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远大理想,奋进中国梦;立足中国,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培育创新思维和担当精神四重维度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在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重要论断,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爱国主义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阵地,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并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责任。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坚持并拥护党的领导本来就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何所谓爱国?基于地缘的热爱祖国的道路、制度、文化和人民并上升到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的一种情感和意识形态,其本质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从爱国主义的多维视角来看,拥护党的领导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政治规范。另一方面,拥护党的领导就是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以及带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历程无一不论证这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结论,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国人民緊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最新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把握国际新变化和国内实践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于教育主体而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方向、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于被教育者而言,只有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掌握时代新理念新思想,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这一观点融入广大青年的脑海中,爱党就是爱国,爱国就必须爱党,爱党、爱社会主义与爱国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党的历史和民族的历史结合起来,把党的现实与未来同民族的现实与未来相结合起来,用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巩固、壮大广大青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
  二、树立远大理想,奋进中国梦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关心祖国、心系人民,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行动的先导,于个人而言,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在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并不断克服困难向前进,创造自己的价值;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才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第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培养人的辩证思维,提高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辨别能力,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人的自我觉悟能力,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袭,是社会个体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源远流长。共产主义仍然是当前人类能够想象的最美好社会状态,仍然是人类追求实现的最崇高理想。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进中国梦。个人价值只有在社会贡献中得以体现,个人理想只有融入社会共同理想才能发光,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来树立个人理想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也是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主题,也是全体国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知识,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其领悟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历史的必然,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要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是大我与小我的统一,是每个中国人的追求与奋斗目标;培育青年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必须心中了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和拼搏,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立足中国,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哲学思维中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思维的具体体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家国天下”“天下大同”,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共同体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共同体就是指人群共同体,人群共同体就包含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以至人类,中国讲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认为人们应该组成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的集体组织。因此,中国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高度的理论自觉,也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新目标表述,是中国追求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目标。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正日益紧密,在全球化时代下弘扬爱国主义就不能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需要一种大的格局,新时代爱国主义是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即既坚持立足民族又面相世界。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就是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强化青年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解释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的繁荣强盛,要实现祖国富强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对外开放既是顺应全球化的基本战略,又是实现民族强盛的基本经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保障和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必须举措,其利益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双赢,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换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为了实现祖国繁荣强盛。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并不冲突。全球化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间的对立与冲突,但并不意味着爱国主义已经过时,在国家这个概念消失之前,爱国主义永远是支撑和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旧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培育创新思维和担当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品质。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变革思想的土壤而孕育发展起来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中華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变革与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永不过时。从国际大环境而言,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中美之间的亲密关系破裂,美国对中国的定义由合作伙伴转变成竞争对手,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全面遏制中国崛起与发展,从多个领域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与技术封锁,同时,由于全球新型肺炎疫情蔓延与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下滑与疲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更多的国际阻拦与困难,我们更需要以创新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呼唤创新精神与思维,培育创新精神与思维,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内化立足实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面对困难时不逃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多去有意识的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另一方面,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建立在科学文化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培养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要求其学习成绩的同时鼓励他们在具体实践中扩大自己的见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什么是担当精神?担当精神就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品质与精神。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培育并强化青年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培育、强化青年的担当精神,一方面树立忧患意识,明确青年的时代责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取得现在的成就之艰辛、之不易;照看现实,我们不能忽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能忽视民族分裂势力依旧存在,不能忽视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放松对我国的打压;展望未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许多领域落后于人、受制于人,需要我们奋力赶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青年的时代责任。另一方面,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小到承担生活、学习事务的责任,大到社会责任的承担,引导青年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3]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0(01).
  作者简介:王世豪(1995—)男,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等各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如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赫尔巴特关于教师观进行分析研究,汲取赫尔巴特教育哲学的思想精华,得到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启示,提出坚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发挥兴趣对完整学习的内化作用等应用策略,旨在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赫尔巴特;核心素养;学生;教师  
期刊
摘要:对比社会实际需求和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期望,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新思路。这些改革新思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如果能很好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将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催眠术;心
期刊
摘要:“诊断”一词最初被用于医学领域,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诊”一个是“断”,“诊断”一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称之为“课堂教学诊断”也被称之为“教学现场分析”。目前对于教学诊断的相关概念,还并不明确。微观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就是以诊断的方式对教学方式与过程进行评价,教育诊断评价在教育领域中不断深化改革,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兴内容。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的内容大多是集中在教学效果方面,对课堂教学质量方面
期刊
摘要: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上发挥作用,还能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上发挥优势。尤其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显出“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模式;高校英语教学;应用探究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普
期刊
摘要:为更好了解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做好新生入学及后期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大学生适应性量表》随机抽样了我校35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生活方面适应性得分较高于男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生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气候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完整家庭在大学认可度方面得分高于其他家庭类型;父母较高的学历背景会引导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建议与对策
期刊
摘要:所谓的师生互动一般而言是说在某节教授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在相互平等的关系上为了高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而所产生的具有交互性效用的言行举止[1]。建立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离不开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本研究选取“一师一优课”活动的高中地理部级优课“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课堂结构、老师教学风格和倾向以及老师提问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并且
期刊
摘要: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日益紧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从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重点探讨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未来进一步深化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各省市高校陆续确定了高校学生返校时间,各高校积极准备学生返校后的学习生活及应急方案。本文从心理育人环境、育人对象及育人者自身三个方面出发,就学生返校后心理育人工作可能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探索,并针对挑战提出突破的意见与建议,为各高校复学后心理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高校复学;心理育人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次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这
期刊
摘要:支教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公益最普遍的一种形式,逐渐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意愿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大学生群体,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就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其后期职业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支教活动会促使大学生后期职业选择意愿偏向于公益方面,同时研究发现能够体现大学生自身价值,使其获得精神满足的活动对大学生影响更大,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此类活动。因此各大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类似
期刊
摘要:就目前的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一直存在着不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单词,句子学习,想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那么文化的疏导是很重要的。英语文化和汉字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只有搞懂文化的差异后,才能真正的提升翻譯的能力。本文将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与文化疏导的方法,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疏导二者之间是相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