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中国国宝级文物、西周重器,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
【关键词】:兮甲盘;铭文;博物馆
一、兮甲盘介绍
兮甲盘,圆形,附耳,盘沿外侈,内底趋平,盘沿下饰窃曲纹,皮壳黑亮,传世状态明显,圈足缺失,内底铸铭文133字。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作器者兮甲之甲旧时释作田字,故此盘又称兮田盘、兮伯盘、兮伯吉父盘。
陈梦家认为盘铭周王称作器者为“兮甲”,而作器者自称为“兮白吉父”,“甲”是名而“吉父”是字(《西周铜器断代》)。
二、兮甲盘的铭文内容
铭文: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译文为:周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敌执俘,凯旋归来。宣王赏赐兮甲吉甫四匹良马,一辆軥车。宣王又命兮甲吉甫东去成周(洛阳)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奴隶。他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若胆敢违反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特提请我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兮伯吉父特作此盘记载。其眉寿(年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了兮甲吉甫遵从天子命令征伐严允(原作“玁狁”),获得赫赫战功而受到赏赐一事,赏赐以后,天子又命兮甲吉甫司政成周(即“洛阳”)及四方绩,直至南淮夷。铭文还记载,如果被征服的部族不服从,则“即刑镤伐”之。
三、兮甲盘的流传情况
据传,兮甲盘为南宋时出土。宋人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卷下有记载“周伯吉父匜盘,铭一百三十三字”,张抡文中所引文字均见于盘铭。
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记:“李顺父有周伯吉父盘一百三十字,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盘。鲜于伯枢验为古物,乃以归之。”说的是元代宰相鲜于枢,喜收藏。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西周重宝“兮甲盘”。
后历经数代名贤收藏传递,直到清末民初辗转至大收藏家、鉴赏家、著名学者陈介棋之手。陈公过世后,传到长房第四位曾孙陈文辂处,后来下落不明。从此人们便只能从陈介祺遗留的拓片上看到盘的图案和铭文了。
2010年,一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常年旅居美国的华人慧眼识珠,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随后,这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华人花重金买到了这件传世近千年、遗落近百年的国宝重器——兮甲盘。
2014年,兮甲盘悄然回到阔别百年的故乡,经国内多位权威青铜器研究专家鉴定,此兮甲盘为真品无疑。经专家验证,兮甲盘内底完好,没有出现陈梦家先生担心的盘中有长道裂纹的现象。
四、真伪
关于《兮甲盘》的真伪:
制成于西周、出土于宋代的《兮甲盘》, 到元朝时被书法家鲜于枢收藏,自民国收藏家陈介棋收藏以后,这件盘子就遗失了,只有拓本存世。现 在在日本书道博物馆,保存有一件叫做“兮甲盘”的青铜盘,但是经过考证,该盘和陈介祺先生保存过的那件兮甲盘是两回事,现存日本书道博物馆的青铜盘是伪造的。
真正的西周晚期《兮甲盘》的拓片,可以看见陈介祺的印章,这证明该拓片出自原《兮甲盘》,因此是真实的。该拓片与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兮甲盘”对照,证明该盘是伪造的。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内,也有一件青铜器盘,与传说中流失的《兮甲盘》,在尺寸、铭文、纹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国钟鼎古器鉴定专家杜廼松,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仁聪教授,对该盘进行鉴定的时候,发现这件“兮甲盘”也是伪造的。“盘子铭文是伪造的,采取一种腐蚀法。”杜廼松说道,“做这个铭文,它就是用硝酸或者是用三氯化铁,这样的强酸,在上面按照字口一个笔道一个笔道来腐蚀,硝酸强酸碰到金属物,这些金属物就会腐蚀了,笔道就会出来。铸造假字的时候,若用刀凿刀刻,就容易显示出刀凿痕迹,用腐蚀法,这个毛病就可以去掉了。但也会出现不少的破绽,比如笔划过肥,或笔道出不来。香港中文大学这件器物,虽然是一件真实的铜盘,但并不是西周的那个传世的《兮甲盘》。”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伪“兮甲盘”,盘上铭文的破绽是最好的证据。该盘铭文是依据《三代吉金文存》中兮甲盘真铭而伪作出来的。伪铭利用了腐蚀法,在伪作铭文中出现了不少破绽,例如:第四行的“甲”、第十行的“诸”字,由于腐蚀过度,笔画都未出来,已不成字。有的字显示出了缺笔,如第十三行的“无疆”。有的由于腐蚀字的笔画时,注强酸不均匀,造成笔画粗细不匀称,如第十行的“不”字,等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其中不乏喜欢收藏古铜器的人。史载元时姚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年无其他嗜好,惟得商周古铜器,则喜而忘寐,平时出入居处,随之左右,时时把玩,视古铜如珍物,放进取出,必亲自动手,从不让人代劳,惟恐玷污了它。官至三司史掾的鲜于枢,除朝廷公务外,闲暇即与古铜为伍,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重宝西周《兮甲盘》。这件器直至清末民初仍存,民国时被收藏家陈介棋收藏,此后已不知下落,却时有伪品出现。但因原《兮甲盘》有真实的拓本存世,所以,伪造者极难得逞。
五、藏书之家
陈介祺(1813-1884),清代金石学家。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潍城区)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加侍读学士。咸丰四年(1854)辞官归里,绝意仕途。一生惟以征文考献为事,收藏宏富,又精墨拓,最早收藏毛公鼎及一大批商周青铜器及秦汉古印名播天下。毛公鼎有文字七百余,推天下金器之冠,1948年运到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多件,道光三十年(1850)建成“万印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如宋本《金石录》10卷。与江苏学者潘祖荫并誉为“南潘北陈”。广搜博求,缉成宋、明以来山东名人书画真迹数十册,名《桑梓之遗》。著《桑梓之遗人物考略》、《桑梓之遗录文》、《石文杂录》、《传古别录》、《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玉印谱》、《簠斋藏镜全目》、《簠斋藏古册目》、《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簠斋金石文考释》等。
由此可以断定,珍藏在曲阜档案馆中的西周甲兮拓片是真品无疑,它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研究历史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兮甲盘;铭文;博物馆
一、兮甲盘介绍
兮甲盘,圆形,附耳,盘沿外侈,内底趋平,盘沿下饰窃曲纹,皮壳黑亮,传世状态明显,圈足缺失,内底铸铭文133字。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作器者兮甲之甲旧时释作田字,故此盘又称兮田盘、兮伯盘、兮伯吉父盘。
陈梦家认为盘铭周王称作器者为“兮甲”,而作器者自称为“兮白吉父”,“甲”是名而“吉父”是字(《西周铜器断代》)。
二、兮甲盘的铭文内容
铭文: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译文为:周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敌执俘,凯旋归来。宣王赏赐兮甲吉甫四匹良马,一辆軥车。宣王又命兮甲吉甫东去成周(洛阳)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奴隶。他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若胆敢违反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特提请我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兮伯吉父特作此盘记载。其眉寿(年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了兮甲吉甫遵从天子命令征伐严允(原作“玁狁”),获得赫赫战功而受到赏赐一事,赏赐以后,天子又命兮甲吉甫司政成周(即“洛阳”)及四方绩,直至南淮夷。铭文还记载,如果被征服的部族不服从,则“即刑镤伐”之。
三、兮甲盘的流传情况
据传,兮甲盘为南宋时出土。宋人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卷下有记载“周伯吉父匜盘,铭一百三十三字”,张抡文中所引文字均见于盘铭。
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记:“李顺父有周伯吉父盘一百三十字,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盘。鲜于伯枢验为古物,乃以归之。”说的是元代宰相鲜于枢,喜收藏。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西周重宝“兮甲盘”。
后历经数代名贤收藏传递,直到清末民初辗转至大收藏家、鉴赏家、著名学者陈介棋之手。陈公过世后,传到长房第四位曾孙陈文辂处,后来下落不明。从此人们便只能从陈介祺遗留的拓片上看到盘的图案和铭文了。
2010年,一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常年旅居美国的华人慧眼识珠,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随后,这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华人花重金买到了这件传世近千年、遗落近百年的国宝重器——兮甲盘。
2014年,兮甲盘悄然回到阔别百年的故乡,经国内多位权威青铜器研究专家鉴定,此兮甲盘为真品无疑。经专家验证,兮甲盘内底完好,没有出现陈梦家先生担心的盘中有长道裂纹的现象。
四、真伪
关于《兮甲盘》的真伪:
制成于西周、出土于宋代的《兮甲盘》, 到元朝时被书法家鲜于枢收藏,自民国收藏家陈介棋收藏以后,这件盘子就遗失了,只有拓本存世。现 在在日本书道博物馆,保存有一件叫做“兮甲盘”的青铜盘,但是经过考证,该盘和陈介祺先生保存过的那件兮甲盘是两回事,现存日本书道博物馆的青铜盘是伪造的。
真正的西周晚期《兮甲盘》的拓片,可以看见陈介祺的印章,这证明该拓片出自原《兮甲盘》,因此是真实的。该拓片与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兮甲盘”对照,证明该盘是伪造的。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内,也有一件青铜器盘,与传说中流失的《兮甲盘》,在尺寸、铭文、纹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国钟鼎古器鉴定专家杜廼松,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仁聪教授,对该盘进行鉴定的时候,发现这件“兮甲盘”也是伪造的。“盘子铭文是伪造的,采取一种腐蚀法。”杜廼松说道,“做这个铭文,它就是用硝酸或者是用三氯化铁,这样的强酸,在上面按照字口一个笔道一个笔道来腐蚀,硝酸强酸碰到金属物,这些金属物就会腐蚀了,笔道就会出来。铸造假字的时候,若用刀凿刀刻,就容易显示出刀凿痕迹,用腐蚀法,这个毛病就可以去掉了。但也会出现不少的破绽,比如笔划过肥,或笔道出不来。香港中文大学这件器物,虽然是一件真实的铜盘,但并不是西周的那个传世的《兮甲盘》。”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伪“兮甲盘”,盘上铭文的破绽是最好的证据。该盘铭文是依据《三代吉金文存》中兮甲盘真铭而伪作出来的。伪铭利用了腐蚀法,在伪作铭文中出现了不少破绽,例如:第四行的“甲”、第十行的“诸”字,由于腐蚀过度,笔画都未出来,已不成字。有的字显示出了缺笔,如第十三行的“无疆”。有的由于腐蚀字的笔画时,注强酸不均匀,造成笔画粗细不匀称,如第十行的“不”字,等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其中不乏喜欢收藏古铜器的人。史载元时姚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年无其他嗜好,惟得商周古铜器,则喜而忘寐,平时出入居处,随之左右,时时把玩,视古铜如珍物,放进取出,必亲自动手,从不让人代劳,惟恐玷污了它。官至三司史掾的鲜于枢,除朝廷公务外,闲暇即与古铜为伍,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重宝西周《兮甲盘》。这件器直至清末民初仍存,民国时被收藏家陈介棋收藏,此后已不知下落,却时有伪品出现。但因原《兮甲盘》有真实的拓本存世,所以,伪造者极难得逞。
五、藏书之家
陈介祺(1813-1884),清代金石学家。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潍城区)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加侍读学士。咸丰四年(1854)辞官归里,绝意仕途。一生惟以征文考献为事,收藏宏富,又精墨拓,最早收藏毛公鼎及一大批商周青铜器及秦汉古印名播天下。毛公鼎有文字七百余,推天下金器之冠,1948年运到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多件,道光三十年(1850)建成“万印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如宋本《金石录》10卷。与江苏学者潘祖荫并誉为“南潘北陈”。广搜博求,缉成宋、明以来山东名人书画真迹数十册,名《桑梓之遗》。著《桑梓之遗人物考略》、《桑梓之遗录文》、《石文杂录》、《传古别录》、《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玉印谱》、《簠斋藏镜全目》、《簠斋藏古册目》、《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簠斋金石文考释》等。
由此可以断定,珍藏在曲阜档案馆中的西周甲兮拓片是真品无疑,它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研究历史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