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巧设计培养科学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文章选取《课题1空气》这一课例,通过巧妙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增设小小实验,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渗透化学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探究;问题情境;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执教《空气》这节课时,我发现两个问题:①学生在学习“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实验”时,对实验装置和原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②从“拉瓦锡实验”到“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过渡教学太过于呆板、不自然,无论从原理上还是方法上,学生都感到突然,难以接受,似乎有强加于学生的嫌疑,学生无法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些环节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教学效果良好。以下是教学过程的几個片断。
  【教学片断一】
  教师:拿出一个胶头滴管,一只手挤压橡胶胶帽后,用手指堵住管口。问学生,从滴管中被挤压出来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是空气。
  教师:大家知道有多少体积的空气被我们挤压出来了呢?
  学生:……(私下轻声交流后摇头)
  教师:堵住管口的手指被吸住,说明什么?
  学生:滴管中一部分空气排出,压强变小了。
  教师:将管口浸没入水(预先加有少量品红)中,移开手指,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水被吸入滴管中,形成了一段小红色水柱。
  教师:为什么能吸入这么多体积的水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吸水量的多少?
  学生:因为滴管中之前有空气被排出,导致滴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滴管,吸入的水的体积等于原先被排出的空气的体积。
  教师:那现在大家知道如何得知被排出的空气体积了吗?
  学生:将滴管中被吸入的水注入量筒中就知道了。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拉瓦锡实验”……
  设计意图:以往每次在直接学习“拉瓦锡实验”时,总会有很多学生看不懂课本图中的装置,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原理。对学生而言,曲颈甑这个装置比较陌生,他们无法从抽象思维中来理解实验的实质。所以我在设计时,增设了“滴管挤气吸水”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压强原理,建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后,学生便能很快领悟出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教学片断二】
  教师:我们又如何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现有两种实验方案,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思考题:①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②用来除去氧气的物质应具备怎样的性质?
  ③消耗氧气的物质其用量有什么要求?
  ④如何测剩余气体体积?
  ⑤对装置的气密性有无要求?
  ⑥何时读取测量数值?
  教师:大家认为这两种方案,哪一种好?
  学生:第一种方案。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从操作上来说,第一种方案更容易实施,也更简便。
  教师:现提供如图所示的装置及三种物质,根据资料提示,你认为哪种物质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简单说明原因。
  ①蜡烛②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才能燃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但时间比较长。)③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
  学生:选择红磷,因为红磷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反应后集气瓶内压强变小,打开弹簧夹后,水会被压入瓶中,我们可以根据被压入水的体积来推知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那为何不选择蜡烛或铁丝呢?
  学生: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它会填补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瓶内压强不改变;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很快消耗氧气,不便于操作。
  教师:你们认为选择物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①要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②只能与氧气发生反应;③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教师: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从三种物质中,选择红磷来完成实验。那同学们认为,我们要取用多少红磷呢?
  学生1:取用红磷的量要适中。
  学生2:我们还不知道瓶内氧气的多少,怎么知道要多少红磷啊?
  学生1:那就要多取点。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取多点红磷吗?
  学生1: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氧气,但要确保氧气都要被反应掉,所以要取用多点红磷。
  教师:对。为了保证瓶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我们要取用足量或过量的红磷。化学上一般用少量、适量或足量、过量等来形容物质质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不仅为“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作铺垫,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如:“去除杂质问题中药品的选择和用量问题”、“实验中如何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问题”、“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时,稀盐酸的用量问题”等
  在感悟“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之后,笔者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如何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至“设法除去氧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设想,至“选用哪种合适的物质除去氧气”,再至“选择物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考虑因素”等,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创设的问题驱动下,能自发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学生正处于学习化学的初期阶段,对化学的用语并不熟悉。笔者在课堂中注重对这方面的引导,如:在“取用多少红磷”的问题时,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用量的多少,而是对此展开研究。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归纳学科知识,建构学科观念,这是我在设计时的一个小构思。
  [参 考 文 献]
  [1]陈淑明.化学基础性课程教学中STS思想的融入[J].化学教育,2002(5).
  [2]宋心琦,王晶,黄儒兰.对化学教学与教材新理念的几点看法[J].化学教育,2004(8).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精髓,短小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中学语文课程中只精选了极小的一部分。为了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中学古诗文的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适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这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虽不能立竿见影,却在浸润中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全面
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想象力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对想象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作文时,寻找观察的机会,准确、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力,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事物或形象,通过语言的加工,成为了新的实物或形象.比如:去动物园看到了小猴子们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怎样写”的角度去观照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厘清作者怎么写,进而找准相关的语言训练点。《钱学森》一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途径。就人教(部审2017)版初中语文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拟从仿写、改写、补写、续写和感悟几个方面,探讨阅读教学中微写作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微写作;实现途径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板块。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主场地,实验探究是培养化学学科思维的重要渠道。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课例,阐述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思维;实验探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可见人类思维的重要性。要想改变人的思维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学习,学科思维是学科学习的
记得距离2014届高考已不太远的一天夜自修后,我突然接到班上一位学习很不错的女生的电话,她说:“范老师,以后上课的时候,您课件当中的历史试题能不请我起来回答吗?因为我看着课件回答问题时心里发慌,状态不好,容易答错。而盯着文本回答就没有这种现象”。我当时很惊讶。回想起当天公开课的情景,为了保证准确率,我是请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答过问题,包括她,但她却答错了,好像还引来班上几个同学的窃笑。  我满口
[摘 要]  从“教材资源”角度去分析、审视课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教材资源的整合、运用,注重从单元知识的宏观把握的角度,努力使学习内容从“无趣”“无用”“无序”“无理”转变为“有趣”“有用”“有序”“有理”。  [关键词]  有序;教材资源;优化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生在课后问我:老师,《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要记的吗,好难记,都记混淆了。他的这一问题引起了我对本单
一、学校概况及师资情况简介  方大实验小学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246名学生,67位教师。学校教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面向全市招聘了两位校长和五位学科骨干教师;二是在2011年12月,面向社会招聘了四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师均是原高湾和泗水小学的教师,教师平均年龄39岁。  二、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近三年来,学校一直加强对教师新课程、新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语文园地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共编排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和《麦哨》等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乡下人家》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古代的乡村风光,《麦哨》则描绘了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本园
摘 要:本文以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焊条手工电弧焊课程为例,阐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步骤及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分析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焊条手工电弧焊 精品课程 技工院校  “焊条手工电弧焊”是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电焊方式,在建筑、桥梁、船泊、管道及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笔者负责主持的焊条手工电弧焊课程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