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孝道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应当继承的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之下,孝道并不受到重视且人们对其理解不够深入。而研究《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深入探讨孝道传承的方法,对提高人们道德修养,促进和谐社会的氛围、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孝道 道德建设 论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在中国,孝道这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且孝道的思想也在《论语》一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塑造了中国长期的家庭及社会的伦理秩序。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对《论语》中的孝道展开研究,将会为塑造新道德、新风尚起促进作用,并可以完善公民的道德體系,十分必要。
一、物质至上的精神孝道
在《论语》中,提到孝道的论述总共出现了26处,直接出现“孝”字的有14处,未出现“孝”字但以孝为主题的有12处。一个人如果拥有孝道之心,那他就离仁爱之人的距离不远。在书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道的其一要求就是子女要在物质上能对父母要做到赡养,而在思想上则需要尊重,以此来达到礼节上的“无违”。这是第一层面的孝道,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只重视了物质上对父母重视,但却在情绪上不注重对父母的为难,这即是我们对孝道理解的缺失。中国现在也在用立法来强化子女对父母的精神孝道的约束,比如出台常回家看看的法条,以此来鼓励子女多看望父母,让父母在精神上不空虚、不寂寞。
二、先立身而后尽孝
子女应该先立身后尽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就是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为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不能去太远的地方,如果非要去,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很好的地方。这段话就是父母为子女提出了要求。随着子女的渐渐长大,子女的生存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子女需要在经济上进行独立,让父母不必担忧子女的未来。这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啃老族一直都是社会的毒瘤,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在成年后,依旧靠父母生活,将会给父母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负担,还不利于一个积极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因此,在现代重申该句思想,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它在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三、以孝道齐家治国
孔子还认为,治国和治家是一个道理,以孝慈引导一个国家的居民,居民就会忠于国君,因而主张“忠孝合一,移孝忠君”。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曾子认为,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朴则是因为对丧礼等礼仪足够重视。也就是说,重视孝道就会使老百姓的品德十分善良,而优秀的道德氛围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说,将对父母具有孝心,对待兄弟爱护,再推广到政治生活上去。孔子认为,国家政治要以孝为本,在家能尽孝道,则会对待百姓和公务也秉承一颗良善之心,一个拥有良善之心的人,必然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这十分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人民的名义当中丁义诊式的窗口则是对待人民群众丝毫无同理之心,才会在公务上为难人民群众,刁难需要办事的百姓,这样的官员显然是不能承担重任的,反而还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指责和唾弃。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重提道德,不仅有利于承办公务时具有同理心,还会让人民群众真切的享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引领一个和谐的社会建设。
四、老龄化社会中的孝道问题
在中国逐渐走向强国的路程当中,老龄化的现象已经悄悄的走进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历程。据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快、效果呈现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在现象上进入人们眼球的速度也相应较快。据很多统计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很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就会进入加速老龄化的阶段。而根据人口统计表所得出的数据也在告诉我们,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020年增长800万到2029年增长到1300万。可见,老龄化其实已经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一些负增长的城市。因此,在拜金主义、享乐之风盛行的时候,以不正当的手段争夺遗产等违反社会道德的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孝道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意义。其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要让老人们得到合适的赡养,更在于维系社会的细胞,也即每个家庭的安稳,以此来塑造和稳定社会的秩序,防止伦理秩序崩塌后,带来一系列恶果。
五、结语
《论语》中处处渗透着孝道的思想,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和以重视的态度去面对孝道。孝道,不仅仅维系的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家庭,更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的燃油。在新时代下,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新的理解,但我们也要积极的进行践行孝道,从爱父母到爱国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的人,做一个具有道德的人。力量不在于强弱,滴滴水滴也能汇聚成为汪洋大海,因此做一个具有孝道的人,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思思.在现代家庭关系中解读《论语》的孝道思想[J].戏剧之家,2020(06):226.
[2]万家乐.浅析《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和当代价值[J].休闲,2019(07):47.
[3]黄娜娜.关于《论语》中“孝”的思想探讨[J].青年文学家,2020(06):70.
[4]乔琳. 老龄化社会孝道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1.
[1]范玲玲.《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当代意义[J].才智,2010(03):134.
关键词:孝道 道德建设 论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在中国,孝道这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且孝道的思想也在《论语》一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塑造了中国长期的家庭及社会的伦理秩序。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对《论语》中的孝道展开研究,将会为塑造新道德、新风尚起促进作用,并可以完善公民的道德體系,十分必要。
一、物质至上的精神孝道
在《论语》中,提到孝道的论述总共出现了26处,直接出现“孝”字的有14处,未出现“孝”字但以孝为主题的有12处。一个人如果拥有孝道之心,那他就离仁爱之人的距离不远。在书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道的其一要求就是子女要在物质上能对父母要做到赡养,而在思想上则需要尊重,以此来达到礼节上的“无违”。这是第一层面的孝道,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只重视了物质上对父母重视,但却在情绪上不注重对父母的为难,这即是我们对孝道理解的缺失。中国现在也在用立法来强化子女对父母的精神孝道的约束,比如出台常回家看看的法条,以此来鼓励子女多看望父母,让父母在精神上不空虚、不寂寞。
二、先立身而后尽孝
子女应该先立身后尽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就是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为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不能去太远的地方,如果非要去,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很好的地方。这段话就是父母为子女提出了要求。随着子女的渐渐长大,子女的生存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子女需要在经济上进行独立,让父母不必担忧子女的未来。这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啃老族一直都是社会的毒瘤,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在成年后,依旧靠父母生活,将会给父母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负担,还不利于一个积极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因此,在现代重申该句思想,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它在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三、以孝道齐家治国
孔子还认为,治国和治家是一个道理,以孝慈引导一个国家的居民,居民就会忠于国君,因而主张“忠孝合一,移孝忠君”。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曾子认为,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朴则是因为对丧礼等礼仪足够重视。也就是说,重视孝道就会使老百姓的品德十分善良,而优秀的道德氛围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说,将对父母具有孝心,对待兄弟爱护,再推广到政治生活上去。孔子认为,国家政治要以孝为本,在家能尽孝道,则会对待百姓和公务也秉承一颗良善之心,一个拥有良善之心的人,必然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这十分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人民的名义当中丁义诊式的窗口则是对待人民群众丝毫无同理之心,才会在公务上为难人民群众,刁难需要办事的百姓,这样的官员显然是不能承担重任的,反而还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指责和唾弃。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重提道德,不仅有利于承办公务时具有同理心,还会让人民群众真切的享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引领一个和谐的社会建设。
四、老龄化社会中的孝道问题
在中国逐渐走向强国的路程当中,老龄化的现象已经悄悄的走进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历程。据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快、效果呈现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在现象上进入人们眼球的速度也相应较快。据很多统计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很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就会进入加速老龄化的阶段。而根据人口统计表所得出的数据也在告诉我们,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020年增长800万到2029年增长到1300万。可见,老龄化其实已经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一些负增长的城市。因此,在拜金主义、享乐之风盛行的时候,以不正当的手段争夺遗产等违反社会道德的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孝道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意义。其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要让老人们得到合适的赡养,更在于维系社会的细胞,也即每个家庭的安稳,以此来塑造和稳定社会的秩序,防止伦理秩序崩塌后,带来一系列恶果。
五、结语
《论语》中处处渗透着孝道的思想,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和以重视的态度去面对孝道。孝道,不仅仅维系的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家庭,更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的燃油。在新时代下,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新的理解,但我们也要积极的进行践行孝道,从爱父母到爱国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的人,做一个具有道德的人。力量不在于强弱,滴滴水滴也能汇聚成为汪洋大海,因此做一个具有孝道的人,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思思.在现代家庭关系中解读《论语》的孝道思想[J].戏剧之家,2020(06):226.
[2]万家乐.浅析《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和当代价值[J].休闲,2019(07):47.
[3]黄娜娜.关于《论语》中“孝”的思想探讨[J].青年文学家,2020(06):70.
[4]乔琳. 老龄化社会孝道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1.
[1]范玲玲.《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当代意义[J].才智,2010(03):134.