLD主要证候群包括:形体肥胖、脘腹痞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大便粘滞、口干、烦躁易怒、大便溏泄、双目干涩、嗳气、头晕,舌象主要以舌质淡、苔薄白、舌有齿痕多见。脉象以脉弦细及脉数多见。②中医证型分布: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AFLD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占比最高,达59.70%。③证型与生化指标分析:ALT、?-GT组间差异为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证;AST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证;TC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TG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
虚证;LDL-C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BUA组间比较,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④证型与人体学指标:BMI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WC、WHR、WHTR组间比较,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⑤证型与合并疾病分析: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比重,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合并高血压比重,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肥胖比重,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⑥证型与FibroTouch分度:轻度NAFLD证型分布,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重度ANFLD证型分布,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
结论
经过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收集的263例中老年NAFLD患者中医四诊信息、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信息分析发现:1.NAFLD单个临床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为形体肥胖(67.68%),且NAFLD临床症状具有非特异性特征;2.中老年NAFLD患者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以及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最为常见;3.痰瘀互结证和湿热蕴结证的肝脏炎症较其他证型明显、血脂水平较其他证型升高,且两证型均集中于重度脂肪肝,提示痰瘀互结与湿热蕴结证病情程度较其他证型重;4.证型间临床指标差异表明,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辨证存在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