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学校教学任务主要是以教授技术操作为主,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促进学生加强技术实践,提升技术能力。通过"课岗融合"教学教学方式的应用大大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农艺;课岗融合;改革
1.前言
在“课岗融合”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明确当前农业技术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将岗位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适当地渗透至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职业技术的要求,并在之后的岗位实训中善于利用课业知识点。
2.“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
“课岗融合”的特色鲜明,一是教师具有多样职能,既是课程任教教师,又是身处一线工作的农艺技术人员,不仅懂得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知识,也熟练掌握工作中的相关技能,具有工作经验。如此,教师才能够把课程中大量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相结合,采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将岗位上的技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验职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开始获取相关经验。二是学生具有双面身份,“课岗融合”教学模式以后,学生既是在校就读的学生,也是需要接受农艺技术培训的实习工人,在进行规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要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实习,熟悉实际的农业技术操作,积累相关农业技术的经验,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加以思考,并结合课业教学知识加以解决。此外,在“课岗融合”教学期间,学生要拓宽视野,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走向,强调技术行业的真实岗位要求。
3.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校企合作程度较低
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实现高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作环境和充分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在当前专业技术转化较快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课程设置滞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致使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后,很难与企业生产形成良好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影响了校企合作成效。此外,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办学场地和后勤设备不足,不能适应较大规模的企业,因而大部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发展机制,校企联合机制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
3.2人才素质偏低
职业院校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佳,也有学生较为自卑,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且在培养过程中,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合作企业发展环境影响,部分学生难以学习核心技术,再加上一些职业院校不重视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进一步导致学校的综合办学效果较差,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3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滞后,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也不能紧随时代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只有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才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4.“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4.1编写“课岗融合”专业教材
根据现代社会农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将教材内容编写分为农田管理、技术研究、技术应用、种植技术推广、提升农作物质量、加工制作农产品、物流运输、产品营销等方面,并对应地展开相关岗位的信息。现代农艺技能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即生产、加工、营销。教师应当调动社会力量,深入分析每一个环节岗位的需求,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积极与农艺专家探讨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技能提升方案,结合当下社会的政策资源,关注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制定创新的专业教材。
4.2提高教师团队质量
“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势必要求教师兼具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在开展两方面教学时都能拿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且能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中职院校打造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团队的总体职业素质,明确让农艺技术专业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技术能力渗透至日常教学内容,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中职院校应当对这部分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养活动,带教师前去相关领域的专家座谈会上进行学习和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方式。
4.3建立“课岗融合”教学基地
开启“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涉及的教学内容庞大,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要不就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要不就进入社会开始职业实践,现代化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同时进行岗位职业的培训和训练。因此,中职院校建立“课岗融合”教学基地十分必要。教学基地中应当具备满足学生需求的相应硬件条件,包括训练设备、基础设施、仿真四季农业模式等。依据教学任务中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可以建设温室大棚、作物示范农田等,让学生熟悉其工作内容和要点,同时,教学基地还能够开展相关行业领域的项目活动,由学生自由组队、寻找指导教师,利用基地资源开始项目研究,让教学基地真正物尽其用,把校园内职业技能训练作为迈入社会的前提准备。
4.4“课岗融合”注意时间性
即便如今技术发展,许多从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都在当下社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例如农业中的反季蔬果,让人们在各个季节都能吃到想要的水果。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现代农艺专业仍然具有时间性的局限,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播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植物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容易影响技术人员的职业发挥。在农艺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作物的播种、收获时間,教学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传统农时标准下完成相关农业知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符合农业实际。
4.5创新“课岗融合”考核评价方式
由于“课岗融合”既有在校的教学理论部分,又有职业岗位上的技术实践。因此,在学生的综合考评上,应当结合两部分内容,对学生做出全面且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考核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分析,总结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5.结束语
总之,中职院校应当全面分析当前社会职业现状,采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岗融合”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晓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9,(39):63
关键词:中职农艺;课岗融合;改革
1.前言
在“课岗融合”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明确当前农业技术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将岗位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适当地渗透至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职业技术的要求,并在之后的岗位实训中善于利用课业知识点。
2.“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
“课岗融合”的特色鲜明,一是教师具有多样职能,既是课程任教教师,又是身处一线工作的农艺技术人员,不仅懂得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知识,也熟练掌握工作中的相关技能,具有工作经验。如此,教师才能够把课程中大量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相结合,采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将岗位上的技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验职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开始获取相关经验。二是学生具有双面身份,“课岗融合”教学模式以后,学生既是在校就读的学生,也是需要接受农艺技术培训的实习工人,在进行规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要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实习,熟悉实际的农业技术操作,积累相关农业技术的经验,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加以思考,并结合课业教学知识加以解决。此外,在“课岗融合”教学期间,学生要拓宽视野,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走向,强调技术行业的真实岗位要求。
3.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校企合作程度较低
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实现高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作环境和充分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在当前专业技术转化较快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课程设置滞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致使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后,很难与企业生产形成良好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影响了校企合作成效。此外,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办学场地和后勤设备不足,不能适应较大规模的企业,因而大部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发展机制,校企联合机制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
3.2人才素质偏低
职业院校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佳,也有学生较为自卑,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且在培养过程中,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合作企业发展环境影响,部分学生难以学习核心技术,再加上一些职业院校不重视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进一步导致学校的综合办学效果较差,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3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滞后,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也不能紧随时代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只有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才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4.“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4.1编写“课岗融合”专业教材
根据现代社会农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将教材内容编写分为农田管理、技术研究、技术应用、种植技术推广、提升农作物质量、加工制作农产品、物流运输、产品营销等方面,并对应地展开相关岗位的信息。现代农艺技能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即生产、加工、营销。教师应当调动社会力量,深入分析每一个环节岗位的需求,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积极与农艺专家探讨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技能提升方案,结合当下社会的政策资源,关注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制定创新的专业教材。
4.2提高教师团队质量
“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势必要求教师兼具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在开展两方面教学时都能拿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且能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中职院校打造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团队的总体职业素质,明确让农艺技术专业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技术能力渗透至日常教学内容,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中职院校应当对这部分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养活动,带教师前去相关领域的专家座谈会上进行学习和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方式。
4.3建立“课岗融合”教学基地
开启“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涉及的教学内容庞大,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要不就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要不就进入社会开始职业实践,现代化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同时进行岗位职业的培训和训练。因此,中职院校建立“课岗融合”教学基地十分必要。教学基地中应当具备满足学生需求的相应硬件条件,包括训练设备、基础设施、仿真四季农业模式等。依据教学任务中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可以建设温室大棚、作物示范农田等,让学生熟悉其工作内容和要点,同时,教学基地还能够开展相关行业领域的项目活动,由学生自由组队、寻找指导教师,利用基地资源开始项目研究,让教学基地真正物尽其用,把校园内职业技能训练作为迈入社会的前提准备。
4.4“课岗融合”注意时间性
即便如今技术发展,许多从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都在当下社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例如农业中的反季蔬果,让人们在各个季节都能吃到想要的水果。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现代农艺专业仍然具有时间性的局限,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播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植物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容易影响技术人员的职业发挥。在农艺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作物的播种、收获时間,教学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传统农时标准下完成相关农业知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符合农业实际。
4.5创新“课岗融合”考核评价方式
由于“课岗融合”既有在校的教学理论部分,又有职业岗位上的技术实践。因此,在学生的综合考评上,应当结合两部分内容,对学生做出全面且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考核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分析,总结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5.结束语
总之,中职院校应当全面分析当前社会职业现状,采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岗融合”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晓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9,(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