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春拍,明清书画为主体的古代书画行情突起。在“吴门四家”引领下,明代书画精品迭创天价,将明代书画行情拉升到历史新高点,最具标志性者当属中国嘉德秋拍的仇英《赤壁图》手卷以7952万元创古代绘画拍卖价格纪录。此画成交后20天的香港佳士得秋拍,董其昌《书画小册》8对开册页也创出4848.75万港币的高价。同时,明代书法价格不落绘画,去年6月2日匡时国际春拍,文征明《行草书诗》手卷以1111万元成交;西泠拍卖去年12月秋拍,王铎《草书诗》手卷以1691.2万元刷新明代书法成交纪录;今年5月23日匡时国际春拍,入藏过故宫博物院的唐寅《行书自书诗》手卷以1120万元续写明代书法的拍场传奇。
古代书画拍卖基本呈三足鼎力之势:港澳台地区以香港佳士得为中心,北京市场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匡时国际为主导,上海及江浙地区以西泠拍卖为龙头。整体而言,北京市场最强,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皆是古代书画拍卖的老牌强势公司,历年创天价的书画作品,九成以上出自这三家。后起的匡时国际,古代书画拍卖亦可圈可点,特别是连续推出研究性较强的数个书法专题拍卖表现不俗,如今春推出21件作品组成的“截玉轩”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旧藏法书专场,以100%的成交率和1311.6万元报收,数位明代书家作品成交价打破拍卖纪录。
今年春拍延续利好行情,而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趋紧。国内各大拍卖公司对11月开始的秋拍持谨慎态度。匡时国际总经理董国强表示:“秋拍不可盲目乐观,调整是肯定的。匡时春拍结束后已经制定了秋拍的策略一大幅度调整、缩减拍品数量。鉴于经济形势,适当回避上拍高端艺术品是必要的。”“经济形势的调整,将促使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加透明,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状况。”他认为调整会涉及到大部分拍品门类,比较而言,古代书画受影响的程度应小得多。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明代书画拍卖纪录资料的汇集整理,记者发现,明代书法拍卖以中晚期作品为主,绘画以“吴门派”画家作品为主流——每年明代书画的高价创造者多出自“吴门派”。
明代书法:拍场多见中晚期作品
前期书法:数量少精品稀见
明代书法“继承宋元以来帖学的传统”,各个时期又各具面貌。前期承元代书法传统,以“三宋”(宋克、宋琏、宋广)、“二沈”(沈度、沈粲)及姜立纲、钱博最为人称道,行草书以解缙、陈献章、徐有贞为代表,狂草有张弼、张骏,篆书是李东阳、程南云。
历年书法拍品中,明初作品极少,精品罕见。宋璲、宋广作品“拍场基本没出现过真迹,只见过一些署款的小件作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急就章》《张怀璀论用笔十法》册,被业内人士认可为仅见的宋克作品。董国强指出,这两件作品“最早被中国嘉德放在古籍善本专场拍卖。当时秦公先生还在世,这两件作品曾送过北京翰海征集部。嘉德拍卖时一件18万元成交,另一件25万元成交,已超出了当时很多藏家的心理预期,后被北京文物公司买了。《急就章》后期曾出现在北京翰海在绍兴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66万元成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两件作品若在当下拍卖,至少值300万元。
沈粲作品2007年西泠拍卖时上拍过一件署其名的草书《李白七言诗》,估价8万至12万元,出人意料地以78.4万元成交。
解缙、张弼、陈献章作品未见精品,“他们的作品历代作伪较多,市场未来出现他们的精品之作,成交价将会在几百万元。”去年秋拍曾一下子涌出过几件,中国嘉德上拍的张弼草书《千字文》手卷(成化三年,即1467年)481.6万元(于右任、溥儒等人题跋,张大千曾鉴藏)成交,中贸圣佳秋拍的陈献章《草书诗》手卷(1489年作)134.4万元成交。“吴门派”为代表的吴宽、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祝允明、王宠等代表了明代书法、绘画的最高水平。这些文人、书画家多集中于江浙,大部分人书画俱通。见有沈周、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唐寅、陈道复、文彭、丰坊等人的书法作品在现身拍场,以匡时国际成交的吴宽、文征明、唐寅作品价格最高。
吴宽作品少见,“更多的是他的题跋、扇面,大件作品少。今年匡时国际春拍694.4万元成交的《行书杂诗》手卷,是仅见的吴宽书法精品,曾经邵弥、朱之赤、高士奇、高岱、毕泷、蒋懋德、钱亚杰等递藏,并有高士奇、雷良树、吴湖帆题跋,著录于朱之赤《朱卧庵书目》、高士奇《江肖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朱家渭《历代著录法书录》。擅行草书的王鏊《行书自作诗》立轴以54.88万元成交。”
今年匡时国际春拍以257.6万元成交的《草书诗词卷》手卷,是目前所知成交价最高的祝允明作品。此卷创作于1524年,曾经于允鼎、钱天树、钱承培等上海藏家旧藏,包首至今保留着上海朵云轩的藏签。“祝允明书法真迹传世作品不少,但无论立轴还是手卷,精品不多见,因而,拍卖成交价并不高。”
“吴门四家”中,沈周、仇英书法作品不多,文征明、唐寅书法作品历年成交高价皆出自匡时国际。文征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备受推崇,传世作品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民间遗存的真品、精品稀见。2007年春拍的文征明《行草书诗卷》手卷(1548年作)1111万元成交,是卷曾入藏清官御书房,是乾隆帝看重的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文征明书画简表》《国宝沉浮录》,也是拍场所见唯一精品。
匡时国际今春1120万元成交的《行书自书诗》手卷也是拍场仅见的唐寅传世精品。是卷曾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录于民国赵尔莘《五朝墨迹》,“文革”期间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久庵、杨仁恺等一致认可,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书内容源自唐寅《花下酌酒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董国强指出,“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唐寅书法,多数被看作是署款作品,绝大部分是假的。从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场拍卖中国书画以来,唐寅真迹(包括书法和绘画)不过10件,业内认可的书法作品仅匡时国际上拍的这件。这件作品是‘文革’以后退还给藏家的,清末以来多次著录。品相不是太好,否则价格当在3000万元以上。购买者委托接受的价位是2000万元,因拍场参与竞争者少,以1120万元竞得。今天仍有藏家在关注其流向。”
“擅长行楷书的王宠一生仅活了30多年,作品历代作假颇多,真品不多。199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出现过邵松年、谢稚柳旧藏《草书杜甫<壮游诗>》手卷,估价18万至22万港币,100多万港币成交,是历年最好的王宠作品。”今春,香港市场以1380万港币成交的王宠楷书《庄子内七篇》手卷“收录《石渠宝笈》时被注为假作——当时离王宠生 活的时间很近。清官还收藏另一件假王宠作品。可见,王宠作品真迹到乾隆时已常见,否则清官不会藏赝品。”
“陈道复传世作品多,但是其作品随意性大,精品不多。”中贸圣佳2005年上拍的《草书》手卷估价80万至120万元,352万元成交,是拍场上较精的陈道复书法,曾经王文心、十壶等藏家之手。
晚期书法:行情超越前代
晚明书法家数量远盛初中期,较具代表性的有董其昌、徐渭、邢侗、张瑞图、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董其昌成就最高。这一时期以他为代表的明代晚期书法家,掀起了明代书法的又一个高峰,影响到清代中期以前的书风,是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远甚于吴门诸家。”
从记者整理的资料看,董其昌书法作品一直没有拍出过很高的价格,原因是什么呢?
董国强分析,“假的作品太多。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件署为董其昌的书法手卷三五万元成交,一件署为董其昌的立轴五六万元成交。董其昌作品鉴定难度大,目前拍场成交价格较高的董其昌作品,一定是曾经出版、著录、流传有序的作品,且著录不是现当代,而是较早的,如《石渠宝笈》等等,或者是曾经知名藏家鉴藏、题跋,只有如此才会拍出好价钱。很多拍卖行都有董其昌作品上拍,大部分是假的,‘乱董’泛滥——有的作品可能是应酬之作,或者是其学生、门人代笔。这就制约了董其昌作品价格,偶尔出现的真品也无人敢认。买家若想买,干脆出一个不真不假的价钱。如果遇到曾经《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作品,或者是有非常好的证据证明是其亲笔、精品,价格则会很高。”
徐渭传世书法作品少,“春拍国内有的公司上拍的估价很高的徐渭作品多是假货。拍场也有佳作,如2007年西泠拍卖春拍203.5万元成交的《草书七言诗》,中国嘉德2005年170.5万元成交的《行书七言诗》,匡时国际2007年春拍的《行书五言诗》。若要论精品,则要数北京翰海2000年初71.5万元成交的《草书》长卷,徐邦达、刘九庵曾对这件作品作过鉴定,并有题跋,今年秋拍将再次被匡时国际推上拍场。”
“邢张董米”是当时的流行称谓,“从书法史角度看,并不代表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邢侗、米万钟成就不高。邢侗作品真迹市场较少,若是精品会受到藏家关注。”“张瑞图书法的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价格起伏不大。十年前,其作品与王铎作品成交价差不多,而今远远落在了王铎后面,尽管中国嘉德2007年以336万元成交了一组日本回流的行书《书评》12条屏,但每屏都是八尺的大幅之作,每幅的价格并不高。若是王铎的12条屏,成交价肯定高出很多——2007年西泠拍卖成交的王铎《草书诗卷》达1691.12万元。张瑞图书法成就和影响力不逊王铎,但是十年前成交价十几万元的张瑞图书法作品现在仍然没变。有人认为因为是王铎的书法形式上漂亮,内行、外行看了都喜欢,观赏性较强。”
明代末期书法家近年最受追捧的就是王铎,“他的书法作品雅俗共赏,日本收藏家对王铎书法的研究非常全面,对于其作品的行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年以来成交价格开始上升,标志性的是西泠印社拍出的《草书诗卷》,将王铎书法市场价位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
“倪元璐、黄道周书法作品十多年前的价格就很贵,好点的价格在三四十万元左右,现在这些作品的价格大概在一百多万元。作品多见立轴,少有手卷,缺少大部头,所以没有创高价的拍品出现。”今春北京保利224万元成交的《行书》立轴、西泠拍卖212.8万元成交的《草书七言诗》立轴是拍场上的倪元璐书法精品。
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傅山,因近年白谦慎等研究和推介,书法作品和历史地位有了清晰定位,作品行情见涨。2007年匡时国际425.6万元成交的《各体书法册》32开册页是少见精品,曾经张学良定远斋收藏,1994年在台北苏富比举办的张学良藏品专拍中释出。
吴门名家笑傲明代绘画拍卖
前期绘画:精品稀见
明代前期绘画承续了宋元绘画,特别是元四家的传统,较有影响的画派和画家有师承宋元传统的王履,习元人山水墨竹的徐贲、赵原、王绂等,以边景昭、石锐等为代表的宫廷绘画,以及浙派的戴进。
拍场上明代前期绘画不多,真品、精品更少见,业内人士公认的仅数件。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以82.5万元成交的石锐《山店春晴图》卷被北京一位刘姓企业家竞得。董国强回忆,“这件作品成交的时候我和马未都在场,马未都曾说,‘这么好的一件作品让一个新人收藏行的人买了,我们这些人都白活了。’后来这件作品出现在上海敬华拍卖图录中,但拍卖前撤拍。石锐作品存世只有两件,这件作品如果现在再拿出来拍卖,应该能卖到2000万元。”
戴进《雪夜访戴图》立轴,最早也出自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55万元成交。2007年再次出现在中国嘉德秋拍会上时,以112万元成交。此画被谢稚柳定为戴进真迹。由于明清以来仿戴进的书画作品太多,故而真迹也鲜有人敢出手。
中期绘画:“吴门四家”创天价
明中叶,林良、吕纪、王谔、朱端等代表的宫廷绘画,吴伟、张路、蒋嵩、汪肇等代表的“浙派”及郭诩、杜堇、周臣等代表的“院派”日益式微。此时,江浙地区手工业和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消费需求为书画带来了空前机遇,以“吴门四家”为代表的“吴门派”开始主导画坛,其巨大的影响力延续至清代。
从拍卖情况看,林良、吕纪、吴伟作品拍卖行情较好,因精品数量有限,成交价不高,影响面也小。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以138.75万港币成交的《雪树寒禽》立轴是林良绘画精品。
2002年中国嘉德281.6万元成交的吕纪《红梅斑鸠图》立轴,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吕氏精品,著录于《中国画》《宝古斋》《林良·吕纪画集》等文献。此画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收藏,2000年1月首次出现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时,以231万元成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画若按当下行情评估,将在千万元以上。好的作品价格永远是贵的,有时虽然仅相隔几年,价格也要翻几倍,甚至是十几倍。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渠宝笈》著录的一般作品,成交价也就三五十万元,而《红梅斑鸠图》当时就以二百多万元成交,可见其价值所在。”
吴伟作品假多真少,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渔父图》估价仅80万至100万港币,“但因为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吴伟作品,在拍卖现场各路藏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终被内地藏家以760.75万港币竞得。”
“吴门四家”作品民间收藏数量稀少,一直是明代书画天价创造者;即便传派弟子作品,精品也动辄百万元。沈周绘画作品早在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手卷(1487年作)就以880万元被国家购 买,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沈周《和香亭图》手卷成交价已达1379.475万港币,创沈周绘画作品拍卖纪录。
“历年拍卖过的文征明作品数量远胜沈周,成交价格也较高,民间存世的精品也是四家中最多的一位。文征明作品作伪较多,鉴定难度也大。”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2296万元成交的《渔梁红叶图》手卷(1521年作)创文征明绘画作品拍卖价格之最,系清官旧藏品,著录于《石渠宝笈》,经钱镜塘、吴湖帆等大家收藏。
在北京保利的同场拍卖中,唐寅《金闾送别图》手卷被内地收藏家以1456万元竞得。“这件作品也是吴湖帆旧藏,是唐寅送给王宠的,非常有说服力。吴湖帆自己曾照着临了一件,临的这件也在这次拍卖中同时拍卖。《金闾送别图》最终的成交价并不高,原因即在于赝品太多,业内人士莫不谈‘虎’色变,大部分人对他的作品不敢看真。”本月底香港佳士得秋拍,将上拍一幅唐寅的《松冈图》。
与其他三家所不同的是,仇英系工匠出身,画风受文人画家的影响,其摹古功力深厚,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工写兼备,人物仕女画更有“仇派”仕女之称。“作品存世量非常少,市场上假的最多。出现过的署款作品大部分是明清以来的仿品。”中国嘉德去年秋拍7952万元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第一高价的《赤壁图》是少见真迹。本月秋拍,香港佳士得也将借势推出一件仇英的《采莲图》,估价1200万至1500万港币。
“吴门四家”之后,文嘉、文伯仁、陈道复、陆治、钱觳、王觳祥、谢时臣等人作品近年行情也在上涨,但若没有可靠的著录,价格也不高。“如2007年匡时国际秋拍以672万元成交的文嘉《草阁延宾轴》立轴,若不是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价格会在六七十万元。”陈道复以天价成交的《水仙》手卷,尽管数次以高价成交,争议从未间断,收入《石渠宝笈》时就有证据表明是伪作。
陆治《云川图》卷“最早出现在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93.5万元被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买下。2001年中贸圣佳春拍再次出现时,成交价已经高达605万元。”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1171的无款《仿陆治怀古山水》立轴,估价15万至20万港币,“这件作品被《石渠宝笈》重编著录,是陆治真迹,被识货的内地藏家以396.75万港币竞得,捡了一个大漏。”
北京翰海1999年春拍拍卖过钱毂《芙蓉湖赠别》卷,以46.2万元成交。此画著录于《石渠宝笈》,曾收藏在乾隆御书房。
晚期绘画:董其昌作品领军
嘉靖万历以后,明代绘画发生了巨变,派系纷呈,出现了董其昌、陈继儒代表的“华亭派”,宋旭、赵左代表的“苏松派”,沈士充代表的“云间派”,徐渭、孙克弘、周之冕代表的泼墨写意花鸟画,丁云鹏、尤求、吴彬的人物画,受吴派影响的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骢等等各家,以及晚期蓝瑛、陈洪绶、项圣谟、崔子号等自成一派的山水、人物画名家。这些名家作品成为拍场主流,特别是董其昌、赵左、沈士充、徐渭、周之冕、丁云鹏、蓝瑛、陈洪绶的作品,成交价年年走高。
董其昌绘画是这一时期成交价格最高的书画作品,市场上他的绘画作品与书法行情表现相似,“赝品多于真迹,绘画的情况更甚,代笔的人更多。董其昌的真迹尺幅大的很少,几乎全是小件,如小册页、小立轴。”曾成交过的两件册页代表了董其昌作品水平,一件是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4848.75万港币成交的《诗书合璧》8开册页(1620年作)是最为精到的一件,清官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曾经安歧、高士奇等名家收藏。“拍卖时内地藏家与台湾藏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后被台湾藏家林百里竞得。”此外,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550万元拍出的《书画合璧》10开册页(1613年作)也是精品,明清以来收藏流传有序,多位收藏大家经手。
历年拍场上出现过两件赵左的精心之作: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的《溪山无尽图》手卷(创作于1612年~1613年)估价450万至550万元,以1100万元成交;中贸圣佳2007年夏拍459.2万元成交的《山水》手卷(1619年作)——“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首拍时,山西藏家赵心以47.3万元竞得。7年成交价翻了三番多。”
“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卷(1610年作)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以93.5万元成交;1999年春拍在该公司再次上拍,估价180万至280万元,以371.8万元成交。之所以9年前就拍出三百万元的高价,也因为著录于《石渠宝笈》,是拍场上仅见的沈士充精品。此画原被埋于地下,品相略差。当时被辽阳一位企业家买了。以目前的行情看,价格应在二三千万元之间。”
2007年北京长风秋拍的徐渭《墨花》手卷是拍场上最为精到的徐渭绘画,此作在1997年北京翰海秋拍时以264万元成交。
周之冕是小写意花卉创始人,“花卉作品达到了有明一代最高峰,成交价也较高,2005年出现过两件精品:中贸圣佳春拍的《百花图》手卷以2200万元成交,最具有代表性,长达17米。著录于《石渠宝笈》,原藏于乾隆御书房,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而流落民间,杨仁恺先生《国宝沉浮录》也有提及。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首次拍卖时,成交价286万元,9年涨幅近8倍。另一件精品出自中贸圣佳同场拍卖会,即以330万元成交的《菊花鹌鹑》立轴(1541年作),著录于《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上海朵云轩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以336万元拍出的丁云鹏(《青绿山水卷》手卷(1587年作)是谢稚柳陈佩秋家藏,轴首有陈佩秋先生题签。
尤求、吴彬、程嘉燧、李流芳等书画家,拍场作品多见,成交价不高,多是收藏家买下供己赏玩之用。
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成交了杨文骢、王时敏、张学曾、恽向等人1638年合作的《四贤山水合卷》手卷,可说是明末清初名家书画的代表性作品。此手卷著录于《过云楼书画记》《历代绘画流传编年表》,经张大干、钱镜塘、吴湖帆等名家收藏,以1320万元成交。
蓝瑛是浙派殿军人物,“但是他的作品外行不喜欢,看上去不漂亮,其作品传世量多,粗制滥造的也多,成交价起伏大。直到清代,收藏家对其作品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上海朵云轩2003年秋拍的《晴岚翠暖》手卷(1659年作),是难得的精品,经梁清标、毕沅等大收藏家收藏,以115.5万元成交。2007年中贸圣佳夏拍成交的《西湖十景》10屏立轴,336万元。这件拍品原为扬州市文物店旧藏,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6册。
陈洪绶作品成交过两件精品。2004年中贸圣佳春拍以2800万元成交的《花鸟》10开册页,由谢稚柳、唐云鉴定题签,赖少其旧藏。“此画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时,以209万元成交,在当年可说是天价,被山西藏家赵心竞得。”今春匡时国际以448万元成交的《清供图》立轴(1625年作)也是清官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宝笈重编》。“这件作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首次在上海拍卖时,成交价仅十几万元。”
项圣谟精品少见,“仅今年中贸圣佳春拍以560万元成交的(《花卉》手卷(1643年作)值得一提,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此画保存太差,品相不好,成交价格不高。”
董国强指出,拍场上古代书画作品的炒作情况较少。“假的古代书画作品,在拍场上成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一些大名头书画家的作品。原因是买家群体稳定,而且这些买家对于古代书画都有着独特的见解,鉴识水平较高。”“明代名家书画的存世数量极少,拍卖场上经常出现假画,假画真拍,真画假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大家作品本身是真品,因假画泛滥,即便是真迹,也没有藏家敢认。”对于介人者来说,鉴别真伪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古代书画拍卖基本呈三足鼎力之势:港澳台地区以香港佳士得为中心,北京市场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匡时国际为主导,上海及江浙地区以西泠拍卖为龙头。整体而言,北京市场最强,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皆是古代书画拍卖的老牌强势公司,历年创天价的书画作品,九成以上出自这三家。后起的匡时国际,古代书画拍卖亦可圈可点,特别是连续推出研究性较强的数个书法专题拍卖表现不俗,如今春推出21件作品组成的“截玉轩”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旧藏法书专场,以100%的成交率和1311.6万元报收,数位明代书家作品成交价打破拍卖纪录。
今年春拍延续利好行情,而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趋紧。国内各大拍卖公司对11月开始的秋拍持谨慎态度。匡时国际总经理董国强表示:“秋拍不可盲目乐观,调整是肯定的。匡时春拍结束后已经制定了秋拍的策略一大幅度调整、缩减拍品数量。鉴于经济形势,适当回避上拍高端艺术品是必要的。”“经济形势的调整,将促使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加透明,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状况。”他认为调整会涉及到大部分拍品门类,比较而言,古代书画受影响的程度应小得多。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明代书画拍卖纪录资料的汇集整理,记者发现,明代书法拍卖以中晚期作品为主,绘画以“吴门派”画家作品为主流——每年明代书画的高价创造者多出自“吴门派”。
明代书法:拍场多见中晚期作品
前期书法:数量少精品稀见
明代书法“继承宋元以来帖学的传统”,各个时期又各具面貌。前期承元代书法传统,以“三宋”(宋克、宋琏、宋广)、“二沈”(沈度、沈粲)及姜立纲、钱博最为人称道,行草书以解缙、陈献章、徐有贞为代表,狂草有张弼、张骏,篆书是李东阳、程南云。
历年书法拍品中,明初作品极少,精品罕见。宋璲、宋广作品“拍场基本没出现过真迹,只见过一些署款的小件作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急就章》《张怀璀论用笔十法》册,被业内人士认可为仅见的宋克作品。董国强指出,这两件作品“最早被中国嘉德放在古籍善本专场拍卖。当时秦公先生还在世,这两件作品曾送过北京翰海征集部。嘉德拍卖时一件18万元成交,另一件25万元成交,已超出了当时很多藏家的心理预期,后被北京文物公司买了。《急就章》后期曾出现在北京翰海在绍兴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66万元成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两件作品若在当下拍卖,至少值300万元。
沈粲作品2007年西泠拍卖时上拍过一件署其名的草书《李白七言诗》,估价8万至12万元,出人意料地以78.4万元成交。
解缙、张弼、陈献章作品未见精品,“他们的作品历代作伪较多,市场未来出现他们的精品之作,成交价将会在几百万元。”去年秋拍曾一下子涌出过几件,中国嘉德上拍的张弼草书《千字文》手卷(成化三年,即1467年)481.6万元(于右任、溥儒等人题跋,张大千曾鉴藏)成交,中贸圣佳秋拍的陈献章《草书诗》手卷(1489年作)134.4万元成交。“吴门派”为代表的吴宽、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祝允明、王宠等代表了明代书法、绘画的最高水平。这些文人、书画家多集中于江浙,大部分人书画俱通。见有沈周、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唐寅、陈道复、文彭、丰坊等人的书法作品在现身拍场,以匡时国际成交的吴宽、文征明、唐寅作品价格最高。
吴宽作品少见,“更多的是他的题跋、扇面,大件作品少。今年匡时国际春拍694.4万元成交的《行书杂诗》手卷,是仅见的吴宽书法精品,曾经邵弥、朱之赤、高士奇、高岱、毕泷、蒋懋德、钱亚杰等递藏,并有高士奇、雷良树、吴湖帆题跋,著录于朱之赤《朱卧庵书目》、高士奇《江肖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朱家渭《历代著录法书录》。擅行草书的王鏊《行书自作诗》立轴以54.88万元成交。”
今年匡时国际春拍以257.6万元成交的《草书诗词卷》手卷,是目前所知成交价最高的祝允明作品。此卷创作于1524年,曾经于允鼎、钱天树、钱承培等上海藏家旧藏,包首至今保留着上海朵云轩的藏签。“祝允明书法真迹传世作品不少,但无论立轴还是手卷,精品不多见,因而,拍卖成交价并不高。”
“吴门四家”中,沈周、仇英书法作品不多,文征明、唐寅书法作品历年成交高价皆出自匡时国际。文征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备受推崇,传世作品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民间遗存的真品、精品稀见。2007年春拍的文征明《行草书诗卷》手卷(1548年作)1111万元成交,是卷曾入藏清官御书房,是乾隆帝看重的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文征明书画简表》《国宝沉浮录》,也是拍场所见唯一精品。
匡时国际今春1120万元成交的《行书自书诗》手卷也是拍场仅见的唐寅传世精品。是卷曾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录于民国赵尔莘《五朝墨迹》,“文革”期间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久庵、杨仁恺等一致认可,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书内容源自唐寅《花下酌酒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董国强指出,“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唐寅书法,多数被看作是署款作品,绝大部分是假的。从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场拍卖中国书画以来,唐寅真迹(包括书法和绘画)不过10件,业内认可的书法作品仅匡时国际上拍的这件。这件作品是‘文革’以后退还给藏家的,清末以来多次著录。品相不是太好,否则价格当在3000万元以上。购买者委托接受的价位是2000万元,因拍场参与竞争者少,以1120万元竞得。今天仍有藏家在关注其流向。”
“擅长行楷书的王宠一生仅活了30多年,作品历代作假颇多,真品不多。199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出现过邵松年、谢稚柳旧藏《草书杜甫<壮游诗>》手卷,估价18万至22万港币,100多万港币成交,是历年最好的王宠作品。”今春,香港市场以1380万港币成交的王宠楷书《庄子内七篇》手卷“收录《石渠宝笈》时被注为假作——当时离王宠生 活的时间很近。清官还收藏另一件假王宠作品。可见,王宠作品真迹到乾隆时已常见,否则清官不会藏赝品。”
“陈道复传世作品多,但是其作品随意性大,精品不多。”中贸圣佳2005年上拍的《草书》手卷估价80万至120万元,352万元成交,是拍场上较精的陈道复书法,曾经王文心、十壶等藏家之手。
晚期书法:行情超越前代
晚明书法家数量远盛初中期,较具代表性的有董其昌、徐渭、邢侗、张瑞图、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董其昌成就最高。这一时期以他为代表的明代晚期书法家,掀起了明代书法的又一个高峰,影响到清代中期以前的书风,是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远甚于吴门诸家。”
从记者整理的资料看,董其昌书法作品一直没有拍出过很高的价格,原因是什么呢?
董国强分析,“假的作品太多。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件署为董其昌的书法手卷三五万元成交,一件署为董其昌的立轴五六万元成交。董其昌作品鉴定难度大,目前拍场成交价格较高的董其昌作品,一定是曾经出版、著录、流传有序的作品,且著录不是现当代,而是较早的,如《石渠宝笈》等等,或者是曾经知名藏家鉴藏、题跋,只有如此才会拍出好价钱。很多拍卖行都有董其昌作品上拍,大部分是假的,‘乱董’泛滥——有的作品可能是应酬之作,或者是其学生、门人代笔。这就制约了董其昌作品价格,偶尔出现的真品也无人敢认。买家若想买,干脆出一个不真不假的价钱。如果遇到曾经《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作品,或者是有非常好的证据证明是其亲笔、精品,价格则会很高。”
徐渭传世书法作品少,“春拍国内有的公司上拍的估价很高的徐渭作品多是假货。拍场也有佳作,如2007年西泠拍卖春拍203.5万元成交的《草书七言诗》,中国嘉德2005年170.5万元成交的《行书七言诗》,匡时国际2007年春拍的《行书五言诗》。若要论精品,则要数北京翰海2000年初71.5万元成交的《草书》长卷,徐邦达、刘九庵曾对这件作品作过鉴定,并有题跋,今年秋拍将再次被匡时国际推上拍场。”
“邢张董米”是当时的流行称谓,“从书法史角度看,并不代表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邢侗、米万钟成就不高。邢侗作品真迹市场较少,若是精品会受到藏家关注。”“张瑞图书法的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价格起伏不大。十年前,其作品与王铎作品成交价差不多,而今远远落在了王铎后面,尽管中国嘉德2007年以336万元成交了一组日本回流的行书《书评》12条屏,但每屏都是八尺的大幅之作,每幅的价格并不高。若是王铎的12条屏,成交价肯定高出很多——2007年西泠拍卖成交的王铎《草书诗卷》达1691.12万元。张瑞图书法成就和影响力不逊王铎,但是十年前成交价十几万元的张瑞图书法作品现在仍然没变。有人认为因为是王铎的书法形式上漂亮,内行、外行看了都喜欢,观赏性较强。”
明代末期书法家近年最受追捧的就是王铎,“他的书法作品雅俗共赏,日本收藏家对王铎书法的研究非常全面,对于其作品的行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年以来成交价格开始上升,标志性的是西泠印社拍出的《草书诗卷》,将王铎书法市场价位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
“倪元璐、黄道周书法作品十多年前的价格就很贵,好点的价格在三四十万元左右,现在这些作品的价格大概在一百多万元。作品多见立轴,少有手卷,缺少大部头,所以没有创高价的拍品出现。”今春北京保利224万元成交的《行书》立轴、西泠拍卖212.8万元成交的《草书七言诗》立轴是拍场上的倪元璐书法精品。
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傅山,因近年白谦慎等研究和推介,书法作品和历史地位有了清晰定位,作品行情见涨。2007年匡时国际425.6万元成交的《各体书法册》32开册页是少见精品,曾经张学良定远斋收藏,1994年在台北苏富比举办的张学良藏品专拍中释出。
吴门名家笑傲明代绘画拍卖
前期绘画:精品稀见
明代前期绘画承续了宋元绘画,特别是元四家的传统,较有影响的画派和画家有师承宋元传统的王履,习元人山水墨竹的徐贲、赵原、王绂等,以边景昭、石锐等为代表的宫廷绘画,以及浙派的戴进。
拍场上明代前期绘画不多,真品、精品更少见,业内人士公认的仅数件。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以82.5万元成交的石锐《山店春晴图》卷被北京一位刘姓企业家竞得。董国强回忆,“这件作品成交的时候我和马未都在场,马未都曾说,‘这么好的一件作品让一个新人收藏行的人买了,我们这些人都白活了。’后来这件作品出现在上海敬华拍卖图录中,但拍卖前撤拍。石锐作品存世只有两件,这件作品如果现在再拿出来拍卖,应该能卖到2000万元。”
戴进《雪夜访戴图》立轴,最早也出自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55万元成交。2007年再次出现在中国嘉德秋拍会上时,以112万元成交。此画被谢稚柳定为戴进真迹。由于明清以来仿戴进的书画作品太多,故而真迹也鲜有人敢出手。
中期绘画:“吴门四家”创天价
明中叶,林良、吕纪、王谔、朱端等代表的宫廷绘画,吴伟、张路、蒋嵩、汪肇等代表的“浙派”及郭诩、杜堇、周臣等代表的“院派”日益式微。此时,江浙地区手工业和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消费需求为书画带来了空前机遇,以“吴门四家”为代表的“吴门派”开始主导画坛,其巨大的影响力延续至清代。
从拍卖情况看,林良、吕纪、吴伟作品拍卖行情较好,因精品数量有限,成交价不高,影响面也小。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以138.75万港币成交的《雪树寒禽》立轴是林良绘画精品。
2002年中国嘉德281.6万元成交的吕纪《红梅斑鸠图》立轴,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吕氏精品,著录于《中国画》《宝古斋》《林良·吕纪画集》等文献。此画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收藏,2000年1月首次出现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时,以231万元成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画若按当下行情评估,将在千万元以上。好的作品价格永远是贵的,有时虽然仅相隔几年,价格也要翻几倍,甚至是十几倍。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渠宝笈》著录的一般作品,成交价也就三五十万元,而《红梅斑鸠图》当时就以二百多万元成交,可见其价值所在。”
吴伟作品假多真少,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渔父图》估价仅80万至100万港币,“但因为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吴伟作品,在拍卖现场各路藏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终被内地藏家以760.75万港币竞得。”
“吴门四家”作品民间收藏数量稀少,一直是明代书画天价创造者;即便传派弟子作品,精品也动辄百万元。沈周绘画作品早在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手卷(1487年作)就以880万元被国家购 买,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沈周《和香亭图》手卷成交价已达1379.475万港币,创沈周绘画作品拍卖纪录。
“历年拍卖过的文征明作品数量远胜沈周,成交价格也较高,民间存世的精品也是四家中最多的一位。文征明作品作伪较多,鉴定难度也大。”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2296万元成交的《渔梁红叶图》手卷(1521年作)创文征明绘画作品拍卖价格之最,系清官旧藏品,著录于《石渠宝笈》,经钱镜塘、吴湖帆等大家收藏。
在北京保利的同场拍卖中,唐寅《金闾送别图》手卷被内地收藏家以1456万元竞得。“这件作品也是吴湖帆旧藏,是唐寅送给王宠的,非常有说服力。吴湖帆自己曾照着临了一件,临的这件也在这次拍卖中同时拍卖。《金闾送别图》最终的成交价并不高,原因即在于赝品太多,业内人士莫不谈‘虎’色变,大部分人对他的作品不敢看真。”本月底香港佳士得秋拍,将上拍一幅唐寅的《松冈图》。
与其他三家所不同的是,仇英系工匠出身,画风受文人画家的影响,其摹古功力深厚,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工写兼备,人物仕女画更有“仇派”仕女之称。“作品存世量非常少,市场上假的最多。出现过的署款作品大部分是明清以来的仿品。”中国嘉德去年秋拍7952万元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第一高价的《赤壁图》是少见真迹。本月秋拍,香港佳士得也将借势推出一件仇英的《采莲图》,估价1200万至1500万港币。
“吴门四家”之后,文嘉、文伯仁、陈道复、陆治、钱觳、王觳祥、谢时臣等人作品近年行情也在上涨,但若没有可靠的著录,价格也不高。“如2007年匡时国际秋拍以672万元成交的文嘉《草阁延宾轴》立轴,若不是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价格会在六七十万元。”陈道复以天价成交的《水仙》手卷,尽管数次以高价成交,争议从未间断,收入《石渠宝笈》时就有证据表明是伪作。
陆治《云川图》卷“最早出现在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93.5万元被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买下。2001年中贸圣佳春拍再次出现时,成交价已经高达605万元。”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1171的无款《仿陆治怀古山水》立轴,估价15万至20万港币,“这件作品被《石渠宝笈》重编著录,是陆治真迹,被识货的内地藏家以396.75万港币竞得,捡了一个大漏。”
北京翰海1999年春拍拍卖过钱毂《芙蓉湖赠别》卷,以46.2万元成交。此画著录于《石渠宝笈》,曾收藏在乾隆御书房。
晚期绘画:董其昌作品领军
嘉靖万历以后,明代绘画发生了巨变,派系纷呈,出现了董其昌、陈继儒代表的“华亭派”,宋旭、赵左代表的“苏松派”,沈士充代表的“云间派”,徐渭、孙克弘、周之冕代表的泼墨写意花鸟画,丁云鹏、尤求、吴彬的人物画,受吴派影响的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骢等等各家,以及晚期蓝瑛、陈洪绶、项圣谟、崔子号等自成一派的山水、人物画名家。这些名家作品成为拍场主流,特别是董其昌、赵左、沈士充、徐渭、周之冕、丁云鹏、蓝瑛、陈洪绶的作品,成交价年年走高。
董其昌绘画是这一时期成交价格最高的书画作品,市场上他的绘画作品与书法行情表现相似,“赝品多于真迹,绘画的情况更甚,代笔的人更多。董其昌的真迹尺幅大的很少,几乎全是小件,如小册页、小立轴。”曾成交过的两件册页代表了董其昌作品水平,一件是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4848.75万港币成交的《诗书合璧》8开册页(1620年作)是最为精到的一件,清官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曾经安歧、高士奇等名家收藏。“拍卖时内地藏家与台湾藏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后被台湾藏家林百里竞得。”此外,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550万元拍出的《书画合璧》10开册页(1613年作)也是精品,明清以来收藏流传有序,多位收藏大家经手。
历年拍场上出现过两件赵左的精心之作: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的《溪山无尽图》手卷(创作于1612年~1613年)估价450万至550万元,以1100万元成交;中贸圣佳2007年夏拍459.2万元成交的《山水》手卷(1619年作)——“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首拍时,山西藏家赵心以47.3万元竞得。7年成交价翻了三番多。”
“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卷(1610年作)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以93.5万元成交;1999年春拍在该公司再次上拍,估价180万至280万元,以371.8万元成交。之所以9年前就拍出三百万元的高价,也因为著录于《石渠宝笈》,是拍场上仅见的沈士充精品。此画原被埋于地下,品相略差。当时被辽阳一位企业家买了。以目前的行情看,价格应在二三千万元之间。”
2007年北京长风秋拍的徐渭《墨花》手卷是拍场上最为精到的徐渭绘画,此作在1997年北京翰海秋拍时以264万元成交。
周之冕是小写意花卉创始人,“花卉作品达到了有明一代最高峰,成交价也较高,2005年出现过两件精品:中贸圣佳春拍的《百花图》手卷以2200万元成交,最具有代表性,长达17米。著录于《石渠宝笈》,原藏于乾隆御书房,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而流落民间,杨仁恺先生《国宝沉浮录》也有提及。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首次拍卖时,成交价286万元,9年涨幅近8倍。另一件精品出自中贸圣佳同场拍卖会,即以330万元成交的《菊花鹌鹑》立轴(1541年作),著录于《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上海朵云轩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以336万元拍出的丁云鹏(《青绿山水卷》手卷(1587年作)是谢稚柳陈佩秋家藏,轴首有陈佩秋先生题签。
尤求、吴彬、程嘉燧、李流芳等书画家,拍场作品多见,成交价不高,多是收藏家买下供己赏玩之用。
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成交了杨文骢、王时敏、张学曾、恽向等人1638年合作的《四贤山水合卷》手卷,可说是明末清初名家书画的代表性作品。此手卷著录于《过云楼书画记》《历代绘画流传编年表》,经张大干、钱镜塘、吴湖帆等名家收藏,以1320万元成交。
蓝瑛是浙派殿军人物,“但是他的作品外行不喜欢,看上去不漂亮,其作品传世量多,粗制滥造的也多,成交价起伏大。直到清代,收藏家对其作品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上海朵云轩2003年秋拍的《晴岚翠暖》手卷(1659年作),是难得的精品,经梁清标、毕沅等大收藏家收藏,以115.5万元成交。2007年中贸圣佳夏拍成交的《西湖十景》10屏立轴,336万元。这件拍品原为扬州市文物店旧藏,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6册。
陈洪绶作品成交过两件精品。2004年中贸圣佳春拍以2800万元成交的《花鸟》10开册页,由谢稚柳、唐云鉴定题签,赖少其旧藏。“此画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时,以209万元成交,在当年可说是天价,被山西藏家赵心竞得。”今春匡时国际以448万元成交的《清供图》立轴(1625年作)也是清官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宝笈重编》。“这件作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首次在上海拍卖时,成交价仅十几万元。”
项圣谟精品少见,“仅今年中贸圣佳春拍以560万元成交的(《花卉》手卷(1643年作)值得一提,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此画保存太差,品相不好,成交价格不高。”
董国强指出,拍场上古代书画作品的炒作情况较少。“假的古代书画作品,在拍场上成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一些大名头书画家的作品。原因是买家群体稳定,而且这些买家对于古代书画都有着独特的见解,鉴识水平较高。”“明代名家书画的存世数量极少,拍卖场上经常出现假画,假画真拍,真画假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大家作品本身是真品,因假画泛滥,即便是真迹,也没有藏家敢认。”对于介人者来说,鉴别真伪是绕不过去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