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再利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对文本潜价值的开发,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与组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再利用成为实施教学的关键。然而,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有限的学习时间达到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成效呢?这就意味着学习材料不可过多,过多则泛,不能深入地挖掘隐藏其中丰富的内涵。
  在一次学科骨干评比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三位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人教版“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例1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数一千”和“拐弯数”。三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他们对学习材料的不同把握和处理。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纵观三位执教教师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主要有●、☆、小棒和立方体(其中有2位教师选择☆,1位教师选择立方体;为便于讨论,引入●和小棒)。他们的意图都是通过数数,让学生感受一千有多大。粗看各种材料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和●作为二纬的平面图形,它们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并排与相接两种;而小棒与立方体作为三纬的立体图形,可以并排或相接的排列方式出现,还可以重叠的排列方式出现(重叠的排列方式需要借助立体空间思维)。因此,小棒和立方体两者的学习材料更利于学生立体空间观念的渗透。
  当然,图形的相连或重叠排列方式会增加数数的难度,但是这一难度是属于知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小棒与立方体的区别在于:小棒的排列会以人为的10根扎成一小捆或100根扎成一大捆。100根小棒扎成一捆,如果没有以10根一小捆为单位进行捆扎,极大地增加了数数的难度;如果以人为的10根一小捆为单位进行捆扎成100根,那么数的方法就很单一,不能体现数法的多样性。因此,笔者认为小棒这一学习材料存在自然排列单位性不强的特点。而立方体这一学习材料正好解决了上述材料的不足之处,它可以并排、相接或三纬重叠等排列方式呈现。以三纬重叠等排列方式呈现时,可以10个10个或100个100个数,也可以横着或竖着数等,同时呈现了自然排列计数单位性强和数法多样性的特点。这样的材料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究和思维的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展开有效的学习。
  
  二、学习材料的组织
  
  学习材料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何通过学习材料的组织与深挖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呢?现通过三位教师对各自学习材料组织的教学片断展示,分享他们是如何解决本课知识的重、难点(数一千和拐弯数)与学生估算和数感的培养的。
  教学:“数数”
  (出示右图)
  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立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左边一排小立方体就是100个,有3个一百;中间一列有10个,有9个十;另外还有9个小立方体。加起来是399个。
  (课件演示:再加进去1个小立方体)
  师:现在有多少个小立方体?(400个)怎么整理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有多少个?
  生:把10个小立方体组成一列,再把这十列小立方体合并成左边一百个小立方体,就是400个。
  (课件演示:继续1个1个地加小立方体)
  师:409个小立方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答略)
  师:998个小立方体在图上怎么表示?1000个呢?
  分析与思考:
  同一学习材料的不同组织,体现了教师对材料的不同理解和目标定位的差异。片断一和片断二的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学习材料,展开对数一千的感受。片断一中对数一千的教学,仅仅触及10个一百是一千显然是不够的,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没有充分地让学生感知“数一千”。片断二利用“☆”图,在数数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感知数的组成,而对于一千的教学却花时不多,学生对一千的感受显然不够深刻。笔者认为,例1的教学定位应该是几个几个地数一千,而不是数的组成的教学,如果一千会数了,学生在本单元例2中学习数的组成也就游刃有余了。片断三的教学能很好地利用1000个小立方体学习材料,对其进行优化组织,让学生在用不同策略数小立方体的活动中形成对一千的认识,体会数的方法的多样性,最后借助多媒体中小立方体的动态演示,展示了小立方体可以三维重叠的特性和自然排列单位性强的特点,同时也为数的组成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材料的再利用
  
  教学:“一千有多大”
  师:回顾这节课,哪里碰到了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生:100个十也是一千。
  生3:999再数1是一千。
  师:如果把屏幕上的小立方体叠起来,你认为有多高?(很高很高)如果一千个太难估计,可以先从10个入手。
  生:10个大约是5厘米,100个就是5分米,1000个就是5米左右。
  师:1000个小立方体有5米高,那么1000张这样的小立方体图纸有多厚呢?
  生:一本数学课本有100张左右,大约1厘米厚。
  生:那么,1000张就是1分米。
  师:同样是一千个物体,为什么小立方体有5米高,纸却只有1分米厚呢?
  生:因为纸太薄了。
  生:因为小立方体比纸要厚得多,所以显得高。
  分析与思考:
  这个环节的教学在于体验一千有多大,不管是预设生成还是非预设生成,都体现了教师对学习材料深挖的痕迹。教师从长度这一角度很好地再次利用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一千的大小,然而教师并没有停止对学习材料的利用,又引出“1000张这样的纸有多厚”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意的估算。学习材料的再利用,可以使知识得到延伸,教学气氛得到升华。
  
  
  总之,学习材料作为教学的载体,最终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亲身探究的兴趣,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进行独特的学习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有意义的知识世界。
其他文献
日本学习塾,可理解为我国的培训机构,其类型与生态在静悄悄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历经生存营利与规范治理之后,日本学习塾回应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走出了公益多样的新样态。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使得公益性学习塾应运而生  日本社会进入高龄少子化阶段带来的诸多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衍生出的生育率骤降、养育子女等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城市化加速、经济高速发展、竞争压力大等多重社会矛盾冲突,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
在“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我听了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汤建芬老师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汤老师将课改新理念融入常态的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可学、可用且又耐人寻味的研究课,其中几处让我叹服并回味。  一、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材首先是比较两个形状不同、面积差不多一样大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我们平时教学,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三是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因为几个学生的“插嘴”,生成了新问题,新教材的老困惑“时间给了学生,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怎么办”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已有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我认为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是轻松的。于是,我按照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教学。  片断一:  (板书:4×25=25×4)  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17×18=18×17、35×7=7
纵观人的数学教育,其实不难明白,儿童是人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原始起点。儿童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和相应的学习体验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判断儿童数学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尊重儿童情感上被理解、被关怀的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一、注重儿童视角,倡导“儿童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儿童是以自己独特的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9~90。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理解题意  出示例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生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及“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师:题中要求什么问题呢?  生2: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
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论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总会碰到许多非预期性的情况,假若对这些情况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总能灵光一闪,奇思妙想在瞬间被激活,机智巧妙地实施临场应变。  一、 顺水推
“了解千米”是学生认识千米以后的一次操作性实践活动课。教材紧扣“1千米”编排了“走走看看”和“查查填填”两部分内容。在“走走看看”栏目里安排的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对1千米形成更丰富的体验;在“查查填填”栏目里,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既充实活动内容,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不像1米、1分米和1厘米等可以感知,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
中位数、众数是统计领域新增加的内容,笔者对此认识比较贫乏,没有实际的感受,所以对于是否应该增加持质疑态度,带着这样的感觉走进众数的课堂。  一、巧妙引入,感知众数存在  以波澜壮阔的2008年奥运会太极表演引入,让学生感知众数的存在。“为什么2008个演员的身高都在1.70米左右,而不挑选像姚明那样的身材?”因为1.70米在我国人口普遍存在,比较众多,并出示“众”字。这一题材贴切生动,立刻把学生的
“让思维可见”是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使教学远离对考试分数的数字化结果及工具性评价等片面追求的一种教学思想,也是真正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原则。  早在2011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罗恩·理查德博士就曾对此研究着书,并努力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理解力和思维透明化”的实践。  如今,在加拿大的学校,“让思维可见”的教学理念落实于课堂,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通过课堂环境的营造、研
基本信息  书名:《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作者:荣新江等  ISBN:978-7-1080-6973-3  裝帧: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88元  页数:315页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10位专家立足于各自研究的领域,围绕着“什么是唐朝的‘世界主义’”“唐代的政治文明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唐朝有着怎样源源不断的民族融合”“唐诗的写作现场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