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一定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无法弄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课堂上在老師的帮助、引导下进行理解和掌握。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专心上课、主动探究习惯
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新课结束后,不要急于布置作业,要加强读的指导,只有让学生理解性地反复阅读教学内容,找出课堂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地方,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平时的习惯而定,但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和关键处,有必要让学生放慢语速,甚至咬文嚼字,使学生弄清楚哪些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哪里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养成抓住关理解数学知识的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课后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要注意引导和帮助。阅读例题和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教师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主探索。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指导他们做记录和摘录整理所学知识,便于他们随时阅。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公式,进率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四)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今后的劳动态度,生活态度都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使儿童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1、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小学生入学后,从教写数字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以书上的为范例、为标准,对易书写错的地方,要提出来作特别强调,一定要写好。这样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对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伸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及时辅导学困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然后才布置必要的练习作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
1、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要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2、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的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教育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一)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一定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无法弄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课堂上在老師的帮助、引导下进行理解和掌握。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专心上课、主动探究习惯
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新课结束后,不要急于布置作业,要加强读的指导,只有让学生理解性地反复阅读教学内容,找出课堂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地方,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平时的习惯而定,但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和关键处,有必要让学生放慢语速,甚至咬文嚼字,使学生弄清楚哪些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哪里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养成抓住关理解数学知识的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课后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要注意引导和帮助。阅读例题和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教师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主探索。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指导他们做记录和摘录整理所学知识,便于他们随时阅。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公式,进率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四)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今后的劳动态度,生活态度都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使儿童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1、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小学生入学后,从教写数字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以书上的为范例、为标准,对易书写错的地方,要提出来作特别强调,一定要写好。这样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对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伸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及时辅导学困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然后才布置必要的练习作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
1、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要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2、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的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教育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