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用“权”机智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敢于腾出足够的时间,用交还读书权—下放问题权—深挖引领权—分解评价权的方式,师生分力、合力学好一些重点、经典范文,以强化阅读,激发问题潜能,引领学生诗意地栖息,增强学习能力。
  关键词 读书 问题 引领 评判
  学习语文,却很少有时间读书;课堂常被“拆零件”的活占据——即便是美文,也被拆分成背景、字词、句段、结构、文意等,逐步讲解;或者用导学案等拆分,做、讲导学案等。语文整体的美感丢失,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素养不高、见解幼稚。本应该是文化盛宴的精美作品,却弄得索然无味。不是考试的强大压力,可能不会有多少学生学习语文了。
  教学中运用交还读书权、下放问题权、深挖引领权、分解评价权的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效果倍增。
  一、交还读书权
  经典美文教学,应该敢于给学生一定的独立阅读时间,使学生在自由阅读、模仿阅读、背诵延伸中建构一个整体审美的精神家园。
  1.阅读
  《荷塘月色》是一篇由自然美、哲理美、艺术美构成的精美言语作品。让学生自由阅读:心系于美景,顿生怡然之情;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在荷塘和月色的巧妙融合中,体会优雅、朦胧、幽静之美;让学生想象情景、模拟心情、体验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特有的情感氛围,进行模仿阅读:读出趣味、读出情感,在阅读中角色互换,把自身幻化成朱自清,在月下心灵漫步;让心在朦胧柔和的月光背景下,得到叶、花,安谧、恬静的审美关照,唤醒审美内驱力。
  2.背诵
  经典篇章中,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的精美文段,六朝采莲的热闹场景等等,这些优美词句的积累不断地融进学生的习作中,笔端定会写出美丽的词章。
  3.延伸
  指导学生课后自主积累——查阅作者和本文的相关材料、阅读类似散文,促使心灵在书香中漫步,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中,即使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也会有原生体验,这是语文实践的起点。阅读,给他们完整的美感;延伸阅读,实现差异化、兴趣化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更有了乐趣、诗意、激情,从而实现真阅读、真感受、真受益、真拓展、真提升。
  二、下放问题权
  下放问题权,即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读熟、读透,反刍、咀嚼。学生在具备整体美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有了问题意识,激发了探究欲望。
  1.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品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品质。如,作品中“幽僻”若换成“幽静”有何心情变化?“杨柳”這个意象又是什么?“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恰当、优美无比的修辞奥妙点在哪里?为何重点写荷塘四周的景色,而不写路上的景色?类似问题的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质疑问题
  《荷塘月色》中情感基调点在开头,后面又善于变化,展示了作者漫游荷塘时的心情变化曲线图,教师应着重点评情和景选择的关系,促使学生理解体悟文章主旨。
  又如,文章中作者“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个性情趣的矛盾吗?作者追寻的目标是什么?教师通过这类问题的解答,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思考问题
  《荷塘月色》主旨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并存,如何理解?如何学习、缩短和朱自清妙曼无比语言的差距?我们应该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潜能,因为这是创新力的基点。同时,学生有了内在解疑需求,共性问题即是教师智慧输出的节点,个性问题则是学伴合作探究、互助解决的动力引擎。这样,学生的问题潜能得到激发,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三、深挖引领权
  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学生不能够理解,教学又要求达标之处,这才是教师应该花力气“教”的地方。
  1.引领审美
  意象美:荷花与月亮,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崇高圣洁之美;体会文中写荷花、月亮之美,与作者特定环境下品格之美有相通之处。
  景色美:学习换位移情,设身处地地体验写景之妙,尽可能地体验情景交融之美。
  方法美:赏析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等写法;体味第四段无“月”,却处处有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奇妙写法;鼓励模拟该片段写作。
  2.引领体悟
  感受清净、优美的荷塘世界中暂时的超脱和自由;理解作者一路写景、抒情,流淌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的情感流;体悟作者缘情写景,在绘画美和情趣美中蕴含的情思;与作者、文本进行精神交流和意义共享;跟随作者进行一番审美的旅游,一次心灵之旅;学习如何寓情于景,唤醒生活体验,增进阅读体验,促进再生体验的生成过程。
  3.引领纵深
  尝试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依本而读,据情而写;体验范文—生活实践互愉性及诗意美感;学会用语文关照生活,实现“语—文—生活”的循环;指导学生把学习成果移植到经历过、品读过的情景中,用文字完成一段诗意的旅程。
  四、分解评价权
  学生通过阅读,对问题的探寻与解读,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利于养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须要师生合力完成三方面的工作。
  1.学生方面
  积累、理解性的:字词解释、写作背景等,学生查阅、评判,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巩固、拓展练习等,学习小组评价,教师抽查点讲评即可。
  2.师生方面
  鉴赏、体验性的:作者想摆脱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却只能够得到心灵上暂时的超脱和自由,教师须引领、示范,促进学生寻找情感和生活的对接点,要求学生模仿写作。教师应花较多精力引领评判。
  3.教师方面
  学生对文中景象体味不足,可开设小讲座,进一步深挖引领文本主旨,以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巧妙地运用“权力”机制教学重点、经典范文,须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每节课都应有一个主题立意,并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这个立意,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该如何确定主题立意?又应如何突出这个立意呢?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引起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课题是《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在教学设计中,该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活泼的史料,讲解了新中国成立的背景、盛况、意义,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自建立的背景、过程、内
摘 要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影响颇广。但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其某些不足也越发明显。首先,“情境”的指向是以课本为中心,缺少理性与反思,尤其是缺乏批判精神;其次,情境的提供,限制了学生可能性的情境想象;情境的过度强调,影响了对于内心世界精神成长的关注,尤其是,“情境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被滥用成标签化。从本质上讲,“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的更新,而非教育观念的突破。  关键词 情
【摘要】材料式命题与其他类型的作文相比,材料式命题作文有效地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命题稍灵活一点,则大量离题、偏题、大而空洞,甚至不少学生洋洋洒洒,写到结尾,才想起中心或题目,于是生搬硬套,匆匆贴上中心或题目这个标签,导致通篇不知所云。究其原因,都是没真正认真地去审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审题只是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图了个表象,匆匆一瞥而下笔,还自认为很简单,很好懂,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于这些
现行语文教材的选文,可谓文体多样、风格繁多,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所有的文体和不同风格的文章。谈话语体的具体性、公文语体的严谨性、科技语体的逻辑性、新闻语体的叙述性、文艺语体的形象性、演讲语体的煽动性和广告语体中的夸张性,……使得教材语言异彩纷呈。教材选文文体虽多,但可以归结为现代文和文言文两种。文言和白话是汉语历史上特有的两条长河,至今还是汉语发展的双源。文言是古代汉语口语的深度加工,简约而精美;白
每学年行将结束之时,学校教科室总会下发一张继续教育表格让每位英语教师填写一年来的继续教育情况,并附相关的继续教育证书、证明的原件、复印件,然后上交教师进修学校进行验证。考核内容涵盖指导读书、专家讲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本人公开课或讲座、参与各级教研活动记录卡、各级各类的专题培训(含网络培训)、学历进修等。每个子项目都赋予一定量的分值,以便汇总进行量化考核。不同职称的教师规定的年继续教育学时也不一
最新出台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规定:高考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由于观点新颖,关系重大,引发热议。据报道,多数家长反对,学生为此叫苦,教师积极准备,大家对此意见不一。我们认为此规定导向正确,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实际执行问题较多,尚需谨慎应对,避免产生新的不公平。  考察历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错别字一项扣分的规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高中文理分合是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的自然产物与必然结果。我国分科考试传统源远流长,其存在不仅具有学理审视上的必要性,也有实践检验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学理层面,因材施教为分科高考供给了教学参考;大脑机能分区说为分科高考提供了生理学依据;多元智力理论与场的理论为分科高考做出了心理学解释。在实践层面,分科高考已经凸显出以下相对优势: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学生自由发展;增加考生升学机会,维护教育选拔
塔夫茨大學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智能创口贴,其厚度仅为 3mm,由透明医用胶带、热活化抗生素凝胶以及柔性电子元件组成,它能严格根据需要分配药物。  带有创面覆盖组件的智能创口贴中含有可测量伤口pH值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则能检测与炎症相关的发热量。此外,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可用于测量氧合作用的传感器,氧合作用是伤口愈合的标志。  集成的微处理器可以分析来自传感器的读数,以评估伤口的状况。如果检测到出现感
摘 要 针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学,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拓展教学资源,强调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之一,人教版等多种版本普遍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  教材安排此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追寻科学家探究的踪迹,像
摘 要 小说教学,尤其是外国小说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人物形象分析浅表化、主题分析标签化问题。本文从教师以及教学管理等角度作归因分析,据此提出了如下对策:组织专家编写以文本解读为核心的教学参考书,为教师理解外国小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将外国小说阅读知识作为在职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重塑教师外国小说阅读图式;开展以外国小说教学内容确定为主题的“校本”“校际”教研活动,实现由散点式浅尝辄止的研究向集中、持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