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本文从高职广播影视类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对该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学情进行研究,结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研究了当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旨在能够给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广播影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任务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深刻阐明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门学科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明确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1)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起本科学生要薄弱一些,思辨能力有待提高。(2)高职学生主观上通常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政治和文化的积累。(3)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往往热衷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对新潮思想关注的比较多,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即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有思政的味道。
学者漆艳春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3.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影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广播影视专业的学生又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故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非常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把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4.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或重要标准的现象仍然存在,未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道德行为融入到标价标准中去,非常影响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导致评价出来的结果缺乏客观性与时效性。
4.2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
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每节课上拿出几分钟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从课程以外引入思政元素,将这部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
其实,“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讲授思政内容,也不是把专业课讲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在专业课上显性的知识传授中,融入隐性的育人知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盐化水”,而非“米中掺沙”。
4.3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成系统
教师在接到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时,急于下手,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静下心来从课程的整体考虑,以致于挖掘出的思政元素离散不系统,教学吸引力不够好。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以教学设计为重点,确定好思政主题,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然后再延伸至知识点和技能点。
5.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5.1培养优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实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要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肩负起“育人”职责,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5.2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评价、评优评先等相关制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3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
在高职广播电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在课堂中一定要突出老师和学生的双地位,不可以顾此失彼,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其次,还要激发老师与学生的课程互动、参与性,这样做的目的不但有利于充实评价体系内容,还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欢快,让老师教学的速度更加迅速,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在快乐中学习。最后,高职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要坚持民主的原则,营造出良好的与学生互动的气氛,并且在良好的互动氛围内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和思想。
5.4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将指导和评价融为一体
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德育品质和思想,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更具丰富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品德。其次,要将指导和评价科学、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发展特点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公平的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价值化思想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其中老师要根据自己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自己指导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旨在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广播影视学科专业人才。
6.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也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年、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主阵地,德育的培养和塑造需要借助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得以实现。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要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时刻牢记育人的根本任务,挖掘各学科知识点背后的思想价值蕴涵,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国之大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漆艳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包装,2020,40(4):68-70.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
[4]周党华,陈文耀. 依据职业标准构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 传播与版权,2018(11):102-103.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号YJ201911126).
作者简介:刘心怡(1983.04-),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十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关键词】高职;广播影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任务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深刻阐明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门学科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明确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1)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起本科学生要薄弱一些,思辨能力有待提高。(2)高职学生主观上通常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政治和文化的积累。(3)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往往热衷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对新潮思想关注的比较多,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即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有思政的味道。
学者漆艳春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3.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影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广播影视专业的学生又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故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非常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把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4.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或重要标准的现象仍然存在,未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道德行为融入到标价标准中去,非常影响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导致评价出来的结果缺乏客观性与时效性。
4.2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
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每节课上拿出几分钟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从课程以外引入思政元素,将这部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
其实,“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讲授思政内容,也不是把专业课讲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在专业课上显性的知识传授中,融入隐性的育人知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盐化水”,而非“米中掺沙”。
4.3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成系统
教师在接到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时,急于下手,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静下心来从课程的整体考虑,以致于挖掘出的思政元素离散不系统,教学吸引力不够好。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以教学设计为重点,确定好思政主题,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然后再延伸至知识点和技能点。
5.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5.1培养优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实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要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肩负起“育人”职责,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5.2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评价、评优评先等相关制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3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
在高职广播电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在课堂中一定要突出老师和学生的双地位,不可以顾此失彼,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其次,还要激发老师与学生的课程互动、参与性,这样做的目的不但有利于充实评价体系内容,还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欢快,让老师教学的速度更加迅速,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在快乐中学习。最后,高职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要坚持民主的原则,营造出良好的与学生互动的气氛,并且在良好的互动氛围内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和思想。
5.4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将指导和评价融为一体
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德育品质和思想,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更具丰富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品德。其次,要将指导和评价科学、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发展特点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公平的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价值化思想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其中老师要根据自己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自己指导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旨在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广播影视学科专业人才。
6.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也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年、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主阵地,德育的培养和塑造需要借助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得以实现。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要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时刻牢记育人的根本任务,挖掘各学科知识点背后的思想价值蕴涵,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国之大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漆艳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包装,2020,40(4):68-70.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
[4]周党华,陈文耀. 依据职业标准构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 传播与版权,2018(11):102-103.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号YJ201911126).
作者简介:刘心怡(1983.04-),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十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