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人尽皆知,即《三字经》片段摘录,简短而意味深长,古诗词诗文看似句读简洁却意义深远,这也是全世界人民慨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的原因。《三字经》是《语文课程标准》里要求小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让小学生从小接触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小学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并不高,会读能写能张口背出来就基本达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了,虽然看似再简洁不过了,却也有其问题所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诗人灿若星汉,浩如星海,是我国这个诗歌文化国度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同样重视诗歌教育,重视基础教学。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是我国古诗词的主要几种表现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早已出土第一部由屈原作品集合而成的诗歌总集《诗经》,沿袭其经典至今人们还能吟诵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词文化重要的意义所在。读诗词是学生吸取精神文化营养的过程,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感情沉淀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古诗词的学习,是认识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小学生最佳的启蒙教材。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学习方法的融合。学习古诗词即是在研习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力,提高他们的爱国情趣、爱国情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
有学者在任教过程中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小学生,调查内容是让其默写一年级至今的十首古诗,本次抽查要求六年级学生默写一、二年级古诗文各一首,三四五六年级古诗各两首,五年级学生默写一、二年级古诗各一首,三年级古诗两首,四五年级古诗各三首。六年级学生默写情况结果48人80%正确率,五年级49人60%正确率,这个差距有点大。究其原因,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前的复习,所以正确率较高,五年级学生对刚刚学过的古诗词默写情况相比较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则正确率相对没有那么高,所以正确率相差20%。
调查还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的记忆已经出现误区,容易把“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成“碧玉装成一树高”,“树阴照水爱晴柔”写成“树阴照水爱情柔”,这就是机械性记忆导致的结果,理解其意义而形成的记忆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古诗词讲究对仗,讲究诗意、诗韵,讲究其诗词、句,在于字字斟酌,包括很多写词可以谱曲演唱,讲究对仗工整和律动所在,读起来有节奏感、有其韵律所在。现在的语文课程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教版)》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平均语文课程安排都在五节左右,诗词学习的概率基本一周只有一节或者没有,传统教学诗词课堂是一节课一首诗,而且也同样是师授的形式,一学期下来基本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1.以读为本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课堂上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学生百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香炉”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又值得学生细细分析。“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本义是“产生”,而在诗句中又有“升起”的意思,是什么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香炉峰云雾缭绕,从而感受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生把诗中的“绿”字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形象的写出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引导学生想象瀑布飞泻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4.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古诗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读出感情,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5.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因为古文不是一下就能看懂的,需要翻译,结合注释理解,所以学生一贯认为学古文很累,很乏味,对古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古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可使学生不再将古文视为沉重的负担,是他们从单调的古文串讲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勤奋学习的习惯。如《村居》的教学,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观看在多媒体上制作的课件记述春天的景色。因为有了兴趣当老师,所以许多学生课后也会找来《史记》、《说文解字》等古代著作来读,不得不说,是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功在课上,效在课下”新的良性循环。
一部《红楼梦》道尽世间儿女情长,一曲《枉凝眉》撂倒了多少鴛鸯美梦,中华文化的古诗词美韵之所以说不清,只在无言中寥寥细数,如春风,似杨柳,又比刀剑,这足以说明古诗词的美,美不胜收。古诗文是古老中华文明的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学艺术的高度结晶。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多需要结合课外学习,从基础教育打下一个深厚的底子。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诗人灿若星汉,浩如星海,是我国这个诗歌文化国度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同样重视诗歌教育,重视基础教学。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是我国古诗词的主要几种表现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早已出土第一部由屈原作品集合而成的诗歌总集《诗经》,沿袭其经典至今人们还能吟诵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词文化重要的意义所在。读诗词是学生吸取精神文化营养的过程,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感情沉淀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古诗词的学习,是认识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小学生最佳的启蒙教材。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学习方法的融合。学习古诗词即是在研习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力,提高他们的爱国情趣、爱国情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
有学者在任教过程中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小学生,调查内容是让其默写一年级至今的十首古诗,本次抽查要求六年级学生默写一、二年级古诗文各一首,三四五六年级古诗各两首,五年级学生默写一、二年级古诗各一首,三年级古诗两首,四五年级古诗各三首。六年级学生默写情况结果48人80%正确率,五年级49人60%正确率,这个差距有点大。究其原因,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前的复习,所以正确率较高,五年级学生对刚刚学过的古诗词默写情况相比较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则正确率相对没有那么高,所以正确率相差20%。
调查还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的记忆已经出现误区,容易把“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成“碧玉装成一树高”,“树阴照水爱晴柔”写成“树阴照水爱情柔”,这就是机械性记忆导致的结果,理解其意义而形成的记忆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古诗词讲究对仗,讲究诗意、诗韵,讲究其诗词、句,在于字字斟酌,包括很多写词可以谱曲演唱,讲究对仗工整和律动所在,读起来有节奏感、有其韵律所在。现在的语文课程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教版)》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平均语文课程安排都在五节左右,诗词学习的概率基本一周只有一节或者没有,传统教学诗词课堂是一节课一首诗,而且也同样是师授的形式,一学期下来基本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1.以读为本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课堂上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学生百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香炉”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又值得学生细细分析。“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本义是“产生”,而在诗句中又有“升起”的意思,是什么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香炉峰云雾缭绕,从而感受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生把诗中的“绿”字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形象的写出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引导学生想象瀑布飞泻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4.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古诗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读出感情,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5.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因为古文不是一下就能看懂的,需要翻译,结合注释理解,所以学生一贯认为学古文很累,很乏味,对古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古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可使学生不再将古文视为沉重的负担,是他们从单调的古文串讲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勤奋学习的习惯。如《村居》的教学,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观看在多媒体上制作的课件记述春天的景色。因为有了兴趣当老师,所以许多学生课后也会找来《史记》、《说文解字》等古代著作来读,不得不说,是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功在课上,效在课下”新的良性循环。
一部《红楼梦》道尽世间儿女情长,一曲《枉凝眉》撂倒了多少鴛鸯美梦,中华文化的古诗词美韵之所以说不清,只在无言中寥寥细数,如春风,似杨柳,又比刀剑,这足以说明古诗词的美,美不胜收。古诗文是古老中华文明的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学艺术的高度结晶。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多需要结合课外学习,从基础教育打下一个深厚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