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各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关键词】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 方式方法
1.说教材
本知识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各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研究自然带的形成的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细节,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①指导学生会会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其移动的规律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②运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理,教会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进行正确的理解;③通过图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同时注重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方面还要注重重难点的把握。重点内容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中心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难点主要是在30°纬度上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和图示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说学情学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动脑能力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不强,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采用情境学法比较实用。如:讲授北半球对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时,让学生打开地图第一页《世界地形分布》,在图上找到撒哈拉大沙漠,然后沿着本纬度带向东——本地的位置——长江中下一带,看它们的气候有何差异。由于同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撒哈拉成为大沙漠,而我们这片土地呈现绿树成荫。这样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的目的,并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3.说教法和教学思路
本节课时的教学主要应用以下方法:
(1)地图法:主要通过对课本上的八幅地图判断、分析来实现,因为本节内容的空间想象要求较强,而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情境引导启发教学法: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声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教学思路上主要通过假设来完成。第一步: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终年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得出单圈环流的结论;第二步: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第三步:假设地表均匀,得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第四步:由假设接近实际,地表不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导致北平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发生变化,打破了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不成带状分布,而成块状分布,进而引出季风环流的形成,最后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关键词】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 方式方法
1.说教材
本知识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各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研究自然带的形成的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细节,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①指导学生会会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其移动的规律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②运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理,教会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进行正确的理解;③通过图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同时注重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方面还要注重重难点的把握。重点内容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中心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难点主要是在30°纬度上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和图示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说学情学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动脑能力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不强,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采用情境学法比较实用。如:讲授北半球对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时,让学生打开地图第一页《世界地形分布》,在图上找到撒哈拉大沙漠,然后沿着本纬度带向东——本地的位置——长江中下一带,看它们的气候有何差异。由于同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撒哈拉成为大沙漠,而我们这片土地呈现绿树成荫。这样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的目的,并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3.说教法和教学思路
本节课时的教学主要应用以下方法:
(1)地图法:主要通过对课本上的八幅地图判断、分析来实现,因为本节内容的空间想象要求较强,而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情境引导启发教学法: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声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教学思路上主要通过假设来完成。第一步: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终年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得出单圈环流的结论;第二步: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第三步:假设地表均匀,得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第四步:由假设接近实际,地表不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导致北平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发生变化,打破了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不成带状分布,而成块状分布,进而引出季风环流的形成,最后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