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哲学思想为指导,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实际出发,学会全面看问题,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挥学生的特长;贯彻事物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反复抓、抓反复,培养信心,持之以恒,才能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关键词]哲学;角度;学困生;转化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人才培养的得失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加强教育和引导,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学困生的转化要全面看问题,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任何事物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要了解客观实际,就要全面看问题,了解矛盾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能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是如此。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任何学生身上都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只有全面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才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发展成才的具体目标;才能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例如,2011届的小欧。据说,该生在初中就读期间就非常调皮,随便缺课,成绩较差,经常打架,破坏公物,顶撞教师。在部分初中教师和群众的眼里,他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我接手他们班后,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该生虽然比较调皮,但记忆力很好,而且好打不平,乐于助人,管理能力较强,并非一无是处。因此,我给他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发展目标,不要求他一下子就能考及格,只要每次考试都有进步就行。同时,我给他压担子,让他当班级纪律委员。后来,他不但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各科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体育类本科院校。
二、学困生的转化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挥学生的特长
唯物辩证法研究表明: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矛盾,有其特殊性。“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法确定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每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的语文或英语好,有些学生则是数学或政治好;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些学生则是综合能力比较强。如果抓不住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即主要矛盾和特殊性,确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进行教育和引导,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可能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抓住学生身上的优势和不足,即矛盾的特殊性,然后根据实际进行教育转化,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6届的小李。他的纪律比较散漫,经常缺课、迟到,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曾经多次出现退学的念头。他说:“自己这样的成绩,考不上大学,没什么希望了。”我通过家访、谈心,从熟悉他的学生和群众那里了解到他虽然文化基础知识不理想,但在美术方面有特长。如果在文化知识方面发展,可能真的考不上大学,但如果在美术方面发展,考上理想的学校应该没问题。因此,我鼓励他在坚持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加学校的美术特长生训练。后来,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专科的美术院校。
三、學困生的转化要贯彻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的。“在辩证法看来,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不等于明天的我。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曾经的昨天,我们的成绩不理想,不等于明天的成绩仍然会不理想。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必须要贯彻事物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转化。否则,我们就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令学生自暴自弃,从此走向堕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例如,2015届的小郑。刚开始时,他的成绩平平,一般居于班的中等水平,所以在我的分层教学试验中被分在第二层(即中等层)。在几次测验中,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我通过班中的同学对他进行了解,原来小郑在初中时成绩一直是比较优秀的,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不对,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再加上在分层教学中被分在第二层,对他的打击比较大,所以成绩不断退步。于是,我调整了分层教学计划,将他作为尖子生进行培养,用发展的眼光为他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目标。最终他的成绩不断进步,并在2015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艺术类重点线院校。
四、学困生的转化要反复抓、培养信心,持之以恒
毛泽东哲学思想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才能够完成。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曲折才得以向前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是如此。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经受多次思想矛盾斗争的洗礼,才能最终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如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出现问题,我们就丧失信心,不再坚持做工作,那么,前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前功尽弃和付诸东流,学生也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2013届的小庞同学。在转化的初期,我对他进行大量的思想工作,他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不但改正了无心向学的缺点,而且成绩也在不断地进步。后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他暗恋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又开始无心向学,成绩又大幅度下滑。我感到非常失望,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做转化工作。我反复与他进行谈心,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对他的生活、学习、工作进行跟踪辅导,终于使他走出了迷茫的初恋,重新发奋学习。2013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专科线院校。
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全面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推进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许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J],山东师大学报,1997(12)
[2]刘嵘,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述[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3]叶汝贤,何梓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
[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6
[关键词]哲学;角度;学困生;转化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人才培养的得失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加强教育和引导,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学困生的转化要全面看问题,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任何事物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要了解客观实际,就要全面看问题,了解矛盾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能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是如此。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任何学生身上都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只有全面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才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发展成才的具体目标;才能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例如,2011届的小欧。据说,该生在初中就读期间就非常调皮,随便缺课,成绩较差,经常打架,破坏公物,顶撞教师。在部分初中教师和群众的眼里,他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我接手他们班后,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该生虽然比较调皮,但记忆力很好,而且好打不平,乐于助人,管理能力较强,并非一无是处。因此,我给他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发展目标,不要求他一下子就能考及格,只要每次考试都有进步就行。同时,我给他压担子,让他当班级纪律委员。后来,他不但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各科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体育类本科院校。
二、学困生的转化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挥学生的特长
唯物辩证法研究表明: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矛盾,有其特殊性。“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法确定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每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的语文或英语好,有些学生则是数学或政治好;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些学生则是综合能力比较强。如果抓不住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即主要矛盾和特殊性,确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进行教育和引导,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可能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抓住学生身上的优势和不足,即矛盾的特殊性,然后根据实际进行教育转化,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6届的小李。他的纪律比较散漫,经常缺课、迟到,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曾经多次出现退学的念头。他说:“自己这样的成绩,考不上大学,没什么希望了。”我通过家访、谈心,从熟悉他的学生和群众那里了解到他虽然文化基础知识不理想,但在美术方面有特长。如果在文化知识方面发展,可能真的考不上大学,但如果在美术方面发展,考上理想的学校应该没问题。因此,我鼓励他在坚持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加学校的美术特长生训练。后来,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专科的美术院校。
三、學困生的转化要贯彻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的。“在辩证法看来,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不等于明天的我。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曾经的昨天,我们的成绩不理想,不等于明天的成绩仍然会不理想。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必须要贯彻事物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转化。否则,我们就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令学生自暴自弃,从此走向堕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例如,2015届的小郑。刚开始时,他的成绩平平,一般居于班的中等水平,所以在我的分层教学试验中被分在第二层(即中等层)。在几次测验中,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我通过班中的同学对他进行了解,原来小郑在初中时成绩一直是比较优秀的,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不对,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再加上在分层教学中被分在第二层,对他的打击比较大,所以成绩不断退步。于是,我调整了分层教学计划,将他作为尖子生进行培养,用发展的眼光为他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目标。最终他的成绩不断进步,并在2015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艺术类重点线院校。
四、学困生的转化要反复抓、培养信心,持之以恒
毛泽东哲学思想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才能够完成。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曲折才得以向前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是如此。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经受多次思想矛盾斗争的洗礼,才能最终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如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出现问题,我们就丧失信心,不再坚持做工作,那么,前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前功尽弃和付诸东流,学生也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2013届的小庞同学。在转化的初期,我对他进行大量的思想工作,他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不但改正了无心向学的缺点,而且成绩也在不断地进步。后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他暗恋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又开始无心向学,成绩又大幅度下滑。我感到非常失望,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做转化工作。我反复与他进行谈心,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对他的生活、学习、工作进行跟踪辅导,终于使他走出了迷茫的初恋,重新发奋学习。2013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专科线院校。
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全面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推进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许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J],山东师大学报,1997(12)
[2]刘嵘,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述[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3]叶汝贤,何梓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
[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