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读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禁为高考制度的深化改革欢呼叫好: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这些在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方面的改革,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推行的今天,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对学生关注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越来越多元化。可是,对教师应该怎样去评价呢?而被边缘化的初中教师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应该迅速和学生评价机制并轨,进行师生双轨评价机制的建设。
一、当前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现行高考、中考依靠分数进行招生的情况下,很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只能依靠调研考试、模考、统考等模式,分别对学校、教师进行评价。以某县26个乡镇为例,基本上每年对中学的不特定的年级进行1——2次的调研考试,考试科目为开设的全部课程,参加的学校大概100余所。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对学校或者教师进行排名,并且在年底的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方面得以体现。这也许是目前的无奈之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对教师个人进行排名,那么这些教师势必会狠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惜占用音、体、美等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甚至还会产生体罚、变相体罚等不良现象。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也怠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了。而对于无可奈何的教育管理部门而言,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考试,更是劳心费神。
二、师生评价并轨制度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依靠内部力量也就是自己本身的能动性。而我们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可以看到,高考制度的改革,让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更是急需改革。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打破以“分数定教师”的传统评价方式,构建“个人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学生素质发展”并重的教师评价体系。不是说学生的成绩或者素质发展不重要,而是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把个人自身专业素质发展与学生素质发展按40%、60%的比例进行划分,然后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二是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袋”,力求实现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评价方式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以邵阳市中学生拥有的《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为例,它涵盖了学生的健康情况,分学期反映了学生的成绩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考勤、特长、优秀作品、获奖情况记载、班主任评语、家长反馈意见等等,并且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字性评价以外,所有的成绩均是用A、B、C等代替了以往的分数,这样作出的评价更加综合和公平。而教师的“专业成长袋”,也可以参考这个模式,牵涉到每一项的评分者为学校、教师自身、学生和家长。这样就能尽可能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公开性和互动性,尽可能实现评价对教师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确认、矫正、激励和导向功能。
三是应由关注“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的素质,并不能单单由一次或者几次考试学生的成绩而决定。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的评价机制应该体现这一点。比如有的教师科研能力有潜力可挖,有些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有特长可以展示,有些教师的普通话相当标准,有些教师有写作才能、运动才能……这些才能通过学生的成绩是很难展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放到教师常规课堂的评价中来。除了定期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还可以以建设活力校园为目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以6至8人一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特长辅导和训练,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跟踪监测.而对于教学课题研究比较有兴趣的教师,更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动向把握不够、思考不够或者从来没有思考过,而很多基础课题的研究题材,他们往往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教育制度有着最为敏锐的感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这种评价体系,让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课题研究动起来。通过这些努力,教师不仅展示自己的特长,更能够让师资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的学校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起来,也让教师当前被“边缘化”的现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增强教师的社会认可感。这种“过程”的评价,还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要把目光放到教师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对于有进步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
四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育系统的各种变革是特别需要政府的扶助和支持的。政府决策部门是否支持、认可,是决定评价系统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同时,笔者也呼吁政府部门增加各学校的编制,尽可能做到专职专教,对于音、体、美、思品、科学等科目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也希望政府部门对教育系统的评价依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度也十分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国家教育部开展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中,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触摸到评价制度改革的脉搏。师生并轨的评价系统,不仅注重了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关注,还给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空间和可能。笔者相信,这种评价机制也必然会给予教师发掘师生潜能、优化教学路径的广阔空间和动力支持,给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导航和充分激励,从而最终会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为将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势必会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一、当前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现行高考、中考依靠分数进行招生的情况下,很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只能依靠调研考试、模考、统考等模式,分别对学校、教师进行评价。以某县26个乡镇为例,基本上每年对中学的不特定的年级进行1——2次的调研考试,考试科目为开设的全部课程,参加的学校大概100余所。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对学校或者教师进行排名,并且在年底的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方面得以体现。这也许是目前的无奈之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对教师个人进行排名,那么这些教师势必会狠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惜占用音、体、美等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甚至还会产生体罚、变相体罚等不良现象。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也怠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了。而对于无可奈何的教育管理部门而言,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考试,更是劳心费神。
二、师生评价并轨制度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依靠内部力量也就是自己本身的能动性。而我们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可以看到,高考制度的改革,让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更是急需改革。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打破以“分数定教师”的传统评价方式,构建“个人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学生素质发展”并重的教师评价体系。不是说学生的成绩或者素质发展不重要,而是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把个人自身专业素质发展与学生素质发展按40%、60%的比例进行划分,然后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二是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袋”,力求实现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评价方式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以邵阳市中学生拥有的《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为例,它涵盖了学生的健康情况,分学期反映了学生的成绩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考勤、特长、优秀作品、获奖情况记载、班主任评语、家长反馈意见等等,并且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字性评价以外,所有的成绩均是用A、B、C等代替了以往的分数,这样作出的评价更加综合和公平。而教师的“专业成长袋”,也可以参考这个模式,牵涉到每一项的评分者为学校、教师自身、学生和家长。这样就能尽可能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公开性和互动性,尽可能实现评价对教师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确认、矫正、激励和导向功能。
三是应由关注“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的素质,并不能单单由一次或者几次考试学生的成绩而决定。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的评价机制应该体现这一点。比如有的教师科研能力有潜力可挖,有些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有特长可以展示,有些教师的普通话相当标准,有些教师有写作才能、运动才能……这些才能通过学生的成绩是很难展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放到教师常规课堂的评价中来。除了定期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还可以以建设活力校园为目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以6至8人一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特长辅导和训练,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跟踪监测.而对于教学课题研究比较有兴趣的教师,更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动向把握不够、思考不够或者从来没有思考过,而很多基础课题的研究题材,他们往往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教育制度有着最为敏锐的感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这种评价体系,让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课题研究动起来。通过这些努力,教师不仅展示自己的特长,更能够让师资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的学校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起来,也让教师当前被“边缘化”的现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增强教师的社会认可感。这种“过程”的评价,还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要把目光放到教师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对于有进步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
四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育系统的各种变革是特别需要政府的扶助和支持的。政府决策部门是否支持、认可,是决定评价系统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同时,笔者也呼吁政府部门增加各学校的编制,尽可能做到专职专教,对于音、体、美、思品、科学等科目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也希望政府部门对教育系统的评价依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度也十分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国家教育部开展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中,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触摸到评价制度改革的脉搏。师生并轨的评价系统,不仅注重了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关注,还给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空间和可能。笔者相信,这种评价机制也必然会给予教师发掘师生潜能、优化教学路径的广阔空间和动力支持,给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导航和充分激励,从而最终会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为将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势必会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