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开颅术后的患者,总结护理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4例脑水肿进行性加重,18例预后良好,8例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的患者,提高了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体温;护理
亚低温冬眠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降低体温,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使其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同时也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会出现胃肠功能减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012年3月—12月我科应用在亚低温冬眠疗法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病例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0.4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6例,重度颅脑损伤14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体温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2方法:术后给予患者冬眠治疗,根据医嘱给予冬眠药物,如异丙嗪25mg+氯丙嗪25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一次,待患者御寒反应消失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可给予冰毯和冰帽进行物理降温。肛温控制在32—34℃,腋温控制在31—35℃较理想。依病人病情情况冬眠疗法3—7天。
2 护理
2.1环境要求:冬眠疗法的患者最好住单人病房,温湿度适宜,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净化空气,减少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专人看护,以减少感染发生率。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2正确应用冬眠低温疗法
2.2.1遵医嘱应用冬眠合剂,待患者进入昏睡状态,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或御寒反应消失后,再加用物理降温,体温控制程度与冬眠疗法是否有效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如体温过低应停止人工冬眠,给患者加盖被子等保温措施。
2.2.2亞低温冬眠疗法做好“三防“,(1)防止冻伤:易冻伤的部位为耳廓、枕部、会阴部,使用冰帽时,避免冰帽与皮肤直接接触,用毛巾垫衬,保护耳廓、枕部、颈部,防止冻伤;(2)防止褥疮:应用冰毯过程中,会有微小的水珠渗出,应及时更换床单,保证床单元干燥、平整,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受压部位可凃愈肤宁或凡士林油。防止发生压疮。(3)防止肺炎:长期卧床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护理不当会并发肺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给予吸痰,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每日4—6次。合理应用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
2.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及时做好记录;(1)瞳孔:在冬眠低温疗法下,健侧瞳孔会明显缩小,患侧也有时会缩小,观察瞳孔应两侧对比,并测量其大小,准确判断;(2)颅内压:颅内压增高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可定期测量颅内压,及时测量体温,查看冰毯运行情况,防止脑疝的发生;
(3)体温:监测体温是亚低温冬眠治疗的重要内容,要24小时持续肛温监测,并准确记录,肛温控制在32—34℃,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4)心率、血压: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对老年人进行重点监护,为患者翻身,叩背时要动作轻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4加强基础护理:(1)眼部护理:红霉素眼膏及滴眼液,也可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2)尿管护理:每周更换尿管,每日更换尿袋,使用防回流尿袋,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及会阴每日两次。(3)功能锻炼:定时给予按摩四肢,做肢体运动,循序渐进,双脚穿丁字矫正鞋,防止足下垂,避免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2.5饮食指导:亚低温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每日抽吸胃液,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鼻饲时,注意食物的温度,是胃肠道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6复温的护理:一般使用自然复温法,先停止物理降温,再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为患者保温,让体温自然回升,复温要缓慢,平稳进行。
3讨论
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应用的过程中,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控制体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降低病死率,对患者恢复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广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亚低温冬眠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华林 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启军 刘艳 重症颅脑损伤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体温;护理
亚低温冬眠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降低体温,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使其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同时也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会出现胃肠功能减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012年3月—12月我科应用在亚低温冬眠疗法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病例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0.4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6例,重度颅脑损伤14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体温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2方法:术后给予患者冬眠治疗,根据医嘱给予冬眠药物,如异丙嗪25mg+氯丙嗪25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一次,待患者御寒反应消失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可给予冰毯和冰帽进行物理降温。肛温控制在32—34℃,腋温控制在31—35℃较理想。依病人病情情况冬眠疗法3—7天。
2 护理
2.1环境要求:冬眠疗法的患者最好住单人病房,温湿度适宜,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净化空气,减少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专人看护,以减少感染发生率。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2正确应用冬眠低温疗法
2.2.1遵医嘱应用冬眠合剂,待患者进入昏睡状态,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或御寒反应消失后,再加用物理降温,体温控制程度与冬眠疗法是否有效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如体温过低应停止人工冬眠,给患者加盖被子等保温措施。
2.2.2亞低温冬眠疗法做好“三防“,(1)防止冻伤:易冻伤的部位为耳廓、枕部、会阴部,使用冰帽时,避免冰帽与皮肤直接接触,用毛巾垫衬,保护耳廓、枕部、颈部,防止冻伤;(2)防止褥疮:应用冰毯过程中,会有微小的水珠渗出,应及时更换床单,保证床单元干燥、平整,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受压部位可凃愈肤宁或凡士林油。防止发生压疮。(3)防止肺炎:长期卧床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护理不当会并发肺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给予吸痰,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每日4—6次。合理应用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
2.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及时做好记录;(1)瞳孔:在冬眠低温疗法下,健侧瞳孔会明显缩小,患侧也有时会缩小,观察瞳孔应两侧对比,并测量其大小,准确判断;(2)颅内压:颅内压增高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可定期测量颅内压,及时测量体温,查看冰毯运行情况,防止脑疝的发生;
(3)体温:监测体温是亚低温冬眠治疗的重要内容,要24小时持续肛温监测,并准确记录,肛温控制在32—34℃,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4)心率、血压: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对老年人进行重点监护,为患者翻身,叩背时要动作轻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4加强基础护理:(1)眼部护理:红霉素眼膏及滴眼液,也可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2)尿管护理:每周更换尿管,每日更换尿袋,使用防回流尿袋,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及会阴每日两次。(3)功能锻炼:定时给予按摩四肢,做肢体运动,循序渐进,双脚穿丁字矫正鞋,防止足下垂,避免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2.5饮食指导:亚低温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每日抽吸胃液,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鼻饲时,注意食物的温度,是胃肠道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6复温的护理:一般使用自然复温法,先停止物理降温,再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为患者保温,让体温自然回升,复温要缓慢,平稳进行。
3讨论
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应用的过程中,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控制体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降低病死率,对患者恢复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广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亚低温冬眠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华林 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启军 刘艳 重症颅脑损伤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