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而在我国的实际的基础教育工作中,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可以这样说,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先有创新型的教师,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积极地将其运用于教学中,甚至独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政治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精通业务知识。一个专业知识肤浅、基础知识贫乏、观念陈旧、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不可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不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改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已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然而在新课程下,有些老师固步自封,还是按传统模式,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都在唱“独脚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也有些老师和同学觉得松了一口气,甚至错误认为政治课从此就可以“不听,不背,不上”,到考试时只要“看一看、查一查、抄一抄”就OK了。事实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行不通,是不符和新课程精神的,更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基于以上的新课程教学过程,那就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改革政治课课堂教学
变教师的灌输为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分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按设疑——质疑——析疑的思维步骤,引导学生去思考,探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个过程会有争论,要容许不同意见,因为统一观点和结论只会约束学生的散发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我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①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②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⑤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学生通过层层回答,很快地理解了商品的含义,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这样既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这种旧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无师自通,而达到“不教”的目的。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很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先预习,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寻找观点,提出问题,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我故意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学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联通:541900广西阳朔县阳朔中学)
一、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先有创新型的教师,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积极地将其运用于教学中,甚至独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政治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精通业务知识。一个专业知识肤浅、基础知识贫乏、观念陈旧、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不可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不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改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已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然而在新课程下,有些老师固步自封,还是按传统模式,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都在唱“独脚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也有些老师和同学觉得松了一口气,甚至错误认为政治课从此就可以“不听,不背,不上”,到考试时只要“看一看、查一查、抄一抄”就OK了。事实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行不通,是不符和新课程精神的,更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基于以上的新课程教学过程,那就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改革政治课课堂教学
变教师的灌输为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分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按设疑——质疑——析疑的思维步骤,引导学生去思考,探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个过程会有争论,要容许不同意见,因为统一观点和结论只会约束学生的散发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我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①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②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⑤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学生通过层层回答,很快地理解了商品的含义,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这样既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这种旧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无师自通,而达到“不教”的目的。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很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先预习,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寻找观点,提出问题,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我故意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学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联通:541900广西阳朔县阳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