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苦菜回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人说,去“挑”苦菜——“挑”字读阴平,感觉那么气定神闲,优游有余。仿佛大地是一个集市,早已准备了万千风物,等你来挑。
  一些树荫转折处,便藏了一个村庄,繁茂而宁谧。有来去的车,运送泥土的气息和生机。一处旧门楼的左右门墩,各坐一个不辨年龄的老人,衣衫整洁,面目慈祥。在村子最庄严的地方必然茂盛着一株老树,北方最常见的杨,蓬勃肃然,意蕴无限。风来时,便摇摇满身的葉子,风停了就举目遥望。我与雨后的清风一同路过,老树便殷殷注目。我问:是人在守护你,还是你在守护村庄?树问:你来此处,是遇见,还是错过?
  弯弯折折,三两村庄之后,一片充满寓意的土地,主人栽下了宿根的萱草,那些根系连通了一些灿烂的思念,在《诗经》里频频回望。萱草逢春返青,仿佛是把母亲种植于热土,种下最古老的思绪。宽阔的垄苗之间,一切生长皆被恩泽,猪草青碱甜草苗,车前狗舌蒲公英——我们来“挑”苦菜,爬满地皮的苦菜润泽迎人,等我们来“收割”,全是无需挑选的鲜嫩活泼。锯齿的细长叶上,细密的边缘绒毛上,珠露晶莹,夕光粲然。抬起一只脚,无处可落,哪一棵生命是可以被践踏的呢?然而,我还是决心带苦菜回家。
  一柄铁铲深入土地,是一种试探性的索取。金土相向,遇见根的阻挡,轻轻一挑,“嘣”的一声轻响,黑暗之中,苦菜被切断了与大地的血脉相连。当我捉住这苦涩的灵物,抖落一切挽留牵绊,它的根洁白潮湿,汁液涌动从末端断裂处洇乳成滴,浓稠依恋。破裂的叶尖溢出同质黏液。苦菜叶青上泛白,必是因为这母乳般的颜色,触到舌尖,却是针刺一样锐利的苦,入心入肠。
  《尔雅》曰:荼,苦菜也。《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曰:堇荼如饴。荼毒之苦,绵绵密密,然荼之甘饴,如何记取?
  母亲说,挑苦菜,就要那一段白白的根芽,雨后佳时,青黄未接,那时粮与菜皆是珍稀。苦菜能填补一个春夏的空白。细细洗择,黑铁锅煮开了水,整株的苦菜撒落入锅,煮沸,翻焯,再煮,即可漏水出锅,凉水盆里泡着,将根叶里的苦一遍一遍稀释。母亲说,那时候可真是苦啊——碧绿的苦菜泊在水中,有玉一般的清脆,盛入深盘,调了油盐酱醋,汤水清澈,小葱青白,野蒜嫩白,星星的麻油花儿漂着——深爱了这几经淘洗的苦,以及苦后的回甘。
  我们因了苦菜,有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陶弘景《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被摘了叶,折了茎,断了根,苦菜还是生生不息。
  我们挑苦菜,不过挑回一些适宜的心情。带苦菜回家,有人品出妈妈的味道,有人感怀生活的恩赐,有人深深嵌入大地,格律韵脚,俨然是一首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早就听说过弋阳,还是因为方志敏。  两杆半枪闹革命。在方志敏纪念馆内,两杆半枪静静地站列成一组雕塑,守望着历史,幻化成不屈不挠的象征。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倾听到清脆的枪声和万众齐声的呐喊,革命的烽火照亮了暗夜。方志敏发动和带领家乡农民举行弋横起义,建立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个红色政权宣告诞生。这是一个思想进步、不屈不挠、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方志敏,面对屠杀和镇压,他选择
期刊
家住的是几十年的老房屋,共三间。房子马上要动迁了,母亲有太多的不舍,她说:“不管怎样折腾,家搬到哪里,打小就跟着我的坛坛罐罐,一个也不能丢啊!”临搬家的头一天晚上,母亲一夜没睡好觉,不停地唉声叹气:“这些坛坛罐罐赶明个儿往哪搁呢?”母亲的心情我是理解的,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语言相劝。  母亲和父亲刚成家一个来月,他们就闯关东来到了东北,落下脚之后,爷爷奶奶伯伯叔叔们来了一大帮,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相继出
期刊
母亲的少女时代,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由于我的父母订的是娃娃亲,因为战乱、外公早逝,未至及笄的母亲迫不得已投靠父亲。一晃就是76个年头,母亲共怀9胎,成活7个;在那艰辛的岁月长河,别说把小孩哺养成人,仅怀孕生子就够呛了。然而,母亲做到了,她把我们兄妹7人拉扯养大、开枝发叶,现膝下有子孙50余个,三分之二跳出了“农门”。这其中的艰难困苦谁人能懂?  母亲虽出身贫寒,但乐善好施,出手大方。我的老家自然
期刊
“小小桑葚挂满天,红的酸,紫的甜,吃多胀肚真要命,看你贪吃行不行。”在我出生的第二年,父母离开大家庭,去村东头建了三间茅草屋。  房屋建好后,父亲在屋前种了棵槐树,在屋后种了棵桑树。等到我背着书包走进小学堂时,槐树、桑树都已经绿荫如盖。槐花还未开时,桑葚就已经熟了。  父母都没有文化,所以对我读书抓得紧。我小时贪玩,每次犯了过错,父亲在对我“棍棒”教育时,常会说:“桑树条子从小抈。”意思是桑树要从
期刊
腊月易思乡。  年关将至,马路上拖着行李箱回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行色匆匆,急切地撒腿奔走。高铁站里,挤满了望眼欲穿、归心似箭的旅客。沿街林立的店铺,有的在吆喝甩卖,有的已贴出告示,打烊歇业。年,正以它稳健的步履,一天天向我们抵近,像星星散落于四面八方的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想尽千方百计,奔向那个暖心热肺的窝。  谁人不想家?我猜没有。吾非不食人间烟火者,也概莫能外。此刻,我是多么渴望、渴望自己也
期刊
一渠两岸,木棉花开。  300多株丝木棉似乎饱含了一年的雨露和力量,穿过寒意袭人的冬季,悄然绽放在北回归线标志塔旁的一所大学校园里,一片粉红的花海,沿流溪两岸连绵一两公里,温馨浪漫。这是我在南方看到的规模最大、最令人陶醉的丝木棉一景,堪比武大樱花,送来一阵阵暖流。  丝木棉,学名异木棉,也叫“美人树”“美丽木棉”等,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在广州以及南方各省许多城市直呼它的学名——异木棉。在日本,异木
期刊
我想,倘若姐姐成功的话,今天一定会是位出色的红歌星。  姐姐是长得极漂亮的,鹅蛋形的脸镶着一双宝石般的眼睛,弯弯的柳眉,一头披肩秀发,个儿高高的,用她的话说,她集中了父母长相所有优点,令我自叹不如。当然,姐姐的美貌只在其次,关键是她一副天生的好歌喉,甜美、细腻、动人。姐姐能歌善舞,在学校被誉为“校花”,使我们全家如贴了金般的荣耀,我只记得,舞台上姐姐每唱完一首歌便会有好多人给她献花。然后,她为我买
期刊
在我们乡村老家,不论谁家男婚女嫁的宴席上,都少不了那个领班主厨的厨爷。厨爷是个人物,在村庄里的地位仅次于生产队长。按辈分,我该喊他叔。可村里人从不按辈分喊他,都叫他“老厨爷”。  常听母亲讲,厨爷小时候是个“小没娘”,还没断奶就死了娘,全靠又当爹又当妈的父亲拉扯大。人大自巧,狗大自咬。还没有灶台高的厨爷就能自己烧火、做菜、煮饭,还会学着缝补衣服,做针线活。在那个饥不择食的年代,身为孩子的厨爷常把人
期刊
是谁将一支笔,遗失在码头的石墩?  白露的河流,送大雁北去,三步一回头。山仍旧站成一副铮铮骨架,血液沿着年轮完美了一次次旅途。  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僅仅一丝的惆怅,在干竭了的断碑上刻满水的伤痕。  爷爷的腰杆,需要三个季节的回忆扶持。躲在群山中的一只眼睛,盯着清悠悠的河面。他还在寻觅,寻觅失落的脚印。此刻,河流正在清理多余的叉道,像岸上的路,带着江南走过记忆。  山与村庄凝固了,雪花也凝固了,像
期刊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它正式的名字。谓之“静湖”,是因为它静静地藏在南山上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之中,羞答答地露出一湾秀水,宁静得如同一块绿宝石一般。  在五月一个雨后的下午,我们不知穿过了多少片树林、竹荫、山峦、沟谷之后,透过一片密密匝匝的浓荫缺口,一眼便望见了它灵动的影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攀壁扶藤、连滚带爬来到了它身边。当它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像一位新婚出阁的少女,轻轻掀开朦胧的面纱,在倚门回首的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