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人称代词在自然语言中的重要性,语言学界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向来十分重视,人称代词成为各语言学流派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原生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原生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英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和汉语具有不同的衔接方式,以实现行文的流畅与连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英汉语句法及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差异,适当增加人称代词的使用,从而使英语习作更加连贯和流畅;其次,翻译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该对英汉人称代词的异同有充分认识。本文通过对英汉语篇中人称代词翻译的研究,指出了翻译汉语呈现出既不同于原生英语又不同于原生汉语的某种中间性。英语人称代词翻译成汉语时的转换类型分为三类:对应(correspondence)省略(omission)和替代(substitution),其中最主要的翻译方式是对应,其次为省略,使用名词和名词短语替代英语人称代词的方式最为少见。对于翻译者和翻译学习者来说,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可以多采用对应的翻译方式,但也应该注意避免连用人称代词的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翻译方式,不宜多采用对应的方式;其次,翻译者应更加注意增加省略和替代这两种翻译方式的使用,因为这样做会使翻译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更接近原生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
【关键词】人称代词 对比研究 翻译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语篇的不同表达方式。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鉴于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重要性,语言学界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向来十分重视。
人称代词是最早产生的语篇词汇,也是所有自然语言语篇共有的部分。人称代词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早期人类为认知世界,需要指称身边的万物。所有语言中的人称代词都包含三个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和两个数(单数、复
数)。所有的语言都有亲属词、一般名词、专有名词和人称代词。“我、你、他”清楚地区分了人称代词隐含的思想,即“我”指的是说话者,“你”指的是听话者,而“他”则指的是说话者和听话者谈论的对象。人称代词是语言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语言成分,有着其它语言成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和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同,因此对比英汉人称代词也是语言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倾向于较多使用语法功能词/虚词;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重视上下文意义上的连贯,倾向于较少使用语法功能词/虚词。因而,英语倾向于较多使用人称代词;而汉语倾向于较少使用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指称说话人本身,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共同的。第一人称如用复数代词表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两个用法:用于包括谈话对方或用于不包括谈话对方。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用于借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具有明显的社交指示功能。1)我们明天去爬青城山,你(们)去不去?(“我/咱们”不包括谈话对方或听话人)2)我/咱们一起出去吧。(“我/咱们”包括谈话对方或听话人)。在汉语言中,日常用语可以将“我们”以“咱们”替换使用,称为共称现象,这样的使用并不影响谈话者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英语第一人称指示语 we 只有一种形式,不能将“我们” “咱们”的语用意义直接表达出来,但可间接地在 let us和它的缩略语 let’s之间的差别上反映出来。Let us 可能包括听话人,也可能不包括。但 Let’s总是包括听话人在内。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表达。汉语一般只认为“您”是“你”的敬称。在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话中,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都可以用来借指“你”或“你们”。例子:老师:“我们( = 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指示信息,常给听话人一种亲切感,故在正式场合多出自长辈、领导之口。英语中的第二人称指示语也有类似的用法,但主要表现在口语中。— —Lily and I had diner together today. We went to restaurant.— —What did you have?— — —We had steak and salad.当谈话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谈,如跟熟人打电话在作自我介绍时往往不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而改发第三人称指示信息。书面语中常用第三人称指示语 one 来代替you。第三人称指示,既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因此,在言语活动中,它一般不是谈话的参加者。但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在特定的场合中也会用来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人称代词作为虚词的一类,使用频率的显著增加,也表明了翻译汉语小说有趋同于原生英语行合的态势。英语和汉语,其人称指示语的选择运用都较为复杂,所传达的指示信息因社交场合、谈话双方关系等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对英汉语言人称代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语言工作者更准确、全面的把握和运用人称代词,了解其不同的社交功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误用或滥用而令人产生误解,更好地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
在语篇中,常用的翻译策略方式有对应、省略和替代。第一,英语人称代词最主要的汉译转换方式为对应(correspondence)。这种翻译方式几乎在所有的英语人称代词的汉译中都出现了,而且是三种翻译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对应这种翻译方式也不同。人称代词主格的大部分使用对应这种翻译方式;人称代词宾格和人称代词属格使用这种翻译方式比较相似。第二,省略(omission)。这种转换方式。英语人称代词汉译过程中省略的情况。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省略这种翻译方式也不同。第三,替代(substitution)这种转换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与源语文本特征相关的现只倾向于移植到目标语文本里。英语人称代词的频繁使用是源语文本的特征之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被直接翻译成汉语对应的人称代词。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替代这种翻译方式也存在差异。英语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和属格形式在汉译的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式有差异。例子; “they’ll shoot me I don’t care they’ll shoot me in the back of the neck. I don’t care down with big brother. They always shoot you in the back of the neck. I don’t care down with big brother.”“他们会枪毙了我。我不在乎他们会从后脑勺枪毙我,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他们总从后脑勺枪毙人,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这个例子中,英语原文有9个人称代词,其中8个直译为汉语人称代词,一个用替代的方式把you译为“人”,处理的比较合理。但这句译文中的翻译腔比较严重,需要修改。译文如能改成“他们会枪毙了我。我不在乎后脑勺中枪,也不在乎打倒老大哥。他们总从后脑勺枪毙人,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看起来更为流畅。英语人称代词的汉译应该更多采用省略的翻译方式。翻译汉语由于受到源语的影响,多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人称代词数量比原生汉语增多,而且形式上也多采用英汉共有的人称代词来进行对应翻译。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0-2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9-32.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43-46.
[4]Halliday,M.A.K;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1976.
[5]Ouirk,R,S Greenbaum,G Leec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3.
[6]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邢福义.说“您们”[J].方言,1996(02):100-106.
[8]田海龙.英汉语“we/我们”的人际功能与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17-20.
【关键词】人称代词 对比研究 翻译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语篇的不同表达方式。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鉴于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重要性,语言学界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向来十分重视。
人称代词是最早产生的语篇词汇,也是所有自然语言语篇共有的部分。人称代词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早期人类为认知世界,需要指称身边的万物。所有语言中的人称代词都包含三个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和两个数(单数、复
数)。所有的语言都有亲属词、一般名词、专有名词和人称代词。“我、你、他”清楚地区分了人称代词隐含的思想,即“我”指的是说话者,“你”指的是听话者,而“他”则指的是说话者和听话者谈论的对象。人称代词是语言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语言成分,有着其它语言成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和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同,因此对比英汉人称代词也是语言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倾向于较多使用语法功能词/虚词;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重视上下文意义上的连贯,倾向于较少使用语法功能词/虚词。因而,英语倾向于较多使用人称代词;而汉语倾向于较少使用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指称说话人本身,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共同的。第一人称如用复数代词表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两个用法:用于包括谈话对方或用于不包括谈话对方。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用于借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具有明显的社交指示功能。1)我们明天去爬青城山,你(们)去不去?(“我/咱们”不包括谈话对方或听话人)2)我/咱们一起出去吧。(“我/咱们”包括谈话对方或听话人)。在汉语言中,日常用语可以将“我们”以“咱们”替换使用,称为共称现象,这样的使用并不影响谈话者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英语第一人称指示语 we 只有一种形式,不能将“我们” “咱们”的语用意义直接表达出来,但可间接地在 let us和它的缩略语 let’s之间的差别上反映出来。Let us 可能包括听话人,也可能不包括。但 Let’s总是包括听话人在内。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表达。汉语一般只认为“您”是“你”的敬称。在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话中,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都可以用来借指“你”或“你们”。例子:老师:“我们( = 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指示信息,常给听话人一种亲切感,故在正式场合多出自长辈、领导之口。英语中的第二人称指示语也有类似的用法,但主要表现在口语中。— —Lily and I had diner together today. We went to restaurant.— —What did you have?— — —We had steak and salad.当谈话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谈,如跟熟人打电话在作自我介绍时往往不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而改发第三人称指示信息。书面语中常用第三人称指示语 one 来代替you。第三人称指示,既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因此,在言语活动中,它一般不是谈话的参加者。但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在特定的场合中也会用来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人称代词作为虚词的一类,使用频率的显著增加,也表明了翻译汉语小说有趋同于原生英语行合的态势。英语和汉语,其人称指示语的选择运用都较为复杂,所传达的指示信息因社交场合、谈话双方关系等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对英汉语言人称代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语言工作者更准确、全面的把握和运用人称代词,了解其不同的社交功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误用或滥用而令人产生误解,更好地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
在语篇中,常用的翻译策略方式有对应、省略和替代。第一,英语人称代词最主要的汉译转换方式为对应(correspondence)。这种翻译方式几乎在所有的英语人称代词的汉译中都出现了,而且是三种翻译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对应这种翻译方式也不同。人称代词主格的大部分使用对应这种翻译方式;人称代词宾格和人称代词属格使用这种翻译方式比较相似。第二,省略(omission)。这种转换方式。英语人称代词汉译过程中省略的情况。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省略这种翻译方式也不同。第三,替代(substitution)这种转换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与源语文本特征相关的现只倾向于移植到目标语文本里。英语人称代词的频繁使用是源语文本的特征之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被直接翻译成汉语对应的人称代词。不同格的英语人称代词使用替代这种翻译方式也存在差异。英语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和属格形式在汉译的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式有差异。例子; “they’ll shoot me I don’t care they’ll shoot me in the back of the neck. I don’t care down with big brother. They always shoot you in the back of the neck. I don’t care down with big brother.”“他们会枪毙了我。我不在乎他们会从后脑勺枪毙我,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他们总从后脑勺枪毙人,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这个例子中,英语原文有9个人称代词,其中8个直译为汉语人称代词,一个用替代的方式把you译为“人”,处理的比较合理。但这句译文中的翻译腔比较严重,需要修改。译文如能改成“他们会枪毙了我。我不在乎后脑勺中枪,也不在乎打倒老大哥。他们总从后脑勺枪毙人,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看起来更为流畅。英语人称代词的汉译应该更多采用省略的翻译方式。翻译汉语由于受到源语的影响,多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人称代词数量比原生汉语增多,而且形式上也多采用英汉共有的人称代词来进行对应翻译。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0-2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9-32.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43-46.
[4]Halliday,M.A.K;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1976.
[5]Ouirk,R,S Greenbaum,G Leec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3.
[6]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邢福义.说“您们”[J].方言,1996(02):100-106.
[8]田海龙.英汉语“we/我们”的人际功能与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