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之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月易思乡。
  年关将至,马路上拖着行李箱回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行色匆匆,急切地撒腿奔走。高铁站里,挤满了望眼欲穿、归心似箭的旅客。沿街林立的店铺,有的在吆喝甩卖,有的已贴出告示,打烊歇业。年,正以它稳健的步履,一天天向我们抵近,像星星散落于四面八方的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想尽千方百计,奔向那个暖心热肺的窝。
  谁人不想家?我猜没有。吾非不食人间烟火者,也概莫能外。此刻,我是多么渴望、渴望自己也肩背行囊,怀揣喜悦,融入那浩浩人流,迈着坚定、有力的脚步,朝目的地进发。
  可,我双亲已逝,去往哪儿?我给自己惊悸得一跳,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继而蓦然意识到,自己就像个被遗弃的、孤苦伶仃、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那么的茫然无措,那么的无奈无助,唯能默默忍受住内心的煎熬与撕扯,羁旅异乡,漂泊在外。
  夜阑人静,思绪翩飞。
  小时候,我宛若个宝物,被父母宠着,让哥姐爱着,他们宁可自身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要尽最大努力满足我的心愿,尽管简朴,尽管廉价,可那种无私、本真的情怀,一直温暖着我,激荡着我!尤其是每逢年末岁尾,母亲哪怕不睡觉,也要熬夜为我们赶做新衣新鞋,父亲即便瞌睡得眼皮打架,也会硬撑着给我们制作美味佳肴。泡在蜜罐里的我,常会在入睡前天真地傻想,巴望自己不要长大,那样便可以依偎于父母的怀抱里,倚靠在他们的肩膀上,感受着那份温情,享受着那些幸福,那是何等的惬意滋润!然,浸润着甜蜜的时光似乎特别快,非常短暂,一晃,我们都在不知不觉间渐渐长大了,并各自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开启了新生活,父母也日渐年迈衰老,最终与我们阴阳两隔。
  平心而论,现今国人的日子,堪称是有史以来最滋润、最可心的,没人需为温饱担忧,没人再为生存发愁。家眷退休后,领着一份不菲的养老金,且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儿女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也都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自己从事着爱好与职业相融合的工作,挥洒才智情思,耕耘文学园地,亦算小有建树。吾非贪心人,按理说,我确实该知足了。
  今晨在腾讯读到一则简讯,有位在昆山务工的安徽小伙,因未提前预订高铁票,与高铁擦肩而过,可为了回家,他头戴头盔,身穿冲锋衣,迎着凛冽的寒风,脚蹬山地自行车,披风沐雨,跋涉1200公里,在路上整整顛簸了三天,终于顺利回到故园与家人团聚。昨晚得悉,我单位的大眼长腿美女同事,驾车疾驰2000多公里,奔赴重庆,他们上心在乎的,或就是那份甜馨祥和、其乐融融的感觉。这两则消息,无疑像两股电流,一下子触碰到了我这个凡夫俗子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引发出些许感慨。
  依稀记得,有一年临近年底时我公差在外,待处理好事务已值除夕之夜,澎湃汹涌的思乡之情,岂容我有分秒的停顿?于是,我不顾一切跑至车站,喘着粗气,额头滴汗,挤上了那趟末班车。环视车厢,车厢内仅我一人,路上也人迹罕见,那种冷清空寂令我惶恐,但很快被内心深处无法言表的激动与兴奋所淹没。围着围裙的老母亲倚在门前不时朝巷口张望,当瞥见我的刹那,她蹒跚着向我挪步而来,嘴里一个劲地说,儿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大声喊道,娘!是的,我回来了。而后,她搀扶着我的臂膀,把我迎进了屋里,转身去忙年夜饭了。我清楚,那会儿娘的心里犹如喝了蜜,眉梢挂着喜气,咧开嘴笑着,不住地喃喃道,好,好,大家回来了我就安心。并时而撩起围裙下摆擦拭喜不自禁的滚落出来的泪液。少顷,阖家围坐,举杯欢庆,开怀畅叙,感人场景镌刻脑海,历久弥新,那是一种亲情的回归,一种心灵的抵达,一种纯真的幸福,永生难忘。
  是的,有家可归,纵使跨越万水千山,纵使日夜奔波劳顿,毕竟心存盼头,毕竟希望尚在,都会不约而同朝着那个方向,奔涌过去。
  我何尝不想让心安顿下来,舒缓一下行进的脚步,回到那个温馨港湾,再陪爹娘喝几杯守岁酒,初一清早领着儿女去给二老拜年祈福。但,爹娘远行去了,我的家就散了,我已无故乡可回,今生再也没有孝敬父母的机会了。
  此时,我的心里空荡荡的。除了渴望,除了念想,只缱绻着失落与悲凉的愁绪。是啊,心,若没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我很喜欢福建的榕树,山坡上、马路边、寺庙里、村口旁,它虬枝盘旋,根深沉地扎进大地,守护着八方百姓,成了乡土的象征。省会福州的别称就叫“榕城”,省树就是榕树。榕树作为福建人精神的体现,作为福建地域特性得到了肯定。  冬日暖阳下,我又一次走进泉州西街的开元寺,它建于唐朝初年。拜庭的广场上,站立着几棵大榕树,它们历经风雨沧桑,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其中有一棵超过800年,是我见过的最年长的榕树,它伸出无
期刊
刚当“回乡知青”那几年,在队里最乐意做的是拉板车,拉的最多的是毛竹。  从我所在的南阳队到公社所在地郭村有20多里板车路,地处皖南太(平)黟(县)边界的高山峡谷间,依山傍河,路面陡峭,稍不慎就会连人带车翻下悬崖。一辆竹车要两人拉,一般是一男带一女或一强带一弱。上坡要两车搭伙,四人推一车,上下两回,身上的背心要湿透两回;下坡奇险,但蔚为壮观,一百多辆竹车一辆接一辆,延亘四五里,犹如一只只长长的绿色的
期刊
嫁到岳阳这边,才知道有一种又酸又甜,味道不错的水果叫胡柚,才领教一种极有个性的茶叫作椒子茶。  第一次与椒子茶打交道,是因为婆婆。仔仔出生后的一个月,年近八十的婆婆来家里住。一次午饭后,婆婆要前来看望她的仔仔小姑妈泡茶。“记得给我放几粒椒哩!”婆婆冲着在厨房的仔仔小姑妈喊了一句。当时,我正在拖地板,听到“椒哩”这个称呼,很是好奇。只见仔仔小姑妈从婆婆卧室里拿出一个小矿泉水瓶,里面装着一个个像小球状
期刊
走到江边,雨说来就来了,迷迷瞪瞪,细密,好像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  坡上有书院,而坡下,正在破土施工,红土里纵横着一道道车辙,盛满了一捧一捧的水。我们高一脚低一脚走在烂泥地里,吴朋友向上指了指说:“叠山书院到了。”  周遭一片泥泞,我们用鞋子寻找路,顾不上回應他。雨水和着红土,一片泥泞连着一片泥泞,抬脚之间,好像踩上了海绵,海绵喝饱了水,“扑哧扑哧”,泥水乱溅,想找到一块稍稍硬一点的红土疙瘩,然后
期刊
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初春,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  南山被雨水洗得清澈翠绿,小草露出了笑脸,山花涂抹了胭脂,鸟儿鸣叫,溪水欢歌,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泥土的芬芳。  梅子,我的同班同学,一个阳光、清秀、很爱干净的女孩。一双凤眼,一头乌黑的头发,皮肤很白,一笑起来,连牙齿都是那么洁白可爱。因为嘴唇天生特别的红,男生们喜欢她,悄悄叫她“小辣椒”,而我却是出了名的调皮男生。  第二天早上,崎岖的山道上回荡着欢歌
期刊
母亲节那天,远嫁的我照例给千里之外的母亲发了条祝福短信,原以为会和往年一样收到她那煽情的回复,可这一次她的回信却让我一阵揪心,只见狭小的手机屏幕上赫然呈现着一行大字:“我也想发,却不知该往哪里发,昨晚我梦见娘了,我喊她,叫她别走,可她还是走了……”  心底猛然传来一阵锥心的疼痛,我仿佛听见母亲那子规啼血般的悲啼,子规悲啼是不信东风唤不回。娘没了,孩子也就当到头了。  母亲节,我想娘了,她也想娘了,
期刊
早就听说过弋阳,还是因为方志敏。  两杆半枪闹革命。在方志敏纪念馆内,两杆半枪静静地站列成一组雕塑,守望着历史,幻化成不屈不挠的象征。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倾听到清脆的枪声和万众齐声的呐喊,革命的烽火照亮了暗夜。方志敏发动和带领家乡农民举行弋横起义,建立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个红色政权宣告诞生。这是一个思想进步、不屈不挠、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方志敏,面对屠杀和镇压,他选择
期刊
家住的是几十年的老房屋,共三间。房子马上要动迁了,母亲有太多的不舍,她说:“不管怎样折腾,家搬到哪里,打小就跟着我的坛坛罐罐,一个也不能丢啊!”临搬家的头一天晚上,母亲一夜没睡好觉,不停地唉声叹气:“这些坛坛罐罐赶明个儿往哪搁呢?”母亲的心情我是理解的,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语言相劝。  母亲和父亲刚成家一个来月,他们就闯关东来到了东北,落下脚之后,爷爷奶奶伯伯叔叔们来了一大帮,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相继出
期刊
母亲的少女时代,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由于我的父母订的是娃娃亲,因为战乱、外公早逝,未至及笄的母亲迫不得已投靠父亲。一晃就是76个年头,母亲共怀9胎,成活7个;在那艰辛的岁月长河,别说把小孩哺养成人,仅怀孕生子就够呛了。然而,母亲做到了,她把我们兄妹7人拉扯养大、开枝发叶,现膝下有子孙50余个,三分之二跳出了“农门”。这其中的艰难困苦谁人能懂?  母亲虽出身贫寒,但乐善好施,出手大方。我的老家自然
期刊
“小小桑葚挂满天,红的酸,紫的甜,吃多胀肚真要命,看你贪吃行不行。”在我出生的第二年,父母离开大家庭,去村东头建了三间茅草屋。  房屋建好后,父亲在屋前种了棵槐树,在屋后种了棵桑树。等到我背着书包走进小学堂时,槐树、桑树都已经绿荫如盖。槐花还未开时,桑葚就已经熟了。  父母都没有文化,所以对我读书抓得紧。我小时贪玩,每次犯了过错,父亲在对我“棍棒”教育时,常会说:“桑树条子从小抈。”意思是桑树要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