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差异教育,是指教师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与差异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与差异教育结合的实践性问题,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融入差异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育
引言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初中数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响应新课标的差异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好,有的学生对数学题都不一定能弄懂,教师应当尊重并理解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方案,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兼顾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学生的差异不只表现在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对此,教师应当在布置单独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课上知识以外,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题目,这种合作的题目要有难有易,难度大的问题由数学成绩好的完成,难度小的交给数学知识没有那么扎实的同学,再让学生通力合作彼此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素质。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解决去括号的去分母的问题,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同学进行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起合作解决教师布置的难题。
再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实数”这一节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先对前面曾经学过的“有理数”一节做个回顾,将整数、分数、小数等都重新讲解一遍,便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回想起来,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
2.研究差异,整体教学
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是不够的,教师要对他所教授的全体学生负责,无法真正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方便自己进行整体性的教学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一个组的同学相互了解,合理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都任命一名小组长,带领全组的成员一起完成任务。教师布置下去的题目是一个整体的大题,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将一个大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再由组长根据自己对小组成员能力的了解进行分配,水平高的解决困难部分,水平低的解决简单部分,以及最后进行成果展示的同学等都要进行安排。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的分解”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出两个算式,分到小组里,要求既要对算式进行相乘,又要对两个式子当中可以分解的因式进行分解。这个任务对学生的整体能力都有考察,学生分工合作的时候,整式学得好的就进行整式相乘,因式学得好的就分辨那个是因式并进行分解,一起完成任务,双方都能学到知识。
3.缩小差异,层次练习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并确保学生可以掌握,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但彼此之间的能力水平一直存在巨大的差异,就会显得教师没有作为,或者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地进行作業练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留给同学的作业都是一样的,每个同学无论学习能力的高低,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笔者初中的数学作业就是教师发下来的一张写着作业题的纸,上面题量不多,但对于笔者来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纸,往往到了第二天早晨,还有一些同学上面只写了一排等号,在晨读的时间到处借作业纸抄写。这样的方式虽然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有作用,但对学得好的同学不过是浪费时间,对学得不好的同学更是将时间和精力都浪费了却什么效果都没有,还要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受到批评。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对学得好的同学来说,练习题的难度可以再高一点,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次挑战,对于差一点的,可以更简单一点,虽然这样他们的水平不会追上前面学得好的,但至少可以把握当下,不会继续把差距拉大,也可能因为完成作业的轻松而喜欢上学习数学,进而继续努力,不断缩小差距。
4.分享差异,优势互补
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指所有的知识我会但你不会,大多数是某一个知识我会,某一个知识你会因此,学生之间可以分享差异,这样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其他同学请教,修补短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自己所会的知识教授给其他同学,温故知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既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又能够加深同学间彼此的感情,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相处氛围,有利于班级整体实力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差异化试卷命题,前部分是基础,后部分是能力提升的拓展题,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作答。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是什么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对自己的所学知识也能够进行更好的检验。
5.结束语
差异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差异,进行整体性教学,研究得透彻了,才能着手缩小差异,最后通过分享差异,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郑喜玫.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J].科学咨询,2020,(33):149.
[2]李晓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11):174.
[3]张伟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9,(4):86.
[4]于学志.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02-103.
[5]王延坤.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8+150.
[6]朱春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96+10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育
引言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初中数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响应新课标的差异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好,有的学生对数学题都不一定能弄懂,教师应当尊重并理解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方案,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兼顾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学生的差异不只表现在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对此,教师应当在布置单独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课上知识以外,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题目,这种合作的题目要有难有易,难度大的问题由数学成绩好的完成,难度小的交给数学知识没有那么扎实的同学,再让学生通力合作彼此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素质。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解决去括号的去分母的问题,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同学进行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起合作解决教师布置的难题。
再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实数”这一节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先对前面曾经学过的“有理数”一节做个回顾,将整数、分数、小数等都重新讲解一遍,便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回想起来,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
2.研究差异,整体教学
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是不够的,教师要对他所教授的全体学生负责,无法真正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方便自己进行整体性的教学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一个组的同学相互了解,合理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都任命一名小组长,带领全组的成员一起完成任务。教师布置下去的题目是一个整体的大题,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将一个大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再由组长根据自己对小组成员能力的了解进行分配,水平高的解决困难部分,水平低的解决简单部分,以及最后进行成果展示的同学等都要进行安排。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的分解”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出两个算式,分到小组里,要求既要对算式进行相乘,又要对两个式子当中可以分解的因式进行分解。这个任务对学生的整体能力都有考察,学生分工合作的时候,整式学得好的就进行整式相乘,因式学得好的就分辨那个是因式并进行分解,一起完成任务,双方都能学到知识。
3.缩小差异,层次练习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并确保学生可以掌握,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但彼此之间的能力水平一直存在巨大的差异,就会显得教师没有作为,或者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地进行作業练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留给同学的作业都是一样的,每个同学无论学习能力的高低,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笔者初中的数学作业就是教师发下来的一张写着作业题的纸,上面题量不多,但对于笔者来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纸,往往到了第二天早晨,还有一些同学上面只写了一排等号,在晨读的时间到处借作业纸抄写。这样的方式虽然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有作用,但对学得好的同学不过是浪费时间,对学得不好的同学更是将时间和精力都浪费了却什么效果都没有,还要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受到批评。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对学得好的同学来说,练习题的难度可以再高一点,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次挑战,对于差一点的,可以更简单一点,虽然这样他们的水平不会追上前面学得好的,但至少可以把握当下,不会继续把差距拉大,也可能因为完成作业的轻松而喜欢上学习数学,进而继续努力,不断缩小差距。
4.分享差异,优势互补
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指所有的知识我会但你不会,大多数是某一个知识我会,某一个知识你会因此,学生之间可以分享差异,这样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其他同学请教,修补短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自己所会的知识教授给其他同学,温故知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既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又能够加深同学间彼此的感情,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相处氛围,有利于班级整体实力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差异化试卷命题,前部分是基础,后部分是能力提升的拓展题,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作答。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是什么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对自己的所学知识也能够进行更好的检验。
5.结束语
差异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差异,进行整体性教学,研究得透彻了,才能着手缩小差异,最后通过分享差异,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郑喜玫.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J].科学咨询,2020,(33):149.
[2]李晓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11):174.
[3]张伟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9,(4):86.
[4]于学志.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02-103.
[5]王延坤.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8+150.
[6]朱春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