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践为课堂教学基础,以先进的现代教育装备为教学手段,把微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并使微课成为学生认识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升华各种品德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课题《微课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题材教学中案例研究》的研究,在课堂中对微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低年级;道德;法治;微课
   丰富而成熟的信息技术,足以能够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有用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微课就是这高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实践证明,以低年级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依据,遵循低年级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为载体,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下,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
   一、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的需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活、活动、综合、开放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如校内资源、社区环境资源和多种社会资源等,使之成为对儿童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题材。
   二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微课的推行和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加上网络资源的异常丰富,各种可引进课堂的资源可以共享成为突破传统教学狭隘性和时空局限性最便捷的手段。
   二、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运用。对于进入校园时间不长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抱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也是很正常的,用微课的方式可以创设出一个让学生情绪放松并饶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准备好如下的素材:照片、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动画,准备好表演的道具。
   课前师生进行了简单的谈话: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节课莫老师带你们认识了哪些“小伙伴”?
   生:……(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贴:吃的、用的、玩的。)
   师:看来上一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哦。为了奖励大家,现在老师带大家去看一部小电影好不好?要认真看哦!
   接着引领学生观看微课小电影《去郊游》。微课小电影的素材源于身边同学的生活经验,画面呈现整洁、舒适的家居环境为课堂创设了温馨愉快的氛围,为课堂学习铺设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画面中熟悉的情境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与平常生活中一样的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如上例,紧接微课小电影的故事情境,定格故事小丽找不到物品焦虑的场面,引出本课"整理"话题。借助“小小眼睛大发现”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整理物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自主发现归纳整理的方法。在微课背景下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和养成的过程。微课手段的使用,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
   三是活动过程中的运用。如上例,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教师设计了活动二:我的地盘我做主。活动开始之前,观看教师示范演示游戏的微课视频,接着说明游戏规则:
   第一步:点击“游戏送小伙伴回家”数字,进入图片。
   第二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分类整理。
   第三步:整理好一个地方马上停下。
   第四步:全组完成就得到奖励。组长负责检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利用电子书包进行个性化的整理活动,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一方面,活动的设计,既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又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整理能力。另一方面,微课的介入,为转入第二次整理游戏引导学生愉快体验动手实践作了很好的铺垫,既体现了学生分层学习,又达成了品德课堂的开放性。
   四是拓展过程中的运用。如上例,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微课展示学生的家居、我们的课室、学校的智慧图书馆、周围的超市、医院等图片,引导学生围绕微课内容展开讨论,接着教唱儿歌,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拓展环节的设计和微课的利用,让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的整洁环境,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整堂课也"活"起来了,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获得了有了整洁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便捷的初步認识,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理小儿歌》是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也是学习物品整理的一个升华体现,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增强学生记忆。真真正正地将课堂所得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达到品德教育目的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一是通过微课的运用,做出了“学科教学”向“学科整合”的有益尝试。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品德课程逐渐融合了品德、历史、地理、心理等多门学科,已经在实践中慢慢融合成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微课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光拓展了教学的宽度,还拓宽了教学的深度。
   二是通过微课的运用,做出了课堂由“传授知识”向“养成素养”的有益尝试。微课在《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学生深度的实践和体验,从单纯的关注知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转变,并在学生心中种下了自主学习的种子。
   三是微课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化难为易,相对比较容易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案例为教学素材,拍摄制作成微课视频,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再现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微课资源,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带来的时空局限性。利用微课进行讲解,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成影音俱备且生动有趣的动画,将烦琐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小视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微课视频引导下,一组学生示范玩游戏,再到分组玩游戏,活动环环相扣,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学生学得轻松,在体验中不经意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是把握好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微课更多的是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只是作为一种演示的呈现工具、个别辅导的工具、交流协作的工具和研究探索的工具。它不能也不可以代替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要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要做到恰当运用。真正发挥它在克服传统课件资源时间冗长、缺乏针对性和缺乏学生、师生互动等诸多缺点的作用,专题化、系列化和微型化的特点才能使得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的使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越是多样化,不光能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是创造性。
   在实践研究中,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在低年级生活题材类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更加合适。在课堂的不同环节,教师借助新技术、微课组织课堂,借助生动的影像,化繁难为容易,化抽象为简单,在潜移默化中,在细水长流中,一方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一方面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利用微课的形式寓教于乐,用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具体、可行的教育。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在这种微课的影响下水到渠成。用微课制作而成的教学课件,费时少、成本低,贴近学生的生活,值得提倡。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案导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编制导学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正切;高效  关注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据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就“美”而言,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得尤为突出。  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品味诗中之美,而这一切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而一味地进行理性分析,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不妨先根据
为了让孩子过一个既安全又丰富多彩且又有意义的暑假,有必要有计划地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与孩子共同制定假期计划,这样孩子才能主动执行计划,完成计划。计划的内容大体包括:说、学、看、走、做五个方面。  一是说,通过说,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了解他们想什么,要什么;通过说,也给孩子们讲传统,讲家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是学,放假不能光玩,还要学习,要完成作业。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任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量、独立语言理解能力等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培养自身道德品质,所以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课外阅
【摘要】音乐如春雨一般,洗涤和净化我们的灵魂。当音乐和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时,便彰显出音乐的德育功能。作为教育和艺术工作者,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就是怎样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艺术教育中。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音乐;感知;德育教育  音乐充分地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所谓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教师传授音乐的方式,将音乐创作者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相互链接起来,形成情感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和氛围的改变显得刻不容缓。教师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习得的过程、学生能力和心理的发展。英语语言实践需要丰富的对话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形式列入小学英语课堂,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莱温在美国的
本報综合消息 12月21日-2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一行到我省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工作调研。12月22日,王司长现场考察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正在建设中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并出席了在该校召开的“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王司长做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
【摘要】当前农村很多小学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模式,学生的思想教育常处于边缘化,个别教师及家长仍然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常常忽略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要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必须要了解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现状,如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学校、社会等诸多阻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基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小学生良好的品格
【摘要】受环境和硬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技术于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山区学校的教师难以摒弃传统的合作交流模式,在应用技术交流的频度和效果上相对落后,本文旨在通过对山区数学教师合作交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探求提高山区学校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网络技术;山区教师;交流与合作  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对教师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
思维导图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托尼.博赞提出,是将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用簡单的语言文字、树形、框架等形式发散表现出来,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思维导图训练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知识体系构建培养起到良好效果,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广泛应用。笔者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尝试教学后,所教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同时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