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灵魂与核心是立德树人。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里并不完全成熟,处于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期与萌芽期,对未来志向的极度憧憬与现实的应试教育成绩不匹配形成强烈的反差。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学生学科志向,形成积极向上的志向理想至关重要。地理学科既有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素养与情怀等文科特点,又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分析探究,揭示地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理科特点,对于培养中学生较为完善与综合的能力与志向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课业;志向
“选课走班”模式将成为今后普通高中教学的常态化教学模式。澄城中学作为陕西省示范高中,应率先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沉着冷静理性地面对。教师此时扮演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师这一角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社会需求至关重要,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与性质,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志向刻不容缓。笔者基于皮亚杰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地理课业中渗透志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一、潜心挖掘课业,树立志向意识
志向意识是个体对未来职业的想法与计划。中学生尚未具有成熟的志向规划,仅仅从心里有一种想法的萌芽与憧憬,或者向往,部分志向意识的唤醒需要地理教师通过潜心挖掘地理课业教材,不断整合与延伸。必修课业适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志向,选修课业适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由于地理教材的设计侧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志向教育针对性不强,需要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进行精心的志向教学设计与规划,做好地理教材内容学习与职业类型介绍的有机融合在不同章节学习中。
二、传承地理专业研究精神与志向
地理专业的不断发展,有原始的游学到现代化的研学,地理课业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可以与非物质文化相匹配。培养良好的专业课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生未来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地学史上著名科学家如徐霞客、李四光、竺可桢等,他们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严谨态度,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积极探索的勇气,对地理课业的执着,对真理的渴望和孜孜追求,促进学生地理专业志向的完善与培养。
三、融合课外实践增强地理课业志向体驗
地理实践力是重要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地理课业明显不同于其余学科的特点正是以地图为载体,更加注重实践与体验经历。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课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检验,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体质与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与沟通。地理课业中有关各类地图图表、统计数据都需要实地考察与分析,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学习生活单调,带着地理志向问题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乡村、各类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收集资料,采访不同职业的群体,是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地理课业知识领域和社会生活阅历途径之一,同时培养了地理综合思维。
四、展望学科未来培养地理志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育人理念的不断改进,地理课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研究方式上都在日益更新,培养学生会学、终身学习才能使得学生步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及时关注地理课业的前沿,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更加强烈的专业志向。从地理学发展来看,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地理学综合研究,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自然与人类因素对陆地表面作用的综合研究;全球辐射平衡、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等。
综上所述,地理课业对于高中学生培养志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动力,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与导向,让懵懂的高中学生对未来有着理性的客观的志向追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同时也让学生有长久的志向规划,长期从事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职业,从而体验职业幸福感,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国家。
参考文献:
[1]武自霞.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 000(002):P.269-269.
[2]何沁芳.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J]. 赢未来, 2017, 000(024):P.61-61.
[3]马秋爽.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J]. 学苑教育, 2016(17):17-17,共1页.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课业;志向
“选课走班”模式将成为今后普通高中教学的常态化教学模式。澄城中学作为陕西省示范高中,应率先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沉着冷静理性地面对。教师此时扮演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师这一角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社会需求至关重要,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与性质,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志向刻不容缓。笔者基于皮亚杰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地理课业中渗透志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一、潜心挖掘课业,树立志向意识
志向意识是个体对未来职业的想法与计划。中学生尚未具有成熟的志向规划,仅仅从心里有一种想法的萌芽与憧憬,或者向往,部分志向意识的唤醒需要地理教师通过潜心挖掘地理课业教材,不断整合与延伸。必修课业适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志向,选修课业适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由于地理教材的设计侧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志向教育针对性不强,需要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进行精心的志向教学设计与规划,做好地理教材内容学习与职业类型介绍的有机融合在不同章节学习中。
二、传承地理专业研究精神与志向
地理专业的不断发展,有原始的游学到现代化的研学,地理课业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可以与非物质文化相匹配。培养良好的专业课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生未来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地学史上著名科学家如徐霞客、李四光、竺可桢等,他们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严谨态度,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积极探索的勇气,对地理课业的执着,对真理的渴望和孜孜追求,促进学生地理专业志向的完善与培养。
三、融合课外实践增强地理课业志向体驗
地理实践力是重要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地理课业明显不同于其余学科的特点正是以地图为载体,更加注重实践与体验经历。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课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检验,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体质与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与沟通。地理课业中有关各类地图图表、统计数据都需要实地考察与分析,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学习生活单调,带着地理志向问题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乡村、各类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收集资料,采访不同职业的群体,是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地理课业知识领域和社会生活阅历途径之一,同时培养了地理综合思维。
四、展望学科未来培养地理志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育人理念的不断改进,地理课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研究方式上都在日益更新,培养学生会学、终身学习才能使得学生步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及时关注地理课业的前沿,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更加强烈的专业志向。从地理学发展来看,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地理学综合研究,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自然与人类因素对陆地表面作用的综合研究;全球辐射平衡、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等。
综上所述,地理课业对于高中学生培养志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动力,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与导向,让懵懂的高中学生对未来有着理性的客观的志向追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同时也让学生有长久的志向规划,长期从事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职业,从而体验职业幸福感,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国家。
参考文献:
[1]武自霞.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 000(002):P.269-269.
[2]何沁芳.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J]. 赢未来, 2017, 000(024):P.61-61.
[3]马秋爽.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J]. 学苑教育, 2016(17):17-17,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