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无数人深刻体会到:美的事物需要多观察,多寻找。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则需要美术老师遵循美的规律,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设计 评价
初中美术在教材的设计上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四个单元,其中“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操作性强,老师们都会花较多时间去完成该单元,“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因操作繁琐、安全性、评价标准等因素,被老师选择的完成率就很低。在对初中学生“美术书本中你最喜爱的单元”抽样调查中,排名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喜爱美术课的原因排名靠前的分别是:轻松、提高造型能力、体验手工制作、了解美术知识、学会设计等。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于美术课的期望值停留在传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领域,以及非中考科目的意识认识中,“设计运用”等操作性单元并不具有吸引力,除了如材料配备等客观因素外,教师的专业性和课堂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设计类单元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单元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参考《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侧重造型能力的,有侧重综合素养、欣赏能力呈现的,也有侧重实践能力、审美趣味形成的等等。“设计运用”其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掌握、设计意识形成、实践能力呈现、多种媒材运用、情感意志表达等,其中实践能力呈现占60%,那么教师在设计运用单元中如何进行评价呢?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
一、学生自评
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的承受方,也是评判自己作品的第一人,他们从接受知识、探究知识、实践操作等知识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在完善作品,进行评价自己的能力、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接收知识能力强、设计能力强,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能找出不足并自行修改完成,这是学生自评的最高标准,既锻炼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又提高了审美感受能力,此为一类优等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他知道自己的设计有缺点,但自身设计技术不行并且已经尽力了,他们的自评标准也是较客观,这是二类中等生;还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漏洞,在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中没有主次,最后作业的完成没有质量,这类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丧失了正确的审美标准的过程,这是三类后进生。三类学生自评结果往往都能找出不足,但自评过程中的不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改进,那就是自评审美标准的降低。此种评价方式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接受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介入才能完成正确的自评。
二、生生互评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往往对一件事客观评价的处理和他所处的位置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让其离开利益圈去评价事件会来的公正客观很多,学生也亦是如此。我在上《手抄报》一课作品评价时,我请一位二类中等生来评价自己的作品,该生觉得挺好。我追问:“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具体优点?”该生能很快地参考评价标准说出构图方式、色彩运用、版块设计等具体优点,问其缺点,该生支支吾吾。我指出其他同学作品让其评价,他能飞快地找出优秀作品,并能准确评价。生生互评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作品最后的呈现上,所以学生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上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同龄人、同起点的学习来感受知识学习的差异性,并能更有效地提升同学间的艺术感知力和说服力。比如,当学生在作品呈现时,都能默认几件优秀作品,在其进行二次创作时,都会受优秀作品元素影响,能提高审美理解。
三、教师点评
新课改的浪潮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中也同样成立,老师在这里体现的功能是及时、有效地进行过程性引导和评价,同时,因为美术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的点评还是很“权威”的。那么教师评价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四、鼓励为主、寻找闪光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面前,美术课与其他语数外是同等地位的。2016年3月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课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同时也要综合各学科,指引学生提高审美修养,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能合作完成或者独立完成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对于有些没有美术知识和美术绘画基础的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以赏识教育为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评价。通过对多人的鼓励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与他人的区别。比如人教版八下《橡皮章的雕刻》,教师可以表扬A同学刻的线光滑、流畅,表扬B同学镂刻细节处理的方法到位,表扬C同学掌握了斜刻刀工法等等,在鼓励评价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查缺补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作品的质量。
五、及时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般都从课堂开始就已经形成,评价的内容包括德育类评价和美术专业类评价。专业类评价首先包括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评价,比如有没有和老师积极互动、问题的积极思考、完成作品的认真态度等。此类评价在课堂前期十分重要,老师的及时评价能为后期的設计制作打下基础。第二是知识探究评价,也是课堂中期的评价,需要学生合作或者独立设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苏教版《美丽的书》,教师让学生探究的是书的组成。有的小组很笼统,只回答封面、封底、内容。有的小组则比较细心,不仅有封面、封底、内容,还回答了书脊、扉页、环衬等。显然第二小组探究更准确,但老师的评价先要以鼓励为主,然后再表扬探究精神。第三是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设计制作灵感可能会一晃而过,也可能主意太多自己无从选择,此时,老师应该及时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但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在巡视时就应及时评价已经出现或完成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创新。
总之,设计运用不是单纯的技法课,它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掌握好评价标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开拓学生思维,设计制作出有创新的作品。
【关键词】 设计 评价
初中美术在教材的设计上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四个单元,其中“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操作性强,老师们都会花较多时间去完成该单元,“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因操作繁琐、安全性、评价标准等因素,被老师选择的完成率就很低。在对初中学生“美术书本中你最喜爱的单元”抽样调查中,排名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喜爱美术课的原因排名靠前的分别是:轻松、提高造型能力、体验手工制作、了解美术知识、学会设计等。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于美术课的期望值停留在传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领域,以及非中考科目的意识认识中,“设计运用”等操作性单元并不具有吸引力,除了如材料配备等客观因素外,教师的专业性和课堂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设计类单元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单元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参考《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侧重造型能力的,有侧重综合素养、欣赏能力呈现的,也有侧重实践能力、审美趣味形成的等等。“设计运用”其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掌握、设计意识形成、实践能力呈现、多种媒材运用、情感意志表达等,其中实践能力呈现占60%,那么教师在设计运用单元中如何进行评价呢?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
一、学生自评
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的承受方,也是评判自己作品的第一人,他们从接受知识、探究知识、实践操作等知识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在完善作品,进行评价自己的能力、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接收知识能力强、设计能力强,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能找出不足并自行修改完成,这是学生自评的最高标准,既锻炼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又提高了审美感受能力,此为一类优等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他知道自己的设计有缺点,但自身设计技术不行并且已经尽力了,他们的自评标准也是较客观,这是二类中等生;还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漏洞,在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中没有主次,最后作业的完成没有质量,这类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丧失了正确的审美标准的过程,这是三类后进生。三类学生自评结果往往都能找出不足,但自评过程中的不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改进,那就是自评审美标准的降低。此种评价方式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接受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介入才能完成正确的自评。
二、生生互评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往往对一件事客观评价的处理和他所处的位置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让其离开利益圈去评价事件会来的公正客观很多,学生也亦是如此。我在上《手抄报》一课作品评价时,我请一位二类中等生来评价自己的作品,该生觉得挺好。我追问:“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具体优点?”该生能很快地参考评价标准说出构图方式、色彩运用、版块设计等具体优点,问其缺点,该生支支吾吾。我指出其他同学作品让其评价,他能飞快地找出优秀作品,并能准确评价。生生互评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作品最后的呈现上,所以学生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上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同龄人、同起点的学习来感受知识学习的差异性,并能更有效地提升同学间的艺术感知力和说服力。比如,当学生在作品呈现时,都能默认几件优秀作品,在其进行二次创作时,都会受优秀作品元素影响,能提高审美理解。
三、教师点评
新课改的浪潮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中也同样成立,老师在这里体现的功能是及时、有效地进行过程性引导和评价,同时,因为美术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的点评还是很“权威”的。那么教师评价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四、鼓励为主、寻找闪光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面前,美术课与其他语数外是同等地位的。2016年3月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课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同时也要综合各学科,指引学生提高审美修养,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能合作完成或者独立完成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对于有些没有美术知识和美术绘画基础的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以赏识教育为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评价。通过对多人的鼓励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与他人的区别。比如人教版八下《橡皮章的雕刻》,教师可以表扬A同学刻的线光滑、流畅,表扬B同学镂刻细节处理的方法到位,表扬C同学掌握了斜刻刀工法等等,在鼓励评价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查缺补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作品的质量。
五、及时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般都从课堂开始就已经形成,评价的内容包括德育类评价和美术专业类评价。专业类评价首先包括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评价,比如有没有和老师积极互动、问题的积极思考、完成作品的认真态度等。此类评价在课堂前期十分重要,老师的及时评价能为后期的設计制作打下基础。第二是知识探究评价,也是课堂中期的评价,需要学生合作或者独立设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苏教版《美丽的书》,教师让学生探究的是书的组成。有的小组很笼统,只回答封面、封底、内容。有的小组则比较细心,不仅有封面、封底、内容,还回答了书脊、扉页、环衬等。显然第二小组探究更准确,但老师的评价先要以鼓励为主,然后再表扬探究精神。第三是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设计制作灵感可能会一晃而过,也可能主意太多自己无从选择,此时,老师应该及时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但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在巡视时就应及时评价已经出现或完成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创新。
总之,设计运用不是单纯的技法课,它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掌握好评价标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开拓学生思维,设计制作出有创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