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数感 提升学习效率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有利于改善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方式、结构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拓展学生的逻辑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数学教材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同时又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适当地融入现实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这个房间太小了,这个屋子只有10平方米”“这辆车坐8个人足够了”等。这种数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的形式就是一种数感。当然培养学生数感时,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和思维态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培养。
  二、组织合作交流,积累数感
  教与学是充分交流合作的过程,交流合作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同时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扩展想象思维、拓宽知识视野,从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让学生在增强数感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方面的素养,进而真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十位数减9”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图片:篮子里有14个梨,小朋友们拿走了9个,还剩下几个?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经过学生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说:“先将14分成10和4,然后再用10减9,得出1,最后再将4和1相加。”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因为9加上5等于14,所以,14减9等于5。”在这样的探讨、交流中,学生会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强化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其实就是对抽象数学的形象化过程,是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过程。动手操作实践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學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空间,强化学生数感。
  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模块时,教材先安排学生了解周长的定义,然后列举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最后进一步推理,举例计算物体的周长。但如果只是抽象地计算周长,学生肯定觉得比较枯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妨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钉子板学具,用毛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规则图形,并分别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测量出用来围图形所用毛线的长度,两者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当然,开展类似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样能使数学问题变得直观,降低解题难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还明显提高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了数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数感,强化数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三铺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从字词到篇章,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失去兴趣;而自课改后,语文课堂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结果除了“热闹”,什么也没有。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追求简约高效。本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简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精准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内涵  精准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学会站
期刊
语文课堂活动是快速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的活动设计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得出结论: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针对不同课型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情境表演,激活体验  语文课堂中的情境表演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形式之一。在情境表演中,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虽然,数学知识有点枯燥,但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变得有趣,变得贴近学生实际,况且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应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内在兴趣,在推促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丰盈起来。  一、借助故事激趣,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借助故事激发趣味,将故事情节融入数学知识之中,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崇尚个性化的理解,关注学生经历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和理解。  一、读出“啥滋味”,在品评文本中体验语言  多媒体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
期刊
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减少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的困難,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对事物的探索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逐渐引导学生去思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
期刊
何谓生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效能达成。它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多关注生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他们的情感、兴趣,乃至动机、潜能等。它能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到一种生命的流淌,一种灵感的闪光,一种思想的碰撞。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课堂虽有生态之名,却无生态之实。  一、注重个性解读,奠定生态基础  对于文本解读来说,虽不要求标新立异,但也要注重个性解读,不能千篇一律,缺乏个人思想,直接照搬
期刊
“微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利用更加精短的语言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微写作”可结合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内心的感受,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能够以文本教材为依据,探索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微分享”,让学生爱上写作  “微写作
期刊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极为常见的情况,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解题思维、解题办法或者对问题的切入点不同,解题的过程、难易程度甚至结果也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解题技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对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巧用题目类型,提高解题的效率  目前数学练习的题目大致有如下几类: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及应用题。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有的题目需要逐步
期刊
数学领域有很多符号,如运算符号、结合符号、排列符号以及关系符号等等。其中小学数学涉及的符号相对基础,主要以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为主,这些数学符号将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致力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促使他们能清晰认识与理解数、数量关系以及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符号来表达这些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
期刊
写作,就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对象,按照一定的语言逻辑,使用一定的语法技巧,通过恰当字词予以构造,最终创作出符合主题要求的文字语言。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写作教学要求虽然不算很高,但是不少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存在写作问题的背后,是教学活动的不足。语文教师要理解其中的内在关联,对学生的问题科学分析,采用积极合理的策略改善作文教学。  一、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问题  1.缺乏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