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文献流传至今而未曾散佚过的实在为数不多,荀悦《汉纪》即为其中一种。这虽有幸与不幸际遇的分别,但更与其自身的史学、文献价值密不可分。本文设立两章(第二章、第三章),对《汉纪》在史学方面的价值,荀悦编纂《汉纪》的动机与手法,特别是对作者独创的“荀悦曰”笔法及其论述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考察,充分肯定了《汉纪》在史书编纂方面的创新。中国断代史之开创由班固《汉书》起,而编年史之断代则以《汉纪》为先,称其为断代编年之祖,当之无愧。首创连类列举之法,为编年史记事之零散划下句号,自此以後,编年史家得以将史事以更系统化的方式记载下来。再者荀悦发表意见时论、赞并用的手法,使得《汉纪》中的议论更加多样化,也更有针对性。由於《汉纪》主要是依据《汉书》删削改编而成的,一般以为其史料不出於《汉书》,但实际上荀悦在剪裁编辑中是不可能不参考一些其他汉代文献的,尤其是西汉前期部份。今《汉纪》中所载一些更加详明的人名、时间及其他文字,即为《汉书》所无,也不见於他书,当是荀氏据现已亡佚的其他文献档案补入的,这对为数本来就不多的西汉史料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补充。同时本文对利用《汉纪》来考校其母体《汉书》的传写讹误方面,也给予了关注。
由於《汉纪》流传时间的久远,至北宋时已无善本,今所能见者,最早的也只有明本,可供比勘的本子很少,因手民之误较多,加之着者荀氏学识所限以及疏忽所致,着者之误亦复不少。虽然新近中华书局出版了张烈先生的《两汉纪》点校本,对《汉纪》讹误多所订正,但遗漏亦所不免。是故本文对《汉纪》的流传情况,作了进一步的梳理,新发现一个现存最早的明正德刻本,各家均未曾加以利用,并在第四章专门针对《汉纪》中的上述两类错误逐条进行校订考辨,同时对前贤校订失误之处也有所辨析。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共考订各类讹误三十三条。
第五章则是专门针对点校本新生之误字与张氏之误改进行的考察,同时对点校本的标点疑误之处,提出了商榷意见,凡五十四条。
本论文之成果将对《汉纪》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