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观摩过不少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也认真聆听过一些专家们的点评与建议,针对语言教育活动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组织好一次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公开活动 看法
我们观摩过不少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也认真聆听过一些专家们的点评与建议,针对语言教育活动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组织好一次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些粗浅看法。
1. 教材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幼儿用书比较多,但大多良莠不齐,参差不一。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就要具备从众多的作品中挑选精品读物的能力,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游戏活动,在选材时一定要本着“选择经典、拒绝庸俗”的原则,结合幼儿成长需要(近期、长期以及社会需要)、实际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来选择内容积极健康、语言富有童趣的精品教材。
2. 目标的制定
在活动内容确定好以后,教师就要考虑通过此内容的教育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幼儿在活动中能得到什么发展与提高,获得怎样的经验。一般来说要以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不能贪多、贪大、贪滥。例如,我们组织过一次大班语言活动《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这节活动的目标有三个:①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爱鸟、爱大自然的情感;②理解词语:忙碌 专心一意 纹丝不动;③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爱鸟的情感。这三个目标就都是围绕“爱”这个主线而制定并实施的。尤其是需要幼儿理解的三个词语是紧紧地围绕着“爱”去选择的。鸟爸爸因爱才会不停地“忙碌”着为鸟妈妈找食,鸟妈妈因爱才会“专心一意”地孵蛋,大胡子因爱才会躺在地上“纹丝不动”直到鸟妈妈孵出小鸟宝宝。
3. 精心备课
3.1 备幼儿。在选择好了教育内容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
我们组织过一次小班语言活动《小青蛙跳跳跳》,组织活动的教师对活动本身的游戏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没有考虑到幼儿对“跳”这个字特别的敏感,只要一提到这个字,幼儿几乎不约而同地从椅子上起来学着青蛙在地上跳来跳去。教师很难再次将幼儿引导到座位上,使得教师在活动的这个阶段很被动。后来,这位教师在反思时说:活动之后我才意识到游戏性的实质含义。如果我充分考虑到幼儿对跳这一动作的喜爱与模仿,我就会将幼儿学青蛙跳跃设计成一个活动环节,这样幼儿跳得尽兴,对活动理解也更深刻,我也不至于面对幼儿的自发跳跃显得手足无措。
3.2 备教师。每个人总是有自己的弱势,作为教师也不例外。如果教师自身缺少对音乐的修炼、理解与驾驭,那么在活动中最好不要设计有关音乐表现的内容。否则,面对幼儿的提问、表现很难准确判断,幼儿也就得不到适时、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就要充分分析自己,在内容上,要回避自己尚未完全清楚的;自己虽懂但却不能很好地传递给幼儿的;在形式上,要回避自己驾驭不了的;在方式上,要回避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当然,在活动中回避自己的弱势,并不意味着永远回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努力弥补,要让弱势不再弱、优势更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全方位不断学习充实、修炼、提升自己。
4. 活动过程要有灵魂
有些活动,从头至尾顺顺当当,你似乎看不出也找不出什么问题,但会让听者索然无味毫无激情,引不起共鸣也留不下印象,甚至让听者不知如何评价。这主要是因为活动本身没有灵魂。
4.1 教师的灵魂要到孩子中去,用心和孩子交流。
一些教师在观摩活动中,会时不时用眼睛看“成人观众”,过分介意“成人观众”的反应。正是这种飘移的眼神出卖了自己本应该和幼儿联系在一起的灵魂。也正是这种“分心”使得教师无法与幼儿全身心的交流和互动,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尽管这些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缺少一位成熟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用心去和幼儿交流,是这部分教师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
4.2 活动本身要有灵魂。
组织活动,教师还要把握好活动本身的灵魂,也就是活动自身发展的主线,活动将要给幼儿带来什么以及怎样自然地将教师要传授的东西传递给幼儿。例如,我们组织的小班语言活动《第一次买东西》,教师以“买”贯穿活动始末。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小美第一次“买”东西时的胆怯、害怕、紧张、小心翼翼和买到东西后的惬意与成就感。这节活动处理得较妙之处还表现在引出字词这个环节(目标中有一个是认读字词:牛奶 硬币 买 )。教师提问:①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小美第一次买什么?(幼儿回答:牛奶。教师出示“牛奶”字卡,并引导幼儿认读。)②小美是用什么买的牛奶?(幼儿回答:小美是用硬币买的牛奶。教师出示“硬币”字卡,并引导幼儿认读。)接着教师说:“我们把用钱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叫做'买'。” 教师出示“买”字卡, 并引导幼儿认读。接着教师又邀请配班教师扮演超市服务员,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了“买”的概念和过程。最后,又建议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体验买东西。
有了这样的灵魂,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有灵魂地思考、探索、反应,从而达到活动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5. 要常态教学
5.1 教师的语态要常态。
有些教师在观摩活动中故意佯装出“甜蜜的温柔”,让人感觉很不自在。其实,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有自己的特有的声音,如果在公开活动中刻意改变,反而没有了那种真实感。
5.2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常态。
教学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幼儿有所学,学有获。但一些教师在活动中为了展示自己,在设计上过分求新求奇,本末倒置,幼儿几乎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计划的配角。这些活动看起来热闹、华丽,但细细想来,幼儿在活动中却并没有得到锻炼与发展。恰当的创新确实能给活动本身和幼儿带来活力,但如果不合适,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
5.3 教具的准备数量要常态。
什么东西都要有个合适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些教师在公开活动中教具准备过多、过花,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让幼儿眼花缭乱,不能很好的将精力投入到思考中去。
5.4 配班教师数量要常态性。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公开课上,一个活动会出现三个甚至更多的教师的身影。其实,我们认为,一节活动不仅仅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在考验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对幼儿的凝聚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任何一个不必要的介入都是对活动组织者和幼儿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干扰。
6. 恰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确实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它的方便快捷、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深受幼儿和教师的欢迎。但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①不管是什么活动,也不管适合不适合,只要是公开课,就要用上多媒体;②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不顺(发生故障,教师不能解决);③授课教师自己尚未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的想法是: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反而降低或阻碍了教学效果,还不如不用;教师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操作技术。
7. 依托团队共同进步
我们和一些活动组织得相对成功的教师交流,总能感到他们的谦虚,也能感受到他们背后一个强大团队的支持。他们一方面不放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他们选择性地采纳了团队对他们的帮助。任何一件事物总是有它的辩证性,组织活动也一样,教师如果一味坚持自己或盲目听从意见对自己都是不利的。所以拥有自己的特色,又不割断领导、同事、团队的建议与帮助,不管对教师个体还是一个团队,都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载体。
幼儿其实就像需要我们照顾的一群饥饿的“食客”,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我们不光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健康、营养,还要注意饮食的合理与常态。“课内功夫课外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组织好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平时积累基本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每一道“家常菜”,做出健康,做出滋味,做出色彩。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公开活动 看法
我们观摩过不少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也认真聆听过一些专家们的点评与建议,针对语言教育活动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组织好一次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些粗浅看法。
1. 教材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幼儿用书比较多,但大多良莠不齐,参差不一。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就要具备从众多的作品中挑选精品读物的能力,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游戏活动,在选材时一定要本着“选择经典、拒绝庸俗”的原则,结合幼儿成长需要(近期、长期以及社会需要)、实际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来选择内容积极健康、语言富有童趣的精品教材。
2. 目标的制定
在活动内容确定好以后,教师就要考虑通过此内容的教育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幼儿在活动中能得到什么发展与提高,获得怎样的经验。一般来说要以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不能贪多、贪大、贪滥。例如,我们组织过一次大班语言活动《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这节活动的目标有三个:①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爱鸟、爱大自然的情感;②理解词语:忙碌 专心一意 纹丝不动;③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爱鸟的情感。这三个目标就都是围绕“爱”这个主线而制定并实施的。尤其是需要幼儿理解的三个词语是紧紧地围绕着“爱”去选择的。鸟爸爸因爱才会不停地“忙碌”着为鸟妈妈找食,鸟妈妈因爱才会“专心一意”地孵蛋,大胡子因爱才会躺在地上“纹丝不动”直到鸟妈妈孵出小鸟宝宝。
3. 精心备课
3.1 备幼儿。在选择好了教育内容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
我们组织过一次小班语言活动《小青蛙跳跳跳》,组织活动的教师对活动本身的游戏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没有考虑到幼儿对“跳”这个字特别的敏感,只要一提到这个字,幼儿几乎不约而同地从椅子上起来学着青蛙在地上跳来跳去。教师很难再次将幼儿引导到座位上,使得教师在活动的这个阶段很被动。后来,这位教师在反思时说:活动之后我才意识到游戏性的实质含义。如果我充分考虑到幼儿对跳这一动作的喜爱与模仿,我就会将幼儿学青蛙跳跃设计成一个活动环节,这样幼儿跳得尽兴,对活动理解也更深刻,我也不至于面对幼儿的自发跳跃显得手足无措。
3.2 备教师。每个人总是有自己的弱势,作为教师也不例外。如果教师自身缺少对音乐的修炼、理解与驾驭,那么在活动中最好不要设计有关音乐表现的内容。否则,面对幼儿的提问、表现很难准确判断,幼儿也就得不到适时、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就要充分分析自己,在内容上,要回避自己尚未完全清楚的;自己虽懂但却不能很好地传递给幼儿的;在形式上,要回避自己驾驭不了的;在方式上,要回避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当然,在活动中回避自己的弱势,并不意味着永远回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努力弥补,要让弱势不再弱、优势更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全方位不断学习充实、修炼、提升自己。
4. 活动过程要有灵魂
有些活动,从头至尾顺顺当当,你似乎看不出也找不出什么问题,但会让听者索然无味毫无激情,引不起共鸣也留不下印象,甚至让听者不知如何评价。这主要是因为活动本身没有灵魂。
4.1 教师的灵魂要到孩子中去,用心和孩子交流。
一些教师在观摩活动中,会时不时用眼睛看“成人观众”,过分介意“成人观众”的反应。正是这种飘移的眼神出卖了自己本应该和幼儿联系在一起的灵魂。也正是这种“分心”使得教师无法与幼儿全身心的交流和互动,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尽管这些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缺少一位成熟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用心去和幼儿交流,是这部分教师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
4.2 活动本身要有灵魂。
组织活动,教师还要把握好活动本身的灵魂,也就是活动自身发展的主线,活动将要给幼儿带来什么以及怎样自然地将教师要传授的东西传递给幼儿。例如,我们组织的小班语言活动《第一次买东西》,教师以“买”贯穿活动始末。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小美第一次“买”东西时的胆怯、害怕、紧张、小心翼翼和买到东西后的惬意与成就感。这节活动处理得较妙之处还表现在引出字词这个环节(目标中有一个是认读字词:牛奶 硬币 买 )。教师提问:①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小美第一次买什么?(幼儿回答:牛奶。教师出示“牛奶”字卡,并引导幼儿认读。)②小美是用什么买的牛奶?(幼儿回答:小美是用硬币买的牛奶。教师出示“硬币”字卡,并引导幼儿认读。)接着教师说:“我们把用钱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叫做'买'。” 教师出示“买”字卡, 并引导幼儿认读。接着教师又邀请配班教师扮演超市服务员,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了“买”的概念和过程。最后,又建议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体验买东西。
有了这样的灵魂,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有灵魂地思考、探索、反应,从而达到活动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5. 要常态教学
5.1 教师的语态要常态。
有些教师在观摩活动中故意佯装出“甜蜜的温柔”,让人感觉很不自在。其实,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有自己的特有的声音,如果在公开活动中刻意改变,反而没有了那种真实感。
5.2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常态。
教学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幼儿有所学,学有获。但一些教师在活动中为了展示自己,在设计上过分求新求奇,本末倒置,幼儿几乎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计划的配角。这些活动看起来热闹、华丽,但细细想来,幼儿在活动中却并没有得到锻炼与发展。恰当的创新确实能给活动本身和幼儿带来活力,但如果不合适,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
5.3 教具的准备数量要常态。
什么东西都要有个合适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些教师在公开活动中教具准备过多、过花,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让幼儿眼花缭乱,不能很好的将精力投入到思考中去。
5.4 配班教师数量要常态性。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公开课上,一个活动会出现三个甚至更多的教师的身影。其实,我们认为,一节活动不仅仅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在考验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对幼儿的凝聚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任何一个不必要的介入都是对活动组织者和幼儿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干扰。
6. 恰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确实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它的方便快捷、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深受幼儿和教师的欢迎。但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①不管是什么活动,也不管适合不适合,只要是公开课,就要用上多媒体;②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不顺(发生故障,教师不能解决);③授课教师自己尚未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的想法是: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反而降低或阻碍了教学效果,还不如不用;教师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操作技术。
7. 依托团队共同进步
我们和一些活动组织得相对成功的教师交流,总能感到他们的谦虚,也能感受到他们背后一个强大团队的支持。他们一方面不放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他们选择性地采纳了团队对他们的帮助。任何一件事物总是有它的辩证性,组织活动也一样,教师如果一味坚持自己或盲目听从意见对自己都是不利的。所以拥有自己的特色,又不割断领导、同事、团队的建议与帮助,不管对教师个体还是一个团队,都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载体。
幼儿其实就像需要我们照顾的一群饥饿的“食客”,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我们不光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健康、营养,还要注意饮食的合理与常态。“课内功夫课外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组织好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平时积累基本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每一道“家常菜”,做出健康,做出滋味,做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